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不忘掘井人,颂筝不忘老前辈——纪念李连生先生逝世3周年

我认识李连生先生始于1993年秋,在澄海举行的93·中国古筝潮乐艺术节,当时远在塞外朝阳的李先生率5名小筝手登台演奏流派传统筝曲,小筝手们注重韵味,突出流派风格特点的精彩演出,受到各地筝家大力赞扬。在筝会期间,我与李先生多次零距离接触交流,谈筝乐,谈人生。他的“只有韵味儿才是我们筝立足于世界乐器之林的根基”和“这次筝会,让我们相识了更多的朋友;当然同时也让朋友们了解我们”的言论,让我感悟到李先生的筝学理念和对传统筝乐教学的热爱和自信。

 

李连生与高百坚老师合影


李连生先生对中国古筝最大贡献,一是在塞外辽西一手缔造了“中国古筝名城”;二是独力举办96·朝阳中国古筝艺术节·传统筝曲邀请赛。做为中国古筝有史以来的大型传统筝曲赛事,潮州筝人积极参与,林毛根出任顾问,黄楚英任评委,高百坚参加专家示范表演。在该项赛事中,高烁烁,黄瑩荣获一等奖,黄筠获二等奖,陈其俊获园丁奖。


比赛结束,我登门拜访李连生先生,见到李先生疲倦不堪,而他一句话“我快进宾仪馆了”更让我大吃一惊。后来我才知道,当艺术节紧锣密鼓即将开幕之际,朝阳市政坛出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大事,一向支持古筝事业发展的市长刘相荣含冤入狱,他原本答应给艺术节的资金没人敢批拨,朝阳市委甚至做出艺术节延期的决定。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李先生顶住压力,克服困难,使艺术节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内外筝界同仁共六百多人参加盛会,四百多人同奏传统筝曲,给中国古筝发展史上写下浓烈的一笔!而潮州筝派传人高百坚,陈其俊正是从朝阳中国古筝艺术节开始踏上传播潮州筝艺之路。


谈到96·朝阳中国古筝艺术节还有一件鲜为人知的一件事,那就是李连生先生全力促成先父遗稿的出版。艺术节筹备期间,李先生获悉先父遗稿已整理定稿,自告奋勇赶在艺术节期间出版先父遗稿。为此他亲自联系沈阳铁西新华印刷厂王东海先生负责拣字排版,古筝老师王华静校对。后来遗稿又在北国筝会会长阎丽教授的支持下,正式出版物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高哲睿潮筝遗稿》付印之前,李老师还专程到北京请病榻中的曹正教授亲笔题词。为此,我特别在《高哲睿潮筝遗稿》的封二写上“谨以此书献给96·朝阳中国古筝艺术节”,表达对艺术节的祝贺和对李先生的感谢和敬意。

 

李连生先生非常强调对传统古筝的弹奏技法,特别是左手按音技法的理解、重视和掌握,对古筝的传承和发展有独特的视野和见解。他曾在《论“顫”是筝的灵魂》中写道:“筝不能倚老卖老,可也不应该也没必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不足和局限而妄自菲薄,整天盲目的跟人家跑。古筝不是万能乐器,它做了它能做和该做的,足矣。发展是规律,时代在前进。因为“老”,改起来难度大,就迟缓或操之过急,准出问题。这一点,听说日本人做得好。他们是,一部分人放手地改,另部分人,一代一代的地地道道完好无损地保持传统原样。但是两者,也别老是你反我我反你的,大家可以各走各的路,也可以搞“和平竞赛”。对传统,国家可否多帮助,多关照以及多支持一些?”。二十多年过去了,重温李先生对中国古筝的思考和建议,令人感慨系之。


李连生先生于2013年9月9日逝世,享年78岁。李先生走了,他对传统筝乐那份情,那份爱仍感染着我们。李先生对传統古筝的贡献必将载入史册,千古流芳。(新闻来源:中国古筝网,文/高百坚 )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