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睿

level

TA撰写的文章

  •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王中山的筝乐人生

    作为当代筝乐界的领军人物,正值壮年的王中山集演奏、教育、创作于一身,已经走过50年筝乐艺术的历程。其间他不断进取,硕果累累,也因此赢得多项荣誉: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中国杰出民乐演奏家”、民乐表演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人社部、中国文联授予)。2022年11月2日,王中山受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华乐讲坛”之邀,以“讲述者”身份作了题为《中华文化视野下的筝乐之美及传承与发展》学术报告。他精心准备了PPT,但现场却是脱稿而谈,在既定的大小标题之内,“随意”发散开来,很跳跃,很放达,但他总能适时地把已经放出去很远的思想的“风筝”稳稳地拉回到自己想要的位置上来。讲座近三个小时,王老师说、唱、弹一样不落,全方位展示了他幽默有趣、朴实健谈的一面。我在想,这些好的禀赋完全是来自于天赋吗?还是跟他后天的成长经历有关?他是怎样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跟别人有什么异同?

  • 《谈筝论道》第102期 特辑(T16)

    或许很多人会好奇,外国人会喜欢中国传统音乐吗?他们真的能跨越文化深入理解中国筝乐的内涵吗?我的答案是:通过一定的讲解、学习和艺术实践他们可以由浅入深,逐步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甚至会将它变为自己的爱好。

  • 《谈筝论道》第101期 特辑(T15)

    《古筝的世界音乐元素》—— 佳美兰音乐篇 作者:邓海琼

  • 《谈筝论道》第100期 特辑(T14)

    筝韵远扬 桃李芬芳——记古筝演奏家 刘维姗

  • 《谈筝论道》第99期原文(Z2)

    山东筝派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早期阶段多以继承为主,传至金灼南、张为昭时,风格更倾向于“古齐鲁派”高古淡泊,宏、雄、健、溜、奇、古、逸的文人音乐特点,并形成了以内在含蓄、刚劲有力为特点的风格。

  • 《谈筝论道》第99期导读(Z2)

    我自幼随父学艺。1985年,父母卖掉缝纫机和吉他,又凑钱,花500元给我买了当时济南唯一的一架天津产的古筝,开启了我的学筝生涯。

  • 《谈筝论道》第98期原文(Z1)

    “丝弦圣手”王殿玉

  • 《谈筝论道》第98期导读(Z1)

    “丝弦圣手”王殿玉

  • 《谈筝论道》第97期特辑(T13)

    纪念邱大成逝世25周年

  • 《谈筝论道》第96期原文

    浙派古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与流变过程中,与多姿多彩的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彼此相伴,生生不息。近代以来,浙派古筝的发展与杭州摊簧、杭帮丝竹关系紧密,武林筝作为杭摊的伴奏乐器具有重要的角色地位,其中一些善弹古筝的乐人同时也是杭帮丝竹的主要成员。古筝乐人夏福宝、马仁斋、 陈望良、白少梅、张少庭、王云程等,和冯奎、陈其善、王玉亭等, 被称为“杭帮丝竹大家”。

  • 《谈筝论道》第96期导读

    吴越浙江地区的古筝流传在唐宋以来的诗词歌赋、民俗旧事中多有记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宋代以降,商品经济与民俗音乐不断繁荣,明清时期的浙地古筝多与丝竹乐、曲艺说唱等民间艺术形式共生共长,杭州地区的古筝也便常在摊簧、丝竹玩家或职业群体里出现,这就有了“古筝乐人夏福宝、马仁斋、陈望良、白少梅、张少庭、王云程等,和冯奎、陈其善、王玉亭等, 被称为‘杭帮丝竹大家’”的历史记载。近现代以来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对该地的民间艺术活动产生了诸多影响。好在,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筝乐借助高校的专业教育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谈筝论道》第95期原文

    王巽之先生1899年1月20日生于浙江杭州市。原名王其昌,又名王昌,别号逊之。王巽之的父亲为前清秀才,擅长书画,家无恒产,以做家庭教师和卖书画为生,是位在文化艺术上颇有造诣的知识分子。其次子王巽之自幼接受传统文化艺术的薰陶,曾随父亲学习书画,后又寻师访友学习民族器乐演奏。从事盐业买卖的蒋荫椿先生是其古筝的启蒙导师。王巽之14岁时入两浙鹾务小学读书。17岁进杭州甲种工业学校读书2年。29岁期间,曾入杭州国立艺术院雕塑系选科学习半年。

  • 《谈筝论道》第95期导读

    王巽之先生1899年1月20日生于浙江杭州市。原名王其昌,又名王昌,别号逊之。王巽之的父亲为前清秀才,擅长书画,家无恒产,以做家庭教师和卖书画为生,是一位在文化艺术上颇有造诣的知识分子。其次子王巽之自幼接受传统文化艺术的薰陶,曾随父亲学习书画,后又寻师访友学习民族器乐演奏。从事盐业买卖的蒋荫椿先生是其古筝的启蒙导师。

  • 《谈筝论道》第94期原文

    本文从历史积淀、区域文化、文化累积等角度提出“浙筝”这一概念,并尝试论述其形成的发展历程及意义。从出土实物与文献记载来看,浙江地区筝乐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积淀。我国的筝乐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历史、社会、地域音乐文化等因素综合影响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流派,不同流派由不同的代表性演奏曲目、演奏家、演奏技法、音律特征等形成特定的风格。“浙筝”以传统筝派中的浙江筝派为基础,近现代以来在多位演奏家的推动下不断发展,成为我国筝乐艺术中一支极具特色的流派。辨析“浙筝”形成过程中多种因素所起到的作用,利于我们认知其传统和音乐文化内涵。

  • 《谈筝论道》第94期导读

    浙江筝,又称杭筝,即武林筝(武林是杭州的别称),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据传在东晋时筝已传入建康(南京),至唐,则更多见诸于诗词文字。远在唐宋时期,筝已由中原传至浙江杭州地区,即是浙江筝。浙江古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诗宋词中均有浙江地区古筝流传的记载。

  • 《谈筝论道》第93期特辑(T12)

    “神往之旅”——夏菁与她的首张音乐专辑

音乐人已认证

TA的粉丝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