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日晚7:30,“百花'筝'艳”—中青年筝家专场音乐会在扬州市会议中心开演!

        2017年11月2日晚7:30,“百花'筝'艳”—中青年筝家专场音乐会在扬州市会议中心开演!
        首先,是南京艺术学院筝乐团带来的表演—《墨语》,乐曲用古筝音乐的起承转合表现了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此曲创作于2011年,由任洁于澳门首演。后改编为重奏版,首演于2013年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

《墨语》
古筝演奏:刘舒怡 梁梦婷 杨静 林翎 薛瑶璐 谢彤 吴奉蓉 张果晗

 
      《秦土情》是由古筝演奏家周展创编的一首具有浓郁陕西风味的古筝协奏曲,由青年古筝演奏家程皓如演奏。乐曲大量运用了苦音这种特殊的秦腔音乐,同时旋律采用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秦土情》
古筝演奏:程皓如
钢琴伴奏:计璐



青年古筝演奏家程皓如
 
        第三个节目《侬》,此曲为七声弦制筝与钢琴而作,取材自典型的评弹音乐,通过多样化的处理及变奏,呈现生动的景致:时似小桥流水、时似雨滴荷塘,宛若春风拂柳、亦如墨彩江南。同时在传统声韵中融入了具有时尚气息的和声与律动,意在凸显当代江南的繁华风貌,用古韵今声的形式来融汇连接传统与现代,尽展江南大美神韵。此曲是由青年古筝演奏家刘乐作曲,由青年古筝演奏家刘乐演奏。
 
《侬》
古筝演奏:刘乐
钢琴伴奏:李渊清



青年古筝演奏家刘乐
 
      《侬》之后,是青年古筝演奏家宋心馨演奏的《苍歌引》。古时候,人们惯以苍天为主宰万物的神。《尔雅·释天》称:“春为苍天,夏为昊夭。”春乃万物苍苍然生之季节,作为万物伊始,它既是一天中的清晨,也是人生中的青春,清新而充满了对生命的敬赞之情!
 
《苍歌引》
古筝演奏:宋心馨
钢琴伴奏:计璐



青年古筝演奏家宋心馨
 
       《蓝》是由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笙演奏家张梦先生创作的古筝重奏作品。此曲由“霄飒组合"——邓翊群、朱学思、王宇宸、张小笛四位青年古筝演奏家共同呈现。“蓝色”是三原色之一,同时带有爵士元素,动感与静态相统一的神奇色彩。作曲家通过四台古筝的不同调性、以及演奏家之间的默契的配合与对话来展现“蓝”这一色彩独有的魅力。

《蓝》
古筝演奏:邓翊群 朱学思 王宇宸 张小笛



“霄飒组合”成员邓翊群


“霄飒组合”成员朱学思


“霄飒组合”成员王宇宸


“霄飒组合”成员张小笛
 
       “登高远眺,秋雨迷蒙,更添游子思乡情;层层山峦,茫茫云海,回乡路漫,似看到亲人欢喜的笑脸和乡邻们亲切的面孔。割不断的乡情、听不够的乡音,秋风骤起、百叶凋零,游子独立异乡,百感交集……”这就是王中山作曲的《秋望》,在今晚由任洲洋和王帅两位青年古筝演奏家带来。

《秋望》
古筝演奏:任洲洋 王帅



青年古筝演奏家任洲洋


青年古筝演奏家王帅
 
        由著名作曲家关乃忠先生创作。“行云流水一词出于苏轼《答谢民师书》:“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作者以《行云流水》冠名,意在表达自身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而青年古筝演奏家高阳的演奏恰如其分地将那种美好的心境及古典的情怀呈现出来。

《行云流水》
多声筝演奏:高阳
钢琴伴奏:计璐


青年古筝演奏家高阳

 
       古筝演奏家吴莉和古筝演奏家陈蔚旻共同演绎的《暗香》,感于宋朝诗人王安石的诗作“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曲作者王中山运用古筝特有的音韵,对梅花在严冬群芳尽谢时独自凌寒开放的倔强风骨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全曲充满了孤独而又高洁的气息。
 
《暗香》
古筝演奏:吴莉 陈蔚旻



古筝演奏家陈蔚旻

     古筝演奏家吴莉
 
      《夜深沉》为一首京剧牌子曲,以昆曲《思凡》中【风吹荷叶煞】曲牌为基础 ,经过京剧琴师的加工改编而成。取原唱词首句“夜深沉”三字为名。这首乐曲常以弓弦乐器的形式出现,经过改编的古筝独奏曲,通过古筝与大鼓的对话,着力表现了《霸王别姬》中的场景,感伤而不失犀利,尤其是古筝的按滑技巧和极具颗粒性的快速弹奏的交替使用,使古筝的迷人魅力得以充分的展现,听来别有一番意味。作为压轴曲目曲作者的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王中山,在宋心馨、刘乐、任洲洋、高阳、程浩如、王帅六位青年古筝演奏家助奏下,共同表演、嗨翻现场,将音乐会气氛推向高潮!

京剧曲牌《夜深沉》编曲:王中山
古筝领奏:王中山
古筝助奏:宋心馨、刘乐、任洲洋、高阳、程浩如、王帅
钢琴伴奏:计璐
大鼓伴奏:王佳男

 
        随着,最后一曲《夜深沉》的结束,“百花'筝'艳”—中青年筝家专场音乐会也完满落幕。音乐会虽然结束,但明天活动依然异彩纷呈!(新闻来源:中国古筝网)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