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古筝大讲堂第五期古筝重奏曲《蝴蝶与蓝》专题讲座活动综述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古筝艺术与学术的推广,促进辽宁地区古筝事业的蓬勃发展。由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主办的公益古筝讲座“辽宁古筝大讲堂” 第五期——古筝重奏曲《蝴蝶与蓝》专题讲座,于2018年11月21日在沈阳市星韵艺术培训学校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和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沈阳音乐学院专业教师、学生、及筝乐爱好者。



讲座由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陈晓丰副教授主持,首先,她对到场老师和嘉宾以及同学们表示欢迎,并对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主办“辽宁古筝大讲堂”的邀请表示衷心感谢。随后,为我们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会长,现任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民族器乐教育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刘娜副教授;以及本次活动特邀嘉宾,中国马头琴协会理事,呼伦贝尔大学客座导师,HAYA马头琴乐团首席,博音文化传媒公司马头琴录音师,现任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马头琴教师包文博。并对二位参加讲座的老师做了详细的介绍。以及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民族器乐系对此次讲座和排练做出的努力和辛苦付出给予表扬。并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与之一起互动交流分享古筝演奏上的知识。



首先,刘娜副教授对古筝重奏曲《蝴蝶与蓝》做了乐曲整体的意境及演奏特点理论分析,从作曲家陶一陌的创作初衷,到音乐架构和整首作品的艺术风格阐述了第一旋律声部的创造技巧。将伴奏乐器大提琴改为潇洒自如的马头琴伴奏。并为大家发放了五线谱和简谱马头琴伴奏的三声部乐谱。在阐述主旋律声部时,声情并茂的讲唱结合加之现场亲自与同学们示范三声部在弹奏过程中配合马头琴旋律的效果,使得讲座现场如火如荼。乐之框格在曲,而色泽在唱。在强调音的强弱处理和颤音的时值长短以及滑音的准确奏法中,刘老师分享了他自己对古筝各声部之间的配合与音乐细化处理方法和演奏技巧,强调弱进在音乐整个作品中的重要性。



其次,陈晓丰副教授做了二三声部伴奏的讲解,他首先强调伴奏的重要性和强弱关系,速度与力度在这首作品中是如何配合节奏变化的,红花还得绿叶扶,用实际演奏示范二三声部的均衡伴奏效果,来充分衬托出一声部的旋律。二声部和三声部分别突出对答式的交流与交织。时而平行、时而递进、时而级进的主次关系。从旋律声部的音准重要性中强调按音“4、7”和“#5”的音高位置。在触弦的方法上如何让小指音色发挥至最佳。对于乐曲情绪上的控制,如何用力度控制乐曲的舒展与抒情来充分诠释作品对自然对春天的眷恋。



接下来包文博老师介绍了马头琴的渊源,他就目前的学科现状来分析,提倡马头琴不应该局限于地域化与民族化,不应该限制马头琴乐器本身的发展,应该更大限度的增加马头琴与其他乐器和跨地域跨学科间的合作。马头琴在这首作品中突出拟人化拟声化的音效与古筝互动交织在一起,为整首作品增添了许多新的色彩。在作品中起合奏重奏的作用,而并非伴奏出现。乐曲中马头琴的华彩部分用弦乐的织体充分表达。配器中将两个具有特色的乐器结合,处理音乐的技巧时马头琴更深入自然,更生活化。包老师在这首作品中理解蝴蝶恰似一生中遇到的每一道的风景线,美好的瞬间像蝴蝶一样飘逝而过,而蓝色则代表着长久。希望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能够长久,乐曲中古筝轻盈空灵的感觉,配以马头琴像说话一样表达作品的情感。扬起来的时候翻江倒海,弱下来的时候润物细无声。在变化过程中出现,更是一种直接的表达方式。



讲座结束前沈阳音乐学院的古筝专业学生与包文博老师首演了古筝与马头琴的对话《蝴蝶与蓝》。整场讲座和精彩的演奏得到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此次讲座全方面多视角的诠释了《蝴蝶与蓝》的演奏技巧和创作初衷,在演奏技法上逐句分解,尤其是强弱关系和触弦方式上各位老师做出了系统的阐述。



本次活动结合讲座与演奏同步进行受到了在场的老师和业内人士的高度赞扬和好评,是继前四期辽宁古筝大讲堂传承中国筝文化,高雅艺术进社区的又一延续。为更好地促进辽宁地区古筝事业的发展,让各位同学和广大筝友们从理论学习到乐曲本身得到了全新的认知,在过去的一年里辽宁古筝大讲堂所取得的成绩,承载着各界领导的殷切关怀。在这里向关心支持我们的全体友人深深地道一声感谢!我们会依托这个舞台,挥洒汗水、追求卓越,奏响辽宁古筝发展的“最强音”。



(新闻来源:董江华)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