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翡”青“翠”,金童玉女上演跨界筝音——古筝跨界融合作品《翡翠》剧场版浙音盛大亮相

(文/韩建勇)12月2日至3日晚,浙江音乐学院大剧院内金碧辉煌,筝星闪耀!一场筝音交织、古今碰撞的视听盛宴——《翡翠》古筝跨界融合作品音乐会(剧场版)连续两晚在这里精彩上演。这是继11月26日晚,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团在长沙音乐厅上演的湖南民族乐团“金色绽放”系列音乐会同名音乐会版的全新亮相。翡翠筝团的青年古筝演奏家们用流畅娴熟的技艺,和着现代科技的光影向观众们展示了中国古老又极具代表性的乐器——古筝的魅力。

 



翡翠筝团作为浙江省首支专业的古筝团队,自2008年建制迄今为止,已足足走过15个年头。她们从最早的 “茉莉花”一路成长为“通透温婉,坚如磐石”的“翡翠”,从最早的以经典、传统地域风格为主要演绎作品到涉  足首演业内新锐作曲家们的全新之作,从最初的馨雅淡远、默默无闻的小家碧玉到如今花团锦簇、声名远播的筝乐劲旅,“玉不琢,不成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俨然成为筝团所致力的工匠精神和不断拼搏的写照。此次的跨界融合作品剧场版《翡翠》,在2023岁末、2024年即将到来的档口隆重推出,更是让翡翠筝团跃上一个筝乐事业的新台阶。作为翡翠筝团建团15周年钜献,她们再次完成了自身的华丽转身与蜕变。

 

全新的包装与定位


翡翠筝团最早要溯源到2008年由青年古筝演奏家盛秧女士成立的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茉莉花”筝乐团,易名为“翡翠”也是5年之后的事了。2013年,作为筝团的第一个五周年,她们排演了著名青年作曲家王丹红的《翡翠》《动感弹拨》(古筝演奏家周展先生移植改编)在内的多首乐曲,成功晋级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组合比赛总决赛并荣获优秀奖,一时轰动浙江乃至全国。而2013年也成为筝团的转折之年,真正的“翡翠筝团”应运而生。再到2019年,“翡翠筝团”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并斩获佳绩,筝业更上一层楼。

 


而本次的古筝跨界融合作品剧场演绎更是将翡翠筝团推向了一个新站位、新高度。观众们对于“翡翠”的认识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角度。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筝乐团体,目前在业内已经是一支声名远播的筝团劲旅,而当晚的筝乐剧场再次彰显了她们对于古筝事业寻求创新与突破自我的高度追求。相信,当晚的在场观众对翡翠筝团都有一个全新的、既丰富又立体的认识。

 

“翡,赤羽雀也。出郁林,从羽,非声。雄赤曰翡,雌青曰翠。”伴随着演出铃声的敲响,一对爷孙步入舞台,作为《山海经》上古神话故事的叙述者,拉开了当晚演出的序幕。他们作为每个节目的引线,又是整场演出的文学主线。与传统音乐会的节目主持串场有很大不同。因为他们自身就是演员,他们的故事叙述是剧场的重要一环。整场剧中,“翡翠”一语双关,既指古代的神鸟,又指他们所化身的翡翠玉石。故事叙述的那一对爷孙,从一块翡翠玉石追溯到上古神话再回到现实生活,最后再到精神境界的升华,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顺理成章。在这里,所有的节目不再是孤立的。通过爷孙的对话引出下一个节目,通过升降幕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完成每个筝乐节目的转场,这种“剧”的定位,对于传统表现方式、呈现方式的筝乐艺术而言,具有十足的新鲜感。



此次跨界融合作品外宣的海报色调风格婉约淡雅,演员们着装服饰以赤(红)青(绿)两种格调为基准。更令人惊喜的是剧场曲目以一节目一报的形式呈现,这在筝界音乐会包括所有已知剧场版的演绎形式中是首次。避免了演职人员、幕后创作人员以及节目曲单拼贴、拥挤在同一张海报上的那种传统呈现方式。在翡翠玉石中,翡为红色,翠为绿色,而演员们的着装清一色的男红女绿。赤“翡”青“翠”,满满中国传统文化的即视感,花样年华的青年古筝演奏家们担纲演绎新作,金童玉女上演跨界筝音!这一改观众对于传统音乐会带上耳朵即可的认知。在大剧院内,人们除了欣赏精彩的筝乐,还能一补视觉的冲击。可谓真正的视听双重满足。



此次的跨界融合作品,不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传统音乐会,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筝乐剧场”。筝乐剧场与传统的音乐会有着很大的不同。既然作为“剧场”,除了“剧”的定位,“演”的成分亦不容忽视。这里的演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演奏,还包括演员为表现故事情节而进行的肢体动作、场景调度等方面的表演。在《相濡》中,作为主角的赤“翡”、青“翠”的演奏和着民乐队,时而以两架古筝“琴瑟和鸣”,时而以低音筝、钢弦筝进行互答对话,演员们要进行站位的调动。与此同时,男女舞者各着赤、翠华服,随着清扬优美的音调翩然起舞,让人们顿时有了画面感,助推了观众对于音乐及内容的理解。曲目方面,传统的音乐会的节目独立性很强,一般在每个节目结束会有主持人通过解说来串场以保证整场音乐会的联通和整体性。而筝乐剧场中的筝乐表演是按照故事情节进行串联,主奏人员即为整个剧场的主角。所有的筝乐节目都是围绕他们为核心,每个节目也都互为上下因果,互为基垫支撑,不可缺少。此次的筝乐剧场从文学到音乐,从服装造型到灯光舞美,再到音响、视频设计,都无不凝聚着主创人员的良苦用心。而这些全新的包装、筝与不同艺术间跨界融合的定位是本次筝乐剧场出彩并成功的立足点。


全新的乐曲与演绎方式


此次由翡翠筝团成员们演绎的乐曲是全新创作的七首作品。由浙江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王云飞为翡翠筝团量身打造。曲目依照文学脚本自《翡》《翠》依次亮相,到《相濡》《琢器》《塑魂》,再到最后的《华光》《千秋》,遵循着故事内线铺排开来。

 

翡翠,是古时神鸟,他们在筝乐世界里比翼双飞;翡翠,是冰洁玉石,它们在科技光影里绽放光华;“翡翠”又是一幅幅筝乐音画,她们用玲珑指尖勾勒出自己的筝乐心声、筝乐的盛世繁华。王云飞作为翡翠筝团的委约作曲家,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器乐电视大赛上充分展示了他作曲上的才华。筝团通过演奏由他创作的《十里红妆》《激情跨越》《炫动江南》等新创作品过关斩将、层层晋级并获得优异成绩。到本次筝乐剧场的全新创作,筝团与作曲家间始终葆有着一种莫名的默契。

 


当晚表演的形式其实可以通过海报就了解得十有八九了。演出的海报按照演员的出场顺序和一节目一海报的方式呈现,那么在演奏上刚好有独奏、齐奏、重奏等形式。如果说这些演奏形式在传统的音乐会中屡试不爽、不足为奇,那么真正让人为之一新的则是主创人员将文学创作和音乐创作尝试融合,比如将翡翠神鸟这一传说与筝乐剧场巧妙结合,使筝乐通过一定情节、内容传达给在座观众。这与传统的音乐会相比,对于演职人员的整体素养要求更高。演员需要根据内容进行舞蹈肢体语言等相关环节的表达,这也成为塑造筝乐剧场的重要手段。除了演员本身的表演素养,在视觉与舞美环境如灯光、服装及空间构图等也都是筝乐剧场创作中的一部分。

 

作为筝乐剧场,各方面对演员都意味着一个更高的难度。全新的乐曲创作,全新的演绎方式,以及有别于传统音乐会的各种调度等等。就所使用的乐器而言,本次剧场除使用传统的21弦筝外,还用到了钢弦筝,以及低音筝,以展现主创团队对筝乐音色的多元化追求、呈现。在《翡》中,主创运用的是低音筝,并以大鼓、铜鼓等打击乐器做伴奏、陪衬,意在表现赤“翡”阳刚雄壮的一面。在《翠》中,则运用了高亮清越的钢弦筝,乐器的伴奏则是江南丝竹乐的配置,如吹管中的笛、笙,拉弦中的胡琴,拨弹中的阮、箜篌等,钢弦筝清脆的音色以及乐队时隐时现的柔和伴奏,意在表现青“翠”阴柔婉如的一面。乐器的选用在这里具有典型的表征意义。在《相濡》中,两位演员均采取立式演奏,均为一人双筝配置,两位主奏演员一会儿在21弦通用筝上齐奏同一旋律, 一会儿分别演奏各自对应的低音筝、钢弦筝,以求得音色对比。



在演奏的技巧上,同样注重多元创新与探求,比如对于拉弓擦弦的运用。此外,还追求技巧上的形象化。比如表现“翡”时,除快速的点弹,用力拍击弦面、摩擦弦面、弓击弦面等音块、音效式音响占据了大量篇幅,而在表现“翠”时,则以大幅的快速琶音和柔美的歌唱性旋律为主,少有音块式音响的运用。演奏的方式上或站或坐,加上造型师服饰、妆容以及灯光舞美的衬托、加持,对观众的视觉都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如在最后的《华光》《千秋》这两个节目中,灯光的效果被充分显现。《华光》中,垂下的纱幕为主演区造成了曼妙的朦胧感,随着乐曲情绪的高涨,纱幕缓缓拉起,灯光也随之调亮。激越动人的旋律在现代科技光影的渲染下,使舞台能量充分展现、发挥。《千秋》中,从头至尾的干冰效果让人犹如身临仙境,灯光随着音乐情绪进行冷暖色调的转换,直到乐曲最高潮部分调至最亮,演员们犹如置身画中。

 

此次的跨界融合作品,是古筝剧场版的演绎。声与电的结合,筝与光的交融,直逼人的感官,完全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在全新的筝乐剧场中,演员们以筝为器为具,使大家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如神话传说 如玉石等中国传统文化,并体会到不同艺术门类比如书法、舞蹈等完美融合带来的奇妙享受。尤其是剧场主角董鑫泽、楼琳二位青年演奏家的精彩演绎,既古韵犹存又带有时尚气息,他们在轻盈的指尖尽情释放筝乐的巨大能量,让听众沉浸其中。此次筝乐剧场可以说是翡翠筝团对于筝乐演奏事业的一次自我突破,也是整个浙江民乐团队对于乐器剧场化创作与演出的首次尝试。

 

开“筝团”筝乐剧场先河

 

筝乐剧场这种紧紧围绕古筝艺术的新颖形式,目前在国内对于专业的古筝从业者(包括学习者、教育者、演 奏者)应该是不至于太过陌生。而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绝对是一个新鲜事物。业内对于筝乐剧场的接触、了解,最早是通过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教授、博导李萌老师。她于2012年明确提出了筝乐剧场的概念并身体力行。作为筝乐剧场这种形式的先导,她一直致力于对这种新颖形式的探索和推广。包括对于筝类乐器的研发、剧场筝乐的创作、筝的演奏方式以及剧场筝乐语言的表达等各方面。2013年在第二届北京青年艺术节上推出了首部剧场古筝《人生几何》,2015年又推出了剧场古筝《世界是我们的》,由此,剧场古筝艺术如星星之火,从业内一点点蔓延开来并逐渐成长为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走向大众视野。



此次的《翡翠》跨界融合作品是为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团的量身巨献之作。量身,顾名思义,所有的参演人员都是清一色翡翠筝团团员。以筝团作为创作、演奏呈现的核心,这在目前所知的具有规模化的筝乐剧场艺术中,是少见的。在以往的筝乐剧场艺术中,很少有像当晚的《翡翠》跨界融合剧场这样,具有这么统一的主题、统一的格调,他们往往更倾向于解构,而不是建构。单个的节目与节目即便属于总标题的范畴,也一般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而显得节目的独立性更强。而《翡翠》紧紧围绕“翡翠”为核心,以“翡翠”作 为整个剧场的主线、脊骨。在《翡翠》中,翡翠是一双神鸟,是一块玉石,又是“翡翠筝团”自身。当晚的《翡翠》剧场,既是创作团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挖重塑,亦是翡翠筝团对古筝艺术新形式的鲜活表达。当晚的演员们演奏技艺无可挑剔,尤其是翡翠男团的亮相,更是达到了很好的吸睛作用,赢得在座观众叫好称赞。在整场节目的行进中,从演员的独奏到二重奏,再到三声部,直到最后全员呈现的大齐奏(重奏),从开始的一点一滴,抽丝剥茧,层层晕染,直至泼墨般浓烈。真正让观众体会到沉浸式艺术观感、体验的曼妙。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民族乐器,以筝乐剧场这种全新的具有现代理念的艺术呈现方式,二者并不相悖。笔者认为,主创人员找到了二者结合的一个契合点。传统面貌的古筝与现代的声光电影并不冲突。即便是光怪陆离、变化多彩的现代灯光效果,他们也在努力追求中国风格、东方神韵的呈现和表达。也就是说,在现代前卫的艺术形式中,他们没有摒弃传统的内容型、传统的风格神采。事实也正是如此,幕后创作诸如视觉设计、舞美声光等助推了筝乐内容型的表达。

 


《翡翠》筝乐剧场的推出与成功离不开幕后团队的强力支撑,是她们的头脑风暴打造了一场翡翠筝团专属的筝乐盛事!当晚参演筝乐剧场的翡翠筝团的演员们铆足了劲,以精湛的演奏技艺完成了他们的二度创作,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翡翠筝团发展路上的一个惊叹号!对于翡翠筝团而言,此次剧场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他们在筝乐剧场艺术中找到了传统乐器古筝在新时代的表达手段、方式。《翡翠》跨界融合作品剧场的创作集中了浙江民乐团队的中坚力量,他们围绕古筝艺术为核心,向外延伸融合多种其他艺术形式,努力探索各门类艺术间的关系。他们在古筝艺术与其他艺术品类融合的探索中迈出了崭新的一步!翡翠筝团从最早的茉莉花筝乐团起家,在筝界伉俪周展、盛秧二位教授的精心培育、扶植下,茁壮成长为业内知名筝乐团体,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段佳话。从2013年的中国音乐金钟奖到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器乐电视大赛,到翡翠筝团代表作品的全国巡演,再到今天的筝乐剧场,他们不断地在丰满着自己的羽翼,攀登着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是“翡翠”总该要散发它耀眼的光芒!祝贺翡翠筝团跨界融合作品(剧场版)圆满成功! 

评论0条评论

    韩建勇+关注

    筝程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