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梁三日 入木三分 孙文妍2012古筝大师班

  2012孙文妍古筝大师班于4月29日--5月1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天津、山东、西安、浙江、江苏等多所专业院校的32位古筝学子们在短短三天里接受了国内著名古筝艺术家孙文妍教授零距离的指导,并聆听了她精深的讲解和演奏。孙文妍教授在四十余年的专业古筝教学中,培养了百余名优秀专业古筝演奏人才,她执着的潜心研究教学理论,总结出了一套“大道至简”的独特教学理念及模式,为古筝教学的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严谨化做出了特殊贡献。大师班上,孙教授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或深入浅出、高屋建瓴,一招一式都使学子们茅塞顿开,回味悠长。

 

  一、力学、声学和气息学---筝之灵魂


  4月29日,孙教授重点向大家介绍了声响学、力学及气息学的运用与掌控对古筝艺术表演所起到的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运动力学方面:孙教授认为,弹筝的本质在于要处理好音量、音色、音质、声音停留时间及手指运动路线的个中关系。从物理学和生理学角度而言,若能充分运用自重力,减少使用强制力便可在非机械外力的情况下,将音色、音质表现出完满的音响效果。而自然和顺的惯性力,则源于人体内部六对运动链的通畅度。一旦外力介入,肌肉能量便不通,弹奏出的乐音自然就显得生硬僵板。如若放下外力,大脑便会顺遂意念,自发受力,顺理成章,音到渠成。


  对此,笔者颇受启发:万法归一,万物相通,筝中亦有道。这可谓是古筝中的“无为而无不为”。以自然重力及人体自身能量取以代之机械力点,加之运动轨迹的圆融处理,更易使得琴人合一。


  从气息学方面:孙教授以唐大曲《春莺啭》、伽倻琴曲《海兰江畔庆丰收》、河南《和番》曲、《崖山哀》等为例进行示范,从哲学、中医、佛法角度阐释了古筝中的气息问题。演奏需靠能量的加持,能量则是靠气息的推动。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气息运动方式;不同的音乐表现更要用不同的精、气、神凝聚点。孙教授最后还针对部分学员的问题强调:古筝教学中,应打破框架模式,不要局限于死规定。法无定法,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在规则中寻自由,在自由中守规则。摒弃对立,使其圆融。

 

  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筝之升华


  4月30日,孙教授首先从浙派古筝奠基人王巽之先生的生平及其重大贡献入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重点讲解了浙江派古筝艺术和潮州派古筝艺术的精髓,分别选取了两个流派的代表曲目进行现场示范,并从其曲式结构、音质音色、弹奏技巧展开深度分析。同时,对浙江派特殊演奏技法和潮州派中轻六调、重六调、活五调和反线调的旋律性格、板式结构及音阶调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形象讲解。


  笔者通过相关资料了解到:1956年,王巽之先生首次把浙江筝派艺术带进了上海音乐学院,孙文妍教授是王先生的亲传弟子,也是最早协助王先生对浙江筝曲谱与演奏技法进行较系统地整理、充实和发展的三位学生之一。岁月流逝五十载,孙文妍教授成为唯一至始坚守在音乐学院专业古筝教学阵地上的耕耘者,她自觉地背负责任和义务,为浙江派古筝艺术流派的传承、普及和发扬光大默默地做着贡献。此外:孙教授还对潮州筝乐进行潜心探讨和研究,她亲临发源地,搜集大量的潮乐原始素材,为潮州筝乐如今仍能立足于筝艺之林也奉献了自己的余力。


  如今面对古筝传统曲目韵味的传承后劲,孙教授颇为堪忧,她说:“传统古筝艺术不似钢琴、西洋管弦乐有着完整体系,如果不立即重视起来,那么流失的速度会很快。”传统筝乐可谓是千年筝乐的存在本根,是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石,它浸润着历史的洗涤与滋养,散发的是浓厚的民族根脉气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加速冲击,本土社会文化出现多元化、多视角、多维度发展,筝界中的创作曲目也随之大量涌现,不少新作品“洋味”浓厚,甚至出现极端意识流趋向。愈来愈多的演奏者也开始忽略传统曲目的重要性,整体走向失衡。实乃是偏颇,令人憾叹。孰不知,根深才可成就树之雄壮,方能枝叶扶疏;遗忘根本,花繁叶茂成无根之乐,枯之不远矣。

 

  三、民间音乐江南丝竹---筝之养分


  5月1日:大师班上,孙教授首先介绍了著名古筝艺术家张燕、何宝泉的艺术简历及两位艺术家为挖掘民间音乐素材、充实补充古筝创作、拓展技能、改革乐器等方面所作的重要贡献。大师班上还特邀了上海国乐研究会两位演奏江南丝竹的民间艺术家,孙教授边讲解边与他们共同示范演奏了名曲《中花六板》《云庆》两首曲目。孙教授启示大家:江南丝竹与现代一些浮躁气息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它风格典雅,中正大方,朴素平和,让人清心安神,宁静生美。


  孙文妍教授在从事古筝专业研究和教学的同时,也赤诚地坚守在保护传承和发展江南丝竹的事业上,她从中汲取丰厚的养分,使得江南丝竹的品质和精神境界以及演奏手法都体现在她的古筝教学、演奏,甚至为人为师中。
 

  在聆听过程中,笔者深为震撼,江南丝竹是一种如此谦卑的音乐,你繁我简,你简我繁,没有你争我抢、喧宾夺主、凸显自我的功利色彩。在旋律需求中,强音共进,弱音共退,演奏者之间极有默契,不是一两次排练即可达成,这需要长年的磨合,以及彼此相互间的全然信任。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当今艺术与商品经济共处的时代中,江南丝竹这样一块音乐净土无有沾染着实难能可贵,它也确是筝人所需所求的境界和修为。

 

  四、现代技能手法的推新---筝之人文底蕴


  大师班上,孙教授还特意邀请了当今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任洁亲临现场为大家诠释演绎两首现代的古筝曲目《箜篌引》和《枫桥夜泊》。


  这两首作品虽然运用了现代作曲技法并拓展了古筝的演奏技法,但是它更多体现的确是作品的人文内涵和功力,以及所表现的中国美学的精髓。


  孙教授意喻学子们:古筝演奏,不单单是纯技术问题的缠绕,更不仅仅是技能的单一传承。它需要厚重的人文底蕴以此滋养和浸润。唯有如此,才能赋予人之大气、拓展我们已越来越狭窄的心灵空间和生命宽度、启迪创作及演奏者更为深层的意识冲动、“孵化”创新的活性。

 

  短短三天的大师班圆满结束了,孙教授极好的诠释了为人师者当如何传道,授业,解惑。不论是专业技能,抑或是个人修为,都留给了学子们太多的思考和回味的空间。
                                                                     

撰稿:刘沙路
                                                                     2012.5.2凌晨

 

  相关阅读

 

  【天下筝人】孙文妍

 

  【名家讲名曲】孙文妍老师讲《云庆》

 

  【新闻】古筝名家孙文妍为古筝前途发展担忧

 

  【百家筝坛】孙文妍讲解浙派筝曲演奏技法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