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筝论道第6期导读

谈筝论道第6期 

中国古筝网十年记

作者:王英睿



导读:王英睿


        谈筝论道第6期导读        

        

        第六期《谈筝论道》为祝贺中国古筝网成立十周年而作。


        大约是在2011年的时候,一天,我在网上浏览无意中突然就看到了这样一家网站:中国古筝网。其分类的全面、内容的丰富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人物栏目,几乎每期都看。后来一直关注它。人们常说“十年如一日”。自2008年成立至今,这十年来,中国古筝网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地走过来。所谓“十年磨一剑”,伴随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中国古筝网也在不断的成长,经过了十年的历练与积淀,中国古筝网已经渐趋成熟,并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与实力:现在,中国古筝网下设内容部、活动部和市场部3个部门,共24人。公司目前拥有包括生产、研发、媒体、培训连锁、教学法等古筝的全产业链。10年间,古筝网自主策划制作了30多档专业的电视频道及一系列的电视栏目(《人物》、《新曲推介》、《365在线课堂》、《筝艺提高班》、《考级古筝曲名师慕课》、《流行古筝曲》、音乐人专栏等);发起并支持参与多项筝界大型活动及重大赛事。(如国筝大会、翰雅奖、百家筝坛、摇指大赛、师说弦语等线下活动),可以说,只要有古筝活动的地方就有中国古筝网的身影。目前网站的年访问量超过800万(全球学筝人数大约为1000万),APP日启动量100万,微信粉丝达50万,用户几乎覆盖所有筝友,上“中国古筝网"也已成为广大筝友的日常必修课。


        在当今众多的网站当中,为什么中国古筝网会迅速在众多的古筝网站中崛起,并成为业界翘楚呢?其中的要招之一是具有超前意识,早在中国古筝网成立之初,林加平带领团队毅然决然投入大笔资金(3年投了1000万),一起步就走的是 “流媒体服务”路线。 定位的精准显示了中国古筝网足够的前瞻性,魄力、大气与包容力。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硬实力”。 


        接下来说说“软实力”。我们通过理论分析,从人文的角度可以将其总结为大家熟悉的一个成语:“三心二意”。千万别误会,这里的“三心”是指的恒心、齐心和爱心。这是从他们自身主观的角度来说的。作为古筝行业的门户网站,中国古筝网汇聚了一批充满活力和富有爱心的年轻人,他们情同手足、亲如一家,奉行“筝者无筝,琴人有情”的原则,踏踏实实做事情。在十年庆典的短片中他们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如果这一辈子

        只能选择一件乐器陪伴终身

        那么我一定选择古筝

        这是恒心。


        我会给Ta一个专属的名字

        Ta叫“十二”

        因为

        家人十二画 

        爱人十二画 

        朋友十二画 

        恋人十二画 

        朋友十二画 

        恋人十二画 

        这是爱心。

 

        一起走过四季轮回

        一起经历风风雨雨

        十年砥砺拼搏

        几多春华秋实

        这是齐心 。

 

        为保护、传承并推动筝乐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他们坚持"非赢利、奉献、责任”的原则竭诚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服务。感谢他们的坚守与执着、耕耘与建设,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物质化的社会当中,这真是难能可贵。


        “二意”,其一是指的各位同仁的深情厚谊。这从十周年庆典近百位筝界名家发来的祝贺短片中便可窥见一斑。2008年8月8日,中国古筝网正式成立运营。赵登山、何宝泉、焦金海、孙文妍、张弓等数十位业内老专家担任网站内容顾问,为中国古筝网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也有赖于全国乃至海外众多筝界大家们一路的支持与帮扶。


        其二就是各位筝友的真情实意。这里我们挑选几位代表的留言,对古筝网的厚爱渗透在字里行间......


         “古筝网在众多筝友的学琴生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为广大的筝友、古筝爱好者,业余习筝者,还是专业院校的学生;成人、老年或者是幼儿,被公认为是“大家学筝路上必不可少的好帮手,好朋友”。

        

        “贺古筝网诞辰十周年,感谢众多名家网临指导,使吾等大开眼界,大长见识,你是我最尊重的红网!我自从进入公众号后,天天看,时时仿,在此向你们大家编辑给予祟高的礼致!祝路子越来越宽,事业兴隆!!”


        “从最开始学古筝找曲谱,到后来的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中国古筝网对我的学筝影响很大,每当我因为外界因素不能继续学习时,它总给我一种神秘力量,以前生活中没有的那种力量,生活需要有艺术的存在,古筝是我最辈子最开心遇见的艺术。即将迎来大学毕业,如果可以,我也想加入这样一个匠心打造的平台......”


        “特别关注古筝网,在这里可以听讲座,看视频;还可以了解老一辈古筝艺术家的漫长而坎坷的学筝路,从那些艺术家身上不光学了艺,而且还学会了德!有位艺术家说的好:学艺先学德!”


        众多音乐名家及近千万的筝乐爱好者的支持铸成了中国古筝网良性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国家倡议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我作为一名学者有义务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尽己之力。受中国古筝网之邀请,我将与他们一道,与时俱进,拓宽思路,逐步推出一系列节目旨在向广大筝友输送与筝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去感受、触摸这件这件乐器,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与品味。2018年6月4号首先推出《谈筝论道》栏目。在此要感谢支持喜爱我们节目的朋友们。栏目前期的内容将以我的文章为主是为抛砖引玉,接下来的时间里陆续会有各位筝家、学者、院校学生,乃至每一位普通筝友来到我们的栏目为大家“谈筝论道”,推介好的文章给更多的人受益。我们将会更加关注那些默默无闻为筝乐事业做事情的奉献者。比如下面的系列节目之一就是“向老一辈筝家致敬”,是对前辈文论及作品的经典回顾。此外,我们会将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做线下交流会,形成良性互动。所以我们希望大家积极投稿,只要你的故事足够感人,你的文章有新颖的论题、论点,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就有机会来到我们的栏目来为大家弹筝论道。


点击阅读原文: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