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筝界青年论坛 』第十二期:王巽之与《月儿高》

      浙江筝因流传地域及音乐渊源与杭州民间音乐有着紧密联系,故又称杭筝、武林筝。武林乃是杭州的旧称,因境内三面环绕西湖的群山武林山而得名。近代浙江筝派可以说是随着1956年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古筝专业的设立,在以杭州民间筝家王巽之(1899-1972)为首的传谱中,逐渐将《月儿高》、《高山流水》、《云庆》、《灯月交辉》等民间口传心授的筝乐演奏艺术整理、订谱成为一首首古筝独奏曲,其过程与近代专业化古筝教学传承体系的逐步构建相呼应,比河南筝、山东筝、客家筝、潮州筝的兴盛较为晚近,故而浙江筝派被称为筝乐艺术流派中的“后起之秀”(参见《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孙文妍,“后起之秀的浙江筝艺流派”一文,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年)。

                       

王巽之(后排居中)与学生合影

 

      二十世纪初叶,以乐社、乐团命名的民间丝竹乐组织,集中出现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多重身份的文人艺术家借助雅集的形式在书画、金石、琴棋、丝竹等共生交织的人文艺术环境中寻求“复兴国乐”之道。1920年代,王巽之因工作关系辗转于上海与杭州之间,由于其早年曾随杭州当地丝竹能手蒋荫春习筝并得其真传,是时已成为杭州国乐界的姣姣者,故而在“复兴国乐”的号召下常常同时出入沪上国乐组织。如,《申报》1926年6月27日“大同乐会欢迎萧友梅”的简讯中即提到,为欢迎萧友梅来沪筹办中国音乐专门学校并参观大同乐会,该会主任郑觐文与到会的王巽之、汪昱庭等人,共演奏了十二首各自擅长的作品,历四小时之久(简讯详见:陈正生“《申报》音乐资料选辑之一”,载于《音乐艺术》,2001年第二期);又如,“1934年8月16日,‘清平集’租了邮轮并邀请上海滩上的一些丝竹团体和民族器乐演奏家游览吴淞,轮番献技,约请来宾及外界国乐团体六组,复加以杨君子镛古琴,汪君昱庭琵琶,何君育斋之筝,王君巽之洞箫……洵为沪上独步”(详见:陈正生“清平集‘七夕’浦江游”,来源于网络)。

 

1934年8月16日霄雿乐团在夜游浦江活动中演奏

 

      通过这一时期王巽之与郑觐文、汪昱庭、程午嘉、卫仲乐、李廷松、孙裕德、金祖礼等,先后以“大同乐会”、“霄雿乐团”、“华光乐会”等团体维系,在传统以乐会友的丝竹乐切磋中,可以窥见20世纪上半叶以上海、北京等城镇为中心,在“丝竹”乐社繁盛与“雅集”形式会友的交相辉映中,显现出老一辈文人艺术家群体的时代形象,他们集体为20世纪下半叶民族器乐在专业学院、院团中的传承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左至右依次为筝家孙文妍、王巽之、项斯华

 

      1956年,上海音乐学院成立民族音乐系成立,王巽之旋即被聘为专职古筝教员,在学院师生的共同合力之下,对浙江筝曲进行了系统化译谱、整理、订谱、创作以及古筝系列教程的编撰与尝试,使浙江筝派在20世纪下半叶多元的筝乐艺术流派格局中独树一帜,构建了浙江筝派的代表性曲目体系。从筝派代表曲目的名称来看,近代浙江筝同其他传统筝乐流派一样,多脱胎于地方民间器乐合奏、唱腔曲牌伴奏,如从杭州民间丝竹乐的筝乐声部、杭州滩簧唱腔曲牌的筝乐伴奏中抽离的同名曲目;此外,以雅集形式为衔接,清代弦索合奏乐套曲《弦索十三套》(即《弦索备考》,1814年由清代蒙族文人荣斋所编)在近代沪杭一带国乐社及文人爱好者之间的兴起与流传,形成了一批脱胎于《弦索十三套》的同名筝曲,以及从琵琶传统曲目进行移植的现象。以上,均为浙江筝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不论是对孙文妍、项斯华、范上娥、张燕、王昌元等筝家的培养,还是从浙江筝曲曲目体系的整理与建构上,皆可看到王巽之在浙江筝从民间向学院进行专业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纽带性作用。

 

1950、60年代上海音乐学院青年筝家合影

 

      浙江筝曲《月儿高》是根据同名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曲谱整理移植而来,同时参照并贴合了《弦索十三套》中所使用的古筝演奏技法。原曲根据各段小标题可分为“海岛冰轮、海峤踌躇、银蟾吐彩、素娥旖旎、浩魄当空、琼楼一片、银河横渡、玉宇千层、蟾光炯炯、玉兔西沉”十段。乐曲中,“顶真格”旋律的循环往复与细腻变奏是中国传统古典音乐旋法的重要特征之一;演奏技法上,一方面是以抹指、快四点及提弹等进行快速“颗粒性”音响演绎,另一方面从均匀地、长气息的摇指与刮奏中取得“歌唱性”的传统表达;音色音响上,古筝音色中更深层次的纯度与厚度,在中低音区得以尽情展现;以泛音、短摇模拟琵琶声声中,透射出传统小型丝竹、弦索合奏中不同乐器演奏技法相互借鉴的潜移默化;乐曲中清角音fa带来的上方二度离调与变宫音si的色彩性装饰显得出其不意又意味深长;虚实交替的写意性标题特征,可以视作20世纪50、60年代民乐界试图对中国传统古曲进行复原、整理热潮在筝乐艺术中显现的典型之一。


1961年8月西安首届全国古筝教材会议的照片

 

      1961年,王巽之(站在上图筝演奏者曹正先生左侧)在西安召开的首届全国古筝教材会议上,演奏了这首乐曲并录音,随后引起了学界对浙江筝派的广泛关注。以上海音乐学院为阵营、王巽之先生为首古筝专业师生,在《弦索十三套》等一批古谱为历史参照的前提下,整理出《月儿高》、《将军令》、《普庵咒》、《海青拿鹤》等传统筝曲。浙江筝派以摇指、快四点、点指等见长的个性奏法与气息深长、音色圆润的音响特点为基础,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音乐文化叙事中,将“古曲”、“丝竹”、“雅集”集于一身,内敛含蓄地表达乐曲标题中的写意性特质,从而与建国以来大量写实性创作筝曲形成了音乐风格上的不同气质。

 

最后,有请欣赏孙文妍演奏的浙江筝曲《月儿高》



相关阅读:

『 筝界青年论坛 』第十一期:尹其颖与《瑶族舞曲》

『 筝界青年论坛 』第十期:曹东扶与《闹元宵》

『 筝界青年论坛 』第九期:赵玉斋与《庆丰年》

『 筝界青年论坛 』第八期:曹东扶与河南筝派特色器乐化语汇形成的浅析(下篇)

『 筝界青年论坛 』第七期:曹东扶与河南筝派特色器乐化语汇的形成的浅析(上篇)

『 筝界青年论坛 』第六期:中国古筝学院专业化教学奠基人——曹正

『 筝界青年论坛 』第五期:有关中国传统筝曲整理与订谱问题的思考

『 筝界青年论坛 』第四期:客家筝•罗九香与《出水莲》

『 筝界青年论坛 』第三期:山东筝·高自成与《汉宫秋月》

二十世纪中国筝乐经典名家名曲导赏 第二期-潮州筝:郭鹰与《寒鸦戏水》

二十世纪中国筝乐经典名家名曲导赏第一期-河南筝:曹东扶与《高山流水》

二十世纪中国筝乐经典名家名曲导赏导言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