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筝论道第18期导读

谈筝论道第18期

“汉乐筝曲”简介

作者:史兆元

导读:王英睿


        各位朋友,大家好,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谈筝论道》一如既往,继续为大家送上好的文章,好的音乐,和你一起前行。这一期我们推出的是史兆元的文章——《“汉乐筝曲”简介》。史兆元最早跟随北京筝家周希文习筝,后师从罗九香学习客家筝乐。他不仅深入学习传统筝乐,而且通过自身的积累和感悟,为我们留下了一本非常珍贵的曲集《汉乐筝曲四十首》(本曲集所选用的曲谱,大部分是罗九香先生的传谱)


史兆元


        本文就是曲集的前言部分。

        传统汉乐包括中军班音乐、庙堂音乐、舞台音乐、八音音乐和丝弦乐五大系统。筝在丝弦音乐中是具有浓郁色彩的乐器。汉乐筝曲(客家筝乐)就来源于丝弦音乐及其它几大系统汉乐中的曲牌音乐。


汉乐筝曲四十首


        记谱

        传统汉乐用工尺谱记写,只记最基本的曲调规律,老艺人称为“调骨”。


        定弦

        传统汉乐用的是钢丝十六弦筝,采用五声音阶定弦,音高排列是:


        调式及调性

        在汉乐筝曲中,有“硬弦”“软弦”“反弦”之说。


        1、“硬弦”

        乐曲的音阶:

        六(5)、五(6)、上(1)、尺(2)、工(3)

        乐曲中很少出现凡(4}和乙(7),即便有也是装饰性的经过音。乐曲曲调大都较明朗、欢快,如《玉连环》、《乱插花》、《平山乐》等。


        2、“软弦”

        乐曲的音阶:

        六(5)、乙(↓7)、上(1)、尺(2)、凡(↑4)

        “软弦”乐曲是把“硬弦”音阶中的五(6)升高至乙(↓7),比b7稍高;使工(3)升高至凡(↑4),比#4稍低。乐曲中有时出现五(6)和工(3)两个音,也只是装饰性的经过音。乐曲曲调深沉、含蓄,擅长表现哀怨、缠绵的情绪。如《杜宇魂》、《崖山哀》等。

注意,有时几首“软弦”乐曲联奏,往往接《熏风曲》(“硬弦”)的中板做快板,为了保持调性的一致,就要把原曲调中的五(6)和工(3)改成乙(↓7)凡(↑4)。见下例:



        3、“反弦”(“反线”)

“反弦”是在“硬弦”的基础上,把原来的曲调移高四度或五度,但它不等同于转调或移调。根据乐师们的演奏实践与听觉习惯,反弦之后还要保持原来的“硬弦”色彩,所以遇到"4"、“7”要调整:往往是遇4改5或2;遇7改1或6。以硬弦串调乐曲《柳叶金》片段为例:



        以乐曲的音头(第一个音)2为基准移高五度到6,然后由6开始按原曲调的弹奏指序弹奏下去。(两行谱处可见7、4两音分别调整为1和2)因此,反弦后的乐曲旋律并不同于原曲,构成旋律的音程关系也与原曲调的差别很大。反弦既是民间的变奏手法,也是民间的创作手法。反弦后的乐曲由于音域翻高,曲调常常变得欢快、轻松。


        汉乐筝曲包括“大调”和“串调”两大类。

        1、“大调”乐曲

        是“八板体”的传统乐曲,曲式结构很严格,都是六十八板,有慢板和中板两部分,中板都是由慢板减字而成。



        慢板是一板三眼,以4/4拍子记谱。演奏慢板时,往往要反复一遍(甚至几遍),速度是慢起渐快,旋律加花由繁趋简。第一次反复时,曲调则从4/4拍过渡到2/4拍。随着乐曲逐渐加快,经过民间特有的减字变奏手法简化了的旋律转入1/4拍子的中板。演奏中板时,一般要反复一遍或几遍,速度更快。经“减字”和节奏变化,乐曲进入更快的、有板无眼的“么板”,情绪达到顶峰,全曲进入高潮而结束。


        有的“大调”乐曲只有慢板没有中板,如《一连环》、《单点头》、《乱插花》、《出水莲》、《崖山哀》、《昭君怨》、《杜宇魂》等。这类乐曲单独演奏时,都应该慢速演奏,但《乱插花》、《双飞燕》除外。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板一眼,应做中板快奏。

在相同调式(同是“软弦”或者同是“硬弦”)的前提下,几首乐曲联起来演奏。


        2、“串调”

        “串调”的情况比较复杂,它包括广东汉剧的戏曲音乐和民间曲牌。“串调”乐曲长短不一,长的七十余板,短的十余板。自身有中板者,其演奏顺序和“大调”一样,也是先奏慢板再接中板,由慢而快。没有中板的“串调”乐曲,基本有以下三种演奏形式。


        1、如《过江龙》、《蕉窗夜雨》、《翡翠登潭》等乐曲,自身没有中板,但也可通过减字变奏,由慢至快地演奏成完整乐曲。


        2、像“大调”乐曲那样,两首乐曲联奏。以《百家春》(慢板)接奏《浪淘沙》(中板)。


        3、《博古》、《小扬州》、《小桃红》、《到春来》、《柳叶金》等乐曲都是以慢板形式单独演奏。


        运指特点

        1、中指(或大撮)起板:

        先勾后托或先大撮后托。突出了重拍,也突出了汉乐筝曲中的按、滑音特色。


        2、对‘’拂弦”的控制使用:

        在拂弦加花手法上,以古朴淡雅为上,很少使用华丽的长拂弦,多是一带即过的、似有若无的装饰性短拂弦。


        3、常用“切分”节奏

        它也是由“中指起板”先勾后托派生出来的运指规律。尤其当乐曲因渐快而减字时,切分的节奏型(⌒┕┕的指序)更为进一步发展到么板(突出后半拍、休止前半拍)创造了条件,从而形成汉乐筝曲由慢到快必不可少的运指规律和它独具的演奏风格。


        4、“伫六”、 “伫尺”和“伫拂”:

        是旋律进行到中板后常用的变奏手法之一。按工尺谱,“伫六”和“伫尺”就是在旋律弹奏的同时,配上一个5(伫六)或2(伫尺)连续伴奏。下面以《熏风曲》的中板为例:



        此外,多种多样的滑音、音色对比和音高的高低翻变,是汉乐筝曲演奏中增强表现能力、丰富主题变化的重要手段。



        最后,我们要感谢高百坚、陈其俊、饶蜀行、林乔等诸位老师对本期节目的支持与帮助!



点击阅读原文:

谈筝论道第18期——“汉乐筝曲”简介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