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农民工下班后自学古筝:这是在人生其他地方找到的另一个出口


1998年出生的贵州小伙陈江山是一名建筑工人,此前因在工地上弹古筝而在网络上走红。视频里他穿着反光背心,头戴安全帽,坐在工地中央,一曲《沧海一声笑》引得工友们纷纷围观。


陈江山出生于贵州山区,家里四个孩子,他排行最小。由于家庭条件艰苦,他辗转多地打工,“这些年去过山东、河南、安徽、江苏”。


18岁那年陈江山跟着表哥在山东打工,当时表哥想学古筝,他就跟着表哥一起,原本只是“蹭课”,后来看得多了,他也慢慢学会了表哥弹奏的曲子。因为经常要换工地,后期他多是靠自学练习。2019年,陈江山顺利通过了古筝四级考试。


因为白天工地上的工作繁重,可支配的时间有限,陈江山只能等晚上趁工友们休息后,戴着耳机看看名家们的演奏和讲解,然后对着视频练习,一遍又一遍。如今他依然坚持着每天练习一两个小时,“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真的喜欢”。


工地上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噪音,机器的轰鸣声、钢管的敲打声,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也会变得疲惫不堪。“但一回到宿舍弹起我心爱的古筝,就会感觉心静下来了很多,也能消除疲惫感。”陈江山说。


对于陈江山而言,生活被古筝分割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因为“农民工弹古筝”的反差感所带来的流量与关注,在网络上走红后他参加过电视台的节目,“古筝让我见到了更多不一样的人,见识到了不一样的圈子”;另一部分,是他原本的样子,某种程度上,作为一名架子工,在烈日之下的高空作业才是他更熟悉的生活。


陈江山曾和热爱音乐的工友们组建了一支乐队,有的吹笛子,有的弹吉他,还有的以铁桶为鼓,以树叶为萧。下班不忙的时候,他们会在工地前空旷的广场上给工友们表演一曲,“我们也不靠这个吃饭,就是兴趣爱好,其实农民工群体也和大家一样有自己的热爱”。


陈江山觉得选择干工地更多都是被逼无奈,而弹古筝于他而言就是一种“诗和远方”,“是在人生的另外一个地方找到的另外一个出口”。(新闻来源:央视网 记者 彭俊 王静远)


评论5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