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轩2020

level

学习古筝已有6年

雨轩2020  评论了文章

未能听到谢燕妹弹奏的《春雨未晴177》

闽地闽声赏明月 一场讲演结合的赏析会

2022年9月11日,农历八月十六,在福州三坊七巷黄巷宜水居中闽派筝曲演奏、讲解互动赏听会拉开帷幕,本次中秋雅集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筝曲演奏,更有陈茂锦先生对闽派古筝做现场讲解,是一场由外及里的闽筝赏析会。赏析会从合奏《小瀛洲》开始,由活泼轻快的《蜻蜓点水》结束,每一首筝曲均由陈茂锦老师亲自做讲解,使得观众能通过前置的解释理解筝乐内涵。陈茂锦老师亲自讲解筝曲本次赏析会表现形式极为多样,有别具不同演奏手法的《流水》、有充满离愁别绪的《春雨未晴》、有声声哀怨的《细语不闻》、也有描写大地回春的《春串》,整个演奏一气呵成,让在场观众酣畅淋漓。除了精彩的演奏,陈茂锦先生还对闽派古筝做了讲解,这次讲解已然不是闽筝第一次讲演结合,在多年前陈茂锦老师就已经开始进行这种形式,说到讲解,令我深刻的是关于陈老过往对于“闽”筝的解释。《春雨未晴》 演奏:谢燕妹多年前在陈茂锦老师的杭州一次讲座中就说到闽筝为福建筝还是闽南筝的议题,其中提到闽筝肇始于唐,发展于宋、兴盛于明清,到民国后便开始逐渐走向衰落。在讲题中提到,从历史流变中看,闽筝并不只是流行于闽南一带。唐代二陈开漳,带来了北方文化,从现今圣王庙的分布来看,北至福州、南至广东潮汕地区,并不仅仅只影响闽南一带。唐末二王治闽,大量文人墨客入闽避难,其核心文化地带为福州向周边辐射。自宋以后,闽中社会稳定,经济上得到了更大的开发,在宋代梁克家的《三山志》中记 载到:“巍峨突兀,中架棚台,集俳优倡伎大合乐其上。”说明在宋代的福建百姓已经安居乐业、歌舞升平,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宋代闽中诗人刘子翚所写《闻筝作》中有:“月高夜鸣筝,声从绮窗来。 ”描写了他夜闻筝声的此情此景,说明宋代闽中筝已然流行;在《类说·卷七》载:“武夷山有神人号武夷君……令男女分坐食酒肴,须乐作曰……董娇娘弹坎候即箜篌也,谢英妃抚长离即大筝也,吕荷香戛圆腹即琵琶”中看到合乐在宋代闽中就已经是常见的一种娱乐形式,并且所及范围广布闽北地区。在明代《全闽诗话》中收录刘邦彦《五夜元宵》诗“宝筝重按十三弦,人心未必今宵别……银筝促柱弹楚舞,三千争卜夜秦楼。”说明明代闽中筝乐相当繁荣,并且在演奏的审美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清朝周工亮的《闽小记》中有:“筝从纤指弹秦女,袜自凌波怨洛神。”施鸿保的《闽杂记》中记载到:“雏伶妙妓,挟筝琵,携管笛,往来伺迹其间,清歌艳曲。”由此看,筝和其他乐器的合奏形式在清朝就已经非常耳熟能详,深入民间。不管是梁克庄或是诗人刘子翚、刘邦彦,他们不都是闽南人,且他们的所见所闻贯穿福建全域,其筝乐的繁荣之景遍布福建全域,并非只仅限于闽南一带。《流水叠奏》演奏:万婷 朱若菱 黄莹从另一方面看,九大流派除去少数民族筝派,在其省域中无其他筝派时,都用省域为称(如河南筝、山东筝、浙江筝等),这样使用可以极少引起争议,比如山东筝流行于菏泽等地区,若使用菏泽筝是否恰当,在此也很难论证,但若历史脉络上很难印证其从始至终都流行于一个地区、受一个地区文化的影响,就很难去界定它能不能称为菏泽筝,在此一山一虎的情况下,用山东筝为称是其争议最小的,其省域内筝人也能得到极大的认同。而一省有两筝时(如:客家筝、潮州筝),两筝都颇有影响力,若用广东替代其一而忽视另一那自然会引起矛盾, 故可以说客家筝和潮州筝是由于其特殊性才故作小区域划分。就福建筝派而言,与其他兄弟筝派一样,称福建这个最妥。演职人员合影说到这里,不仅感受到了流派筝的风格特色,更进一步地知道流派筝其中备受考究的派名议题,有时筝乐使人流连忘返,但其中的文化底蕴却让筝乐文化更加丰富、饱满,也许这就是茂锦老师一直以来重视乐文结合的原因吧,当你走进了它的世界,就要了解为什么它是这个世界。

筝闻速递 发布

09-21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雨轩2020  评论了文章

看了这篇文章首先为这位筝仔点赞,再为家里宝宝及其古筝班级群们感叹!入门便是考级筝和有专业老师的指导。

筝话丨一个穷孩子的古筝路(看到最后只有满满的感动)

前言小编诚恳地希望大家能够花上5分钟的时间看一看这篇文章,可能我们中的一些筝友们从来没有为学古筝发过愁,但是也有很多人,因为很多原因,不得不搁置自己的古筝梦,但是他们却没有放弃,背着生活的重担,却依然能够为了古筝梦去花时间,想办法。这才是我们古筝人身上闪耀的最宝贵的品质。也希望作者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希望所有古筝人都能实现自己的古筝梦。——2022.6.4 中国古筝网正文生活在一个云南18线的小县城,从小看到电视上那些弹古筝的人既高贵又优雅,心里不知道是有多羡慕,小学四年级以后父母把我们带到了河北打工,那里的少年宫学费不贵一学期400,可以学古筝。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真的很差也不敢跟父母提出自己想去学,于是最适合学习的古筝的年纪却错过了。学古筝的梦想被搁置了,到了高中二年级的时候,不知是哪里来的热血上头,想学习古筝,没有老师也没有琴,去哪里学。于是决定自己买一台古筝,可问题又来了没有钱,于是自己朝班长借的是班费,借了1000块,费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网上买了一台,一千块钱的古筝,自己是小白啊!什么都不会装码调音一样都不会,从网上搜了视频自己慢慢摸索终于把音调对了,那个调音器怎么调都不准!调断了我三根弦,只好无奈的又把那些新弦拿出来重新安装上。开始学习,发现苦难还在后头呢没钱没时间没资源,高中的生活那么忙碌肯定是没有空出去和老师上课而且资金也不够,然后从网上浏览到有卖古筝课的视频然后很贵,花了450块买了一整套的古筝课程,但我现在了解到从网上像中国古筝网这样的网站,也花不了这么多,因为当时也不知道有什么别的办法,从最基础的钩托抹托学起,高中课程很忙碌每天晚上到家几乎是11点,然后我都会坐在古筝旁弹几下,觉得是一种很温暖的治愈不知为什么,有的时候还会坐在旁边学半小时才去睡觉,就这样断断续续的学学了一年到高三的时候我已经能弹渔舟渔舟唱晚了。高三由于学业的忙碌我放弃了,但是在后来看来真的是一种错误,虽然说我学的不好,弹的也不好但是古筝给我带来的快乐真的是前所未有的,高二所有的压力都由她治愈了,由于高三没有古筝的陪伴天天都在生病,可能古筝是我生活中的一抹光吧。重拾古筝梦:上了大学由于离家遥远实在不方便把古筝拿带过来,大一下学期买了一台二手小古筝,自己也找了一个古筝老师,因为自己学的那么多,也不知道哪些对哪些错然后就从跟着那个老师从基础开始学起,她指出了我好多错误,钩托抹托手指幅度过于太大导致速度提不起来,以前自己练的时候不觉得幅度太大或者姿势不对但是经过老师的指导之后才知道自己还是练的不好,自己的食指和中指独立性不够强,因为以前自己的古筝弦都比较软,弹起来不需要费什么力气但是老师那台就很需要我用很大的力气去弹,所以我的摇指就更不够力度了,在弹老师的琴的时候都摇不起来,自已弹滑音的时候手指力度也不够,老师说我的高山流水跟洪水似的。从老师那回来苦苦练了一星期然后左手都磨起泡来了,后来变成了老茧,想着自己的弦不够硬那就去找他硬的来,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民乐社团,虽然说他不开但是他有古筝,我就朝那个学长说能不能借我用一用古筝到时候还你,学长很爽快的答应了我很感激他,夏天大早上我背着我的小筝去操场练琴,操场的太阳那叫一个晒都把我晒得黢黑黢黑的,我把我的专业课本和我的情都放在了操场就是为了我方便去那边不用再背着去很远的,下雨天我也在,大太阳天的早上我也在,结果不可想象的是我的小筝没丢,我的专业课本却被人偷了气死我了,中午的时候她们出去吃饭我就在宿舍练大筝,因为古筝的爆发力真的很强会吵到她们,这样会投诉的。我感到了我的进步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我专注去做这件事情了我也很乐意去做这件事情大二的时候在学校遇到了很多挫折,悲伤和绝望总是伴随着我。但是由于有着古筝的陪伴走出了我的悲伤和绝望,我真的很感谢她,古筝就像我的一个朋友每天倾听着我的心事每天都在抚摸着她。寒假的时候去无锡的打寒假工我也把带上了 ,过年无亲人陪伴的时候只有古筝陪伴着我,我将来的路上也一定还会有古筝,等我能够稳定的时候我就去买一台有大有好的古筝来放在家里面,弹给自己听也弹给家人听。作者:随忆方琪(改变从点滴做起)本文部分图片节选自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特此声明。本文系中国古筝网独家约稿,并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能转载。投稿给中国古筝网,可致信:tougao@guzheng.cn,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单篇不少于500元的稿酬,如被用作中国古筝网宣传文章,将会获得额外广告费酬劳。投稿文章发布位置为中国古筝网公众号、微博、网站等端口。

官方微信

06-13
1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雨轩2020  评论了文章

很想知道闽筝代表作筝曲

《谈筝论道》第87期原文

第87期原文闽筝传人陈茂锦及闽筝的传承作者:郑长铃(子寅)“茫茫九派流中国”,筝界素有此说。而由于历史、地域、文化等诸种原因,对九派之一的闽筝[ 关于闽筝可参阅拙文《闽筝浅说》(《中国音乐》1999年第4期)。]却知者甚少。其文化价值虽不会因为了解的人少而被削弱,但它与许多传统文化艺术品种一样,确实面临生存危机。为了对闽筝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是日,笔者走访了原福建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现退休在家的陈茂锦先生,因为他是这一辈唯一还健在的闽筝传人。在陈先生简朴素雅的住所,笔者聆赏了这位闽筝传人的精湛技艺和闽派筝乐的独特神韵。陈茂锦弹筝从清雅古朴的音调中不仅感受到了闽筝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再次领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无穷魅力。筝曲余韵萦绕在心,老人的声音也时常在耳边响起。感于这位平凡的民间乐种传人与闽筝的因缘,记为平凡故事录写于此。说来陈茂锦与闽筝结缘终生是很偶然的事。1951年春夏间,福建民间音乐在福州调演,闽筝传人陈友章先生参加演出。当时还是中学生的陈茂锦一“听”钟情,立志学筝,并拜访了陈友章先生,真是缘定。入秋,他考上了闽侯师范艺术科,因恋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借到了一张古筝。拜师心切的他不顾当时交通不便,乘着少年的执着,背着父母不顾一切地跑到了近千里之遥的云霄,在潮剧团找到了陈友章先生,拜请为师,开始学习闽筝。次年暑假,经陈友章先生引荐,在诏安他又拜在了闽筝另一支派传人张永固先生门下。张永固 独奏《蕉窗夜雨》云霄、诏安是经由福建传播的中原文化继续南下的出口,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在这里层积着,历来四季乐事不断,以筝为主奏的古乐合奏在云、诏一带尤为繁盛。当时的诏安城内八条街,街街都有古乐馆社。乐馆以乐聚友,乐师自娱娱人,真是“管弦喧夜千秋岁,罗绮填街百和香”。每当夜幕降临,乐声四起,你可听罢“四也”,再聆“留香”[ “四也”、“留香”均是当时的乐馆名。],在民间音乐的汪洋大海中痴迷沉醉,流连忘怀。尽管他不通云、诏方言,困难不少,但经过一段时间,他还是初步掌握了《流水》《麻姑敬酒》《风流子》等传统曲目。一次次奔走习筝,他不仅接触了解了闽筝两个支派,而且身临心受了当时当地的民情风俗中的筝乐,为日后进一步研习、继承闽筝奠定了基础。陈茂锦 独奏《春串》1954年,陈友章先生参加了“华东民族器乐演奏会”载誉回闽,在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期间,将获奖曲目《春雨未晴》传授给了陈茂锦,并嘱其好好研习,发扬光大闽筝流派。是年秋,陈茂锦考上了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科,虽因缺古筝教师,他改学琵琶,但他学筝的志向却得到琵琶教师蔡永靖先生的肯定和支持。在蔡老师的资助下,大学期间,他每年寒暑假都南下云、诏,研习筝曲。许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不辞辛苦,他也说不清为了什么,只觉得生活中不能少了闽筝。1956年,北上京城参加首届全国音乐周后,他留校任教。在教学与艺术实践中,筝艺臻于成熟的他,经常参加各种音乐会的演出,开始小享筝名。张学海 演奏《蕉窗夜雨》在北京政协礼堂的一次群英荟萃的古筝演奏会上,陈茂锦观赏了曹正、赵玉斋、罗九香、高自成等名家对各派的精彩演绎,使他大开眼界,深受触动。在这次筝界大交流中,通过张永固先生的引荐除认识了筝界诸贤外,与罗九香和曹正两位先生的相识,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正给陈茂锦的回信通过对各家筝乐的参学与比较,使他对闽筝传统有了更深的体悟。通过与曹正先生的促膝交谈,使他信心倍增。“要继承闽筝的传统,要发扬光大闽筝,要让世人认识闽筝只有依靠你们自己去努力”。或许正因为陈茂锦所处的位置与其他师兄弟们不同的缘故,一种责任感驱使着他,传承、弘扬闽筝的担子就这样悄悄地落在了他的肩上。1960年代初,闽筝前辈陈友章先生将两本传谱交给了陈茂锦,接过这一“家当”,如同接过弘扬闽筝的接力棒一样,老师对他的信任和重托,使他更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说实话,也只有到了此时,他才真正成了闽筝的传承人之一。陈茂锦 独奏《铺地锦》打从千里奔波去习筝开始,他就没有见过乐谱。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学生一句一句地模仿,就这样一次一次地口传心授,一首一首地品弹玩味,尤其是那些老师开示解题的故事他都铭记在心。拿到这些用工尺谱记写的筝谱,他是既觉得熟悉,又觉得陌生。熟悉的是,这些符号承载的音乐信息早已沁入心脾,并在其中构筑了一处处音乐风景。陌生的则是这两本谱所包含的人文意义,他虽深知这些传谱记载的是闽筝流派的根本,但对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又是何等的陌生……秉着自身的人文素养,他开始在文献典籍中汲取养分,从唐诗宋词元曲中寻觅筝影,从当地文史资料中探寻闽筝的历史轨迹,从民情风俗中体味民间音乐的精神,并每每求师访友参悟闽筝的历史传承、风格特征的形成、流派发展等等,渐渐地,一条清晰的思路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遗憾的是正当他初有感悟时,两位老师相继谢世,很多很多的东西再也无法得到证实。同时由于“文革”开始,形势骤变,他只好搞样板戏去了。1979年他重回教坛,十几年潜心“地下”研究,也终有了结果。他以两本传谱为依据,结合老师传授给他的传统技法,以及老师传授的曲目和诸同学的演奏谱,并与古乐谱中的有关曲牌相比照,揣摩闽筝的风格特征,整理出了一本厚厚的闽筝传谱。陈茂锦整理的《福建古筝曲选集》同时,集十余年教研经验,他整理、编写了二十几册教材,将闽筝风格融入首首练习曲中,陆续刊印供学生使用,不失时机地使闽筝渗入当代音乐教育中。陈茂锦的教案福建民间音乐传统蕴藏丰富,且与台湾根同脉连,发扬闽筝离不开这一地域的独特文化背景。重回教坛后,在教与学中更深入地体会传统的精髓,教学相长;另一方面在不断琢磨本流派风格技术的同时,博采众长,结合当时的背景,运用闽台音调创作了一批很有韵味的闽筝新曲。他的努力,不仅得到同行的首肯,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中国人民解放军前线广播电台为他录制了专题节目,对台、对外广播。这既是日后新加坡闽筝传人陈维新归国一定要与他交流切磋的原因,也是使日本的筝会慕名而来,并共同创作《大陆之春》等曲之缘。在日本他创作的闽筝乐曲至今还常常被演奏。然对闽筝一派而言,这二十多首作品则确实是继承与发扬的结果,也是仅有的新作。从1980年代初起,筝界交流开始热络。1986年,曹正先生主持的“第一届古筝研究会”在扬州举行,各个流派的代表纷纷登台献艺,陈茂锦带去的论文《闽筝初探》和一大摞筝谱被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编辑朱宁伯先生看中。第一届在扬州召开的全国古筝学术会议陈茂锦(右)与周延甲(左)陈茂锦(左)与曹正(中)、郭鹰(右)鉴于这些传谱是当时仅见的闽筝资料,是理论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人民音乐出版社准备赔本出一个小册子。闽筝终于在前辈同仁尤其是曹正先生的支持下,得到了筝界广泛认可,陈茂锦的名字也就与这一筝派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闽南筝曲集》1991年,这本由陈茂锦编的只有55码的《闽南筝曲集》终于出版了。对人民音乐出版社来说,只是一本不起眼的小书,可它却是闽筝第一本正式出版物。它的出版既是闽派筝的一件大喜事,也是陈茂锦对两位恩师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在曾经有过的历史中,人们在经年累月的“把玩”中品味咀嚼传统。于是传统的精神烂熟于心,泻溢于表。而今,这种学习的文化氛围被有意无意地遗弃了,或者说几乎在我们的音乐文化传承中消失了。在音乐界,甚至连一些形式的东西都没有了,传统成了死的东西。传统不是被承继而是在被遗弃过程中渐渐地死去。传统死了,精神更难把握,或无从把握,不是不被认识就是让它自生自灭。陈茂锦1991年在东北朝阳举办全国筝乐学术研讨会于是,传统是什么?什么是传统的精髓?我们应该继承些什么?成了问题中的问题,因为传统常常被当成出于某种需要的标签。谁想真正提出这些问题,谁就会很尴尬,谁试图想解决这些问题,谁就会进入维谷。陈茂锦从习筝到研究筝,这些问题曾不止一次地困惑过他,尤其种种冲击接踵而来的时候。于是,作为一个乐种的传人,一名中国传统乐器的教师,他开始研究传统音乐的继承问题。1991年,筝界又迎一盛事。在辽宁朝阳召开的研讨会上,他带去了《古筝花音的美学意义》《论花音的框架符号》两篇论文,阐发了他研究古筝音乐的见解。1994年在广东揭阳召开的全国古筝研讨会上,他引用数学模糊集论理论原理,结合多年思考的口传心授传承方式作了题为“古筝演奏的模糊学说”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他认为传统教学中只教给骨干谱,留给每个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这种可能的范围内,允许学生发挥,根据各自的发挥就不仅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可以看出其创造性,这是中国音乐传承的优良传统。尽管它有一些缺点,但不能因噎废食。每个流派的形成发展都是在严格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发展,正因为它不是死固传统,而是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个流派才富有生命力。这也是中国音乐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他呼吁筝界摒弃那种教师凭谱死教,学生死学的教学方法,认真总结“口传心授”,以免“茫茫九派成一派”。陈茂锦近照这几年,他还写了《禅和音乐研究》《郑樵音乐思想》等不少文章,但最重要的成果莫过于《元散曲筝歌集》。筝用于伴唱、弹唱由来已久,从整理闽筝曲开始,他就对宋词元曲与同牌筝歌筝曲做过比较研究,发现许多不仅音韵相契合,句段章法相吻合的也不在少数。历史的音响已不可觅,只有从文献记载的蛛丝马迹中去寻觅一些余绪,并以此为据,从当下我们的理解和审美取向,或用传统技法,或用全新的(或许它正是传统中遗失掉的)手法,作探索性对比乃至创作。这种探索首先得到了曹正先生等一些行家的肯定,遗憾的是目前无力出版。然而,这些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适逢当今,各种冲击,使传统乐种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从破“四旧”到商品经济冲击,试图将闽筝传给年轻一代的老者一个个在兴叹中悄然而去,这还不是最大的悲哀,以陈先生的话来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从事音乐教育的人对自己的音乐传统的鄙视和漠然”,他曾试图在高校推广闽筝受阻,就连学习筝的学生报考普通音乐学校也不甚灵光,社会考级就更不用说了,他只能无奈地顺其自然了。陈茂锦老师 独奏《流水》“闽筝的历史、现状只能仰仗于传统音乐学家们去研究,闽筝流派后继乏人令人担忧。在这一方土地上我们这一代得师传的只有张学海和我了。然而,学海兄前年又走了。岁月不饶人,我已年近古稀的人了。看来只能听天由命随缘了!”陈茂锦先生的这番感慨是发自内心的。作为平凡的人经历了平凡的人生,却载负了不平凡的传统文化闽筝传人的重担,他怎不感慨!我们曾在无奈地送走一批又一批纯粹的民间艺术家的同时,眼睁睁地看着传统文化的消逝。而今经受双重破坏的传统文化环境越来越恶劣,传统的河流干涸的危机吞噬着一颗颗善良的心,这些善良的人们把传统文化视为自己的生命,以弘扬传统文化精华为生存方式,在默默地耕耘着。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因其执着而孤独,因孤独而无奈。他们为传统文化而生,却不愿意把它带走。他们肩负重担期待有所托付,却四顾茫然,是啊!浊浪滔滔的今天,还有谁愿意承受那般甘苦,背负如此重担呢?有人认为,“为失去以往历代的音乐音响而悲哀将于事无补,因为民间音乐的变化随处都在发生着。追求激进的改革或寻找永恒的化石似乎是一种时尚,但两者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钟思第《中国民间乐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后记。转引自《中国音乐学》(1996年第2期第 122页)薛艺兵《英国学者的新视野》一文。]。但变化与消失是两个具有本质区别的概念。有人盲目地乐观,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消失。我们不企望寻找永恒的化石,但更不希望本可以传承延续却在不经意中成了化石的现象越来越多。本文作者介绍郑长铃,男,福建宁德人,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现兼任中国民协民间文化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秘书长,福建省弘一大师文教艺术研究院院长。2019年被UNESCO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聘为第一届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为全国政协第五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宣教中心首席文化顾问、全国文化智库联盟常务理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专家兼理事。研究方向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战略、文化艺术新型智库建设等。著有《陈旸及其<乐书>研究》《大乐天心》《大乐天心续编》《大乐天心三编》等,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及时空可视分析技术研究》子课题《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建设》、福建省社科重点课题《海上丝绸之路与南音文化海外传播传承研究》《唐代乐舞遗存与当代南音传承传播研究》等,组织、策划2016-2019年连续四届“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2019年连续三届两岸大学生聚落文化与传统建筑调查夏令营等学术活动,发表文论百余篇,主编论文集、丛书、集成近百册。点击查看导读:点击查看谈筝论道第87期导读

王英睿 发布

05-07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雨轩2020  评论了文章

多次的经验。古筝还是在实体店买,便于售后。

【综合】| 网购古筝经线上鉴定为假 索赔遭拒

《苗红说古筝》之你的古筝在哪里买?近日,四川成都的郑女士向某新闻平台反映,4月13日,她在某购物网站下单购买了一价值5499元的古筝(实付5230元),赠予朋友。但收到货后经过两次在线鉴定,她购买的古筝均被认定为假货。郑女士说,商家曾在商品页面承诺“假一赔十”,她在事后与网购平台及商家协商,要求按照商家购买页面承诺进行十倍赔偿,但遭到拒绝。4月20日,接到郑女士投诉介入此事。当日,记者联系平台客服,平台表示已经交予专员进行处理。21日,平台联系消费者表示,不支持假一赔十申请,不认可认证假货的短信,需要出示带官方公章的鉴定报告。郑女士提供的乐器厂家官方鉴定为假货的短信消费者投诉:郑女士介绍,4月13日,她在网购店铺“XXXX民族乐器”下单购买了一价值5499元的古筝及配件礼包(实付5230元),赠予朋友。4月16日,郑女士朋友收到了货品。但在收货两天后,朋友向郑女士反映专业老师调音时,提醒她琴有问题,在进行了鉴定后,被鉴定为假货。郑女士称,她立刻前往该乐器官方公众号进行在线验证,提交了琴的诸多细节照片,进行了两次鉴定,收到了两条鉴定短信,均认定乐器为假货。同时,郑女士比较了这款琴与正品琴,官方签字为手写,而此款琴为盖章,防伪码也与正品不同。郑女士表示,商家曾在商品页面中承诺“假一赔十”。发现问题后,她与平台及商家进行协商,要求按照所承诺进行十倍赔偿。但商家表示,不满意可以进行退货退款,对于“假一赔十”拒不回应。而平台客服表示,不认可认证假货的短信,需要出示带官方公章的鉴定报告。郑女士多次表示乐器生产商在上海,因疫情原因,目前只能通过线上鉴定的方式,无法出示平台所提出的鉴定报告,但未有后续回应。郑女士认为这极大损害了自己的名誉,“因为是送人的,本来也不便宜,现在人家以为我故意送假货,关系也闹得很僵”。她说,商家购买页面既然承诺“假一赔十”,就“应该赔偿消费者的损失”。企业回应:4月20日,接到郑女士投诉介入此事。当日,记者联系平台客服,平台表示已经交予专员进行处理,未对处理进展及详情进行解释。21日,平台联系郑女士称,不支持假一赔十申请,不认可认证假货的短信,需要出示带官方公章的鉴定报告。(新闻来源:澎湃新闻)

筝闻速递 发布

04-28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雨轩2020  评论了文章

我要报名。

【比赛】| 全球音乐教育联盟首届青少年艺术展演开启报名

全球音乐教育联盟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民政部注册的非政府、非营利性国际组织。目前联盟成员覆盖全球六大洲,涵盖85所世界一流音乐院校,秘书处设在中国音乐学院,由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担任主席。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第一届青少年艺术展演是全球音乐教育联盟发起的全国性展演活动,本次活动根植美育教育,以选拔高精尖艺术人才为目标,培养优秀青少年艺术人才为目的,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1、官方组织: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的国际组织。2、全球影响:全球六大洲,85所世界一流音乐学院加入。3、专业评委:王中山、吕思清、廖昌永等顶级专家评审。秘书处位于中国音乐学院,并由王黎光院长担任主席。(新闻来源:全球音乐教育联盟)

筝闻速递 发布

03-31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TA关注的人

TA的粉丝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