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中你拿条件 “收买”过孩子吗?

  你在陪孩子练琴时,如何让孩子坚持足够的练习时间?是温声细语、循循善诱,让孩子明白为何要练琴;还是诱之以利,用条件换取孩子的态度和时间。

 

  很多人认为,对孩子来说,在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很难具有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需要家长加以引导与督促。在现代家庭,“虎妈”式的教育方法可能并非常态,更多人愿意尝试“鼓励式教育”,或以语言——“孩子,你真棒!”,或以物质——玩具和游戏时间。

 

\

 

  当然,无论是语言还是物质形式的鼓励,在我们的教育中多少都会起到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鼓励”方法都值得鼓励。家长以谈条件性质的诱导会导致孩子学习功利化。正确的诱导应该是:

 

  1、有研究表明,表扬孩子“你真棒!”或“你真聪明!”,不如表扬他们“你真努力!”。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在意维持住聪明的形象,拒绝尝试新的挑战,或者面对困难轻言放弃。而被赞扬努力的孩子,则没有形象上的担忧。学者认为, “努力”是孩子可以控制的了的,他们很容易意识到,努力的越多收获越大。但是,“聪明”就剥夺了这种可能性,他取决于外人的评价,与孩子无关。

 

  2、再者,毫无内容的鼓励也是苍白的。表扬的话语,一定要有具体的指向。比如,需要向孩子明确指出,这一次练习,进步的地方在哪里,是因为音准、节奏、还是乐感。也让孩子意识到,正因为这些进步,你才获得表扬,同时得到某种物质奖励。

 

  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学琴的年纪”,实则对语言已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可以分辨哪些话语真诚,哪些敷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诚。远非一句程式化的“你真棒!”所能比拟。

 

  当然,这样的鼓励方式,对于家长来说,是一种挑战。有些家长,已经习惯于将孩子“丢”给老师,期待“不劳而获”,让孩子习得一项能力。

 

  3、在古筝教学中,老师授课无疑是关键环节。但家长的同步学习,也至关重要。这里的“学习”,并非要求家长也能弹奏古筝,而是随着课程进度,逐渐具备对基础练习阶段的正误辨别能力。也能像前文所说的,在鼓励孩子的时候,说出具体指的是哪方面的进步。那么,这方面能力的培育,自然离不开观察孩子的学习过程。与孩子共同进步,成为这个时代不落的话题。

 

  让孩子进入古筝殿堂,并脚踏实地,有所收获,绝非孩子一人便可成就的。既需要古筝老师悉心教导,也需要家长的适当鼓励。但在既有的音乐学习领域,家庭教育常被忽视。那么,就让我们从如何更恰当的鼓励孩子学起,在音乐殿堂里,和孩子一同成长。(新闻来源:中国古筝网)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