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和改革家何宝泉,近期做客中国古筝网《人物》栏目,畅谈多年的古筝研习和教育心得,并趣述鲜为人知的童年生活及与古筝结缘的过程。
何宝泉先生从小和大姐姐一家住在老四合院,从9岁开始跟随邻居王殿玉先生学习笛子、二胡,接触了古筝。高中毕业后进入音乐院校求学。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先后辗转于三所音乐学院。求学期间,陆续跟随罗九香、赵玉斋、王省吾、扎木苏等各大筝派名家学习,毕业后在天津音乐学院留校任教。
文革后,何宝泉被调入上海音乐学院工作。在院长贺绿汀先生的支持下,一面教书,一面从事科研工作,同时利用上音的良好条件拜访了林毛根先生,向林先生求学。日积月累,何宝泉领悟到:学习古筝,“一点二角三发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触弦点;二角就是入弦的角度;三发力就是用指关节还是大关节发力。
何宝泉老师又谈到古筝艺术发展的三大要素:创作、乐器改革、教学和演奏。这三要素缺一不可。后说到蝶式筝发明的灵感来源、组织全国首次音乐考级以及全国第一个古筝表演团体——上音筝乐团背后的故事……
从教近半个世纪,何老师的高徒遍布四海。节目中,何宝泉老师介绍了他多年的教学经验。此外,何老师向广大筝友们推荐了他认为古筝学习者必学的四首筝曲——曹东扶先生的《闹元宵》、《山谷遍地开红花》,赵玉斋先生的《庆丰年》、徐涤生先生的《春涧流泉》,因为这四首曲子转调自然,很好地保持了我们中国筝曲的特点。
最后,何老师就古筝发展问题提出了他的看法:希望古筝未来的发展不要越走越窄,要走国际化道路。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