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雅杯”主题:传统筝乐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翰雅杯”主题:传统筝乐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对待传统我们应该要有清醒的认识,对待传统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更要全面正确地剖析过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传统是否应被尊为圣贤而不能触动?有人将其视作川流不息的江河,在相互依托与碰撞中源源不断的奔向远方。那么,“继承”究竟需要做哪些保留性的学习,“发展”又能够包容怎样尺度的创新?

 

  2、身处院校的古筝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承上启下,弘扬优秀传统筝艺的重任,而我们为传统筝乐的继承都做了什么工作,让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筝曲又有几首,经典之作又有几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问题是否出在我们的教育机制上,古筝教学体系不够健全,没有形成共识的大纲体系,现在的传统筝曲教学在实际的教材和课程比例中占的份额是否适量?现在的“继承”实际上只是筝界街头巷议的一个说词罢了,缺少实质性的规划和实施方案,那么“继承”只能是一条无迹可寻的茫茫浑沌之路,而“发展”更可能是一种背离初衷的臆造!(从目前所流传的传统筝乐作品来看,都是经历不断的发展过程才形成了相对固化的传统曲目,那么,从发展的角度,我们是否也可以在这些筝曲作品中注入一些新的手法和元素,逐渐形成这一时期沉淀下来、具有其时代烙印的“传统筝曲”。比如将一些有地域特点的短小作品,通过适当的创编和演奏再创作,逐渐演变,形成这一时期继承、且发展之后保留下来的“传统筝乐作品”。)

 

  3、关于精华与糟粕的取舍。艺术始终是时代的产物,必然有某个时代的阶级烙印,必然会反映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面貌,因此,也必然存有它的历史局限性。片面地认为传统筝乐中只存糟粕,或皆是精华的观念都是荒谬的,应该如何把握这样的标准和取向?

 

  4、继承传统应该具备更多精神实质上的东西,而非是某些形式上的追捧,继承是否应着手于传统与现时代存在共性的某些内容上?此外,如何做到“师心而不师迹”,学习前辈筝家艺术精神与本质上的东西,学习他们如何立意造形,如何运用古筝的语言表达对生活与世界的认知。

 

  相关阅读

 

  【新闻】“翰雅杯”首届中国古筝艺术邀请赛即将开幕 

 

  【新闻】“翰雅杯”首届中国古筝艺术邀请赛新闻通气会 

 

  【新闻】 “翰雅杯”首届中国古筝艺术赛赛事日程安排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