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 袁莎·筝与诗(五)——筝与传承之美

2018年10月20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迎来了“袁莎·筝与诗(五)——筝与传承之美”的讲座。



袁莎老师为大家讲述了古筝的起源,然后讲到了古筝的传统流派,以及民间的音乐题材。


首先是古筝的起源。古筝这件乐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它起源于秦朝时期,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曾经传到过日本,韩国等地,形成了一定的音乐文化影响。后来通过各个朝代的发展与演变,才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古筝。



袁莎老师讲述到,古筝传统流派主要分为南派(包含了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和客家筝派)和北派(包含了河南筝派和山东筝派),由于地域的不同其风格特点也不一样。

然后袁莎老师给大家分别演奏了三首不同流派的传统乐曲,分别是《高山流水》、《寒鸦戏水》、《陈杏元和番》,它们也分别代表了浙江筝派清丽典雅,潮州筝派细腻婉约,河南筝派悲切中却刚劲有力的音乐特点。



随后袁莎老师给大家讲到了取材于民间戏曲的古筝曲。秦腔是比较高亢的,有大起大落之感,大家耳熟能详的《云裳诉》就是改编自秦腔,而且它还融汇了一首白居易的诗词《长恨歌》,题目也是取自李白的一句诗词“云想衣裳,花想容”中的几个字。


唱腔细腻的昆曲《牡丹亭》与激昂高亢的秦腔《云裳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同时中国人内在的气质也是属于这两者之间的。袁莎老师根据浙江越剧《孔雀东南飞》的曲调编写了一首《浣溪沙》,音律也是格外的婉转悠扬。


袁莎老师说,民间的音乐是中国音乐的瑰宝,一定要好好继承与发展。



第三点,袁莎老师讲到取材于地方民歌的古筝曲。比如:家喻户晓的《浏阳河》是取自湖南民歌的花鼓戏片段、脍炙人口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也是选取了陕北的民歌片段,这些乐曲在袁莎老师细腻精湛的演奏下,韵味十足。


而取材于闽南民歌的古筝曲《月亮月光光》,更是结合古筝名曲《渔舟唱晚》,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因此在去年的金砖会议文艺晚会上,袁莎老师将这首《月亮月光光》完美的呈现给了世界,使古筝再一次代表中国的文化走向了最高舞台,展现了中国五千年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演出得到了高度的肯定与评价。



这场《筝与传承之美》的探讨之中,袁莎细细探究了中国当代筝乐的格局,以其多年的艺术践行,为大家细数了筝乐之美,挖掘了古筝这项古老乐器在其发展的长河之中所焕发出的人文情怀。


讲座的最后袁莎老师表示,古筝的发展应该在秉持着传统之美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和发展,并且表示希望下次能给大家分享当代筝乐之美!



(新闻来源:中筝学院)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