“海派潮筝”的昨天和今天


"海派潮筝”是我2016年在《浅析潮州筝三大主流筝派》*中提出的潮州筝主流筝派分类的全新概念。


郭雪君、郭大锦在“潮州筝派近现代先贤传承音乐会”
演奏《寒鸦戏水》(2016年于汕头)

(照片提供者石慧)

潮州筝是中原文化与潮州土著文化融合而产生的古筝流派。它脱胎于潮州弦诗乐、细乐,形成于清末民初。经过了历史的演革和筝乐文化沉淀,目前活跃于中国筝坛的有洪派、李派和海派。
      
翻开潮州筝的历史,清末民初,潮州乐坛湧现了两位大师的人物一一洪派臣、李嘉听并形成了以洪、李为鼻祖,以潮安、澄海为主要传承地的两大筝派。两派在保留细腻、柔美、多韵共性的同时,各有发展。洪派恪守传统,规矩中和,句法齐整简练,以“淡雅”为美,林毛根老师经常提到“淡中见浓,才是真功夫”;李派有明显的草根文化的特徵,不受潮乐“程式化”的羁绊,手法多变,细腻流畅,以独奏见长。现在洪派的传承人有林乔,林钟、吴廸等;李派的传承人有杜标泉、黄楚英、高百坚、陈其俊等。

"海派潮筝"是潮筝传承、发展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上世纪 30年代中期,21岁的郭鹰先生到上海谋生,带来了潮州筝乐,收获好评,他在不改变潮州筝演奏技法规律和音乐内在表现的前提下,顺势调整,使潮州筝与江南丝竹成功融合,并逐步形成了有异于潮州传统筝乐,带有上海音乐特征的海派潮筝。
 
如果说,郭鹰先生早年在上海的业余筝乐活动为潮州筝在上海滩的推广与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郭先生从业余到专业的华丽转身则奠定了“海派潮筝”在中国筝坛的地位。1952年,郭鹰先生成为上海民族乐团的古筝演奏员,1960年应聘在上音、南京艺术学院任教,通过对潮州筝曲的整理,定谱、定指法的标准化教学模式,确立“海派潮筝”的演奏风格,使“海派潮筝”走上专业化、标准化的传承之路。

海派潮筝有什么特点呢?

1.潮海相融
在不改变潮州筝演奏技法规律和音乐内在表现的前提下,与江南丝竹融合。左手按音,彰显江南音乐风韵。

2.“造句”和“流利的花指”的运用,华丽,清脆,灵动,突出“明朗”筝风。

3·淡化潮韵,易于上手。标准、规范,有利传播。

综上,“海派潮筝”是以郭鹰先生为始祖,以学院传承为基础的专业化古筝教学的潮筝派系。主要传承人有郭雪君、郭大锦等。现在有一种现象,把非潮州本土筝人演绎的《寒鸦戏水》等潮州筝曲泛称为“海派潮筝”,这是对“海派潮筝”定位的肤浅认识和曲解。

简言之,不俱备上述1·2·特征,由外地同仁演绎的有异于本土主流筝风的潮州筝曲不能视为“海派潮筝”,应称之为“外江潮筝”,“异域潮筝”。
 (新闻来源:高百坚/中国古筝网)
  *本文载《秦筝》2016·2.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