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妍“江南丝竹讲座与赏析”讲堂完美呈现

  2014年12月19日,孙文妍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江南丝竹讲座。讲座由孙文妍教授主讲,从丝竹音乐的来源到丝竹音乐的系统进行分析,同时,随行的丝竹乐队为大家进行演绎示范,下面为大家呈现讲座的精彩内容!

 

\

嘉宾及观众合影

 

一、中国丝竹的发展历史
  中国民族乐器据考古发现迄今已有7000余年历史,西周产生以材料分类的八音分类法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秦朝就出现丝竹乐。两汉南北朝时期就有竽瑟之乐,笙琶之乐的说法。汉代相和歌中的丝竹乐器就已经多种多样,表现形式有歌舞伴奏,纯器乐演奏,但曲是相和歌的高级形式。相和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舞蹈、器乐演奏相结合,产生了“大曲”或称“相和大曲”,后来它又脱离歌舞,成为纯器乐合奏曲,称作“但曲”。当时丝竹就成为音乐的总称,直到宋代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戏曲曲艺的发展,才促使丝竹乐进入市民阶层中。明末清初又叫仙乐,轻音。1911年起有被称为国乐。解放初叫国乐或丝竹。


  其实不仅仅江南有丝竹乐,南方的弦索套,潮州弦索,山西八音等都是丝竹乐。为了使江南的丝竹乐具有特定性,江南的丝竹改为江南丝竹。

 

\

丝竹乐队为大家进行演绎示范

 

二、中国流行丝竹乐的原因
  1.中国是农业大国产丝造弦。
  2.管乐用气,连绵宽厚。与弹拨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很有美感。与中国的审美情趣中庸平衡平和典雅大方相适合。


三、江南丝竹乐种产生的条件
  1.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2.乐谱流传至今数量庞大。
  3.有一定的代表人物,有相当数量的演奏人群。

 

\

孙文妍老师用她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江南丝竹。

 

四、曲子的来源
  1.南北小曲,街头小曲。
  2.弦索十三套。
  3.传统谱,老六板之类16首。
  在演奏江南丝竹乐队的时候要求背谱,特点是自由度比较大,乐手根据骨干曲调加花变奏,可能每一遍都不一样。

 

五、江南丝竹八大曲
  江南丝竹俗称江南丝竹八大曲,其中包括《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8首。

 

六板体
  在江南丝竹音乐中,以一支曲牌为母体,应用板式变化手法对其进行变化,派生出多首乐曲是该乐种旋律展开常用的手法。其中最常用的母体就是《老六板》,由它演变出来的乐曲有《老六板》、《中花六板》、《花花六板》《慢六板》、《中六板》和《快六板》。乐曲在加花上的特点是把原《老六板》的旋律进行扩充,但骨干音均保留。

 

\

孙文妍老师为大家进行演奏江南丝竹乐曲

 

欢乐调
  传说原为明代魏良辅所创昆曲《花赋》中的一首笛曲,又称《欢乐歌》。乐曲结构是民间乐种传统特有的倒装单曲板式变奏曲式,前段一板三眼“慢板”的变体,是根据后段一板一眼“快板”的母曲原型放慢润饰变化而成。曲调优美流畅,起伏有致,表现人们在喜庆节日里的欢乐情绪。

 

 

三六
  三六又名三落,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它的原始谱是流水板,在李芳园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里收录有此曲,改名为《梅花三弄》。

 

行街
  这首乐曲又叫《行街四合》,因为经常用于婚嫁迎娶和节日庙会巡演而得名。快板则热烈欢快,且层层加快,把喜庆推上高潮,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

丝竹乐队为大家进行演绎示范

 

  孙文妍老师在演奏中发现真谛,演奏者在玩中起步、进步,在自然中学习,江南丝竹是个典范,音有很多变化,很有研究意义,孙文妍老师用她的实际行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江南丝竹,喜欢上江南丝竹!(新闻来源:中国古筝网 文/上海师范大学 陈蓓萱)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