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涧流泉》看潮州筝乐的原样传承 (作者:高百坚)

《春涧流泉》 演奏:邵敬群


从《春涧流泉》看潮州筝乐的原样传承


作者:高百坚


《春涧流泉》是徐涤生先生的力作。此曲构思于前1958年,成曲于1961年。风靡中国筝坛,成为各大专院校学生音乐会演奏潮筝风格的热门曲目,流传甚广。作为一名潮州筝人,在肯定古筝同仁对《春涧流泉》喜爱、研习和传播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兹提出并就正于诸同道。


一、轻六调的做韵


《春涧流泉》是一首轻六调的筝曲,借景抒情。曲调轻盈柔和,清新飘逸,质朴纯真,浑然天成。我们知道,轻六调是以56123为旋律音阶,以6.3为色彩音,6.3两音做韵在于柔化乐音,手法宜轻。


最近看了几位外地同仁的演奏视频,在乐曲进入主题展示的第二、四、七、十八、十九、廿五小节多次运用上、下滑交替滑音的技法,幅度大,这种滑音技法,潮州筝称之为“弹弦滑”,只在“重六调”中运用,轻六调运用“弹弦滑”技法,改变了乐调轻盈柔和的色彩,不太符合《春涧流泉》的情绪表达。观由郑诗敏先生为徐涤生先生记谱的《春涧流泉》、徐涤生先亲授传人邵敬群老师、再传弟子林玲老师的演奏视频乃至苏巧筝老师的音频都没有这一技法的运用。


注:邵敬群老师(筝主奏)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当地音乐厅,代表亚洲音乐人为德州千名中小师生演奏中国筝,被誉为“亚洲音乐大使”,连续演出六场,同年中国“环球人物”杂志报道此事迹。图上为邵敬群老师2003年春,参与当地专业交响乐团的演出。


二、引子中的“双重按”


某老师在《春涧流泉》的教学视频中,特别演示引子中“不是重六,也非活五”的“双重按”技法。双按也称“蜈蚣指”,是潮筝技法之一,潮州筝家在轻六曲中有运用“双按”技法,以润饰乐音,但运指轻巧。教学视频中的“双重按”技法,显然不适合《春涧流泉》的情感表达。


邵敬群老师在《关于徐滌生老师创作的古筝独奏曲〈春涧流泉〉》中指出:“乐曲一开头的引子,以双手六弦一响的新手法,一气呵成弹出一串清新,明快的旋律,一下把人带入了春意盎然的南国,曲调之美,引人入胜,如同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一幅南国春天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大地回春,郁郁葱葱,潺潺的流水,到处花香鸟语,一片欣欣向荣。


如果是按“双重按”技法,突出深沉、激昂的情绪,与《春涧流泉》的意境有悖,观郑诗敏先生记谱的《春涧流泉》和邵敬群老师、林玲老师的演奏视频都没有“双按”乃至“双重按”的技法安排。


三、《春涧流泉》创作于何年?


某专家曾提到∶徐涤生先生最重要的贡献是1952年创作了《春涧流泉》,最早使用双手弹奏古筝。这个说法不对,应予以纠正。据原汕头市民间音乐曲艺团潮州筝独奏演员、徐先生的亲传弟子胡妮莉老师口述:《春涧流泉》酝酿、构思于1958年,成曲于1961年。关于《春涧流泉》创作52年,最早使用双手弹奏古筝的说法无以为据,结论是错误的!幸勿以讹传讹!


胡妮莉老师(1939~)


四、要重视对曲作者的心灵解读和潮州山水文化的体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潮州秀丽河山源孕育了柔婉含蓄、细腻流畅的潮筝风韵。而潮汕位居南粤,山清水秀。当地有三条江,韩江、练江、榕江,在阴阳学说中水是阴性的,流动的。


我曾多次在朋友圈分享邵敬群老师的演奏视频。邵老师是成立于50年代末的汕头市民间音乐曲艺团少年班的学员,1961年师从徐涤生先生,1963年以一曲《春涧流泉》考进广州音专(星海音乐学院前身)。


邵敬群老师在《春涧流泉》的演奏中,情深韵浓,柔中寓刚,既写景,更抒情。邵版的《春涧流泉》是徐氏筝风的传神演绎! 希望喜欢此曲的筝友能从潮州的人文景观和时代背景,感悟潮风潮韵和乐曲的情感表达。


观时下同仁弹奏《春涧流泉》,多以高山峻岭,江水滔滔,气势磅礴的演绎,这种只重外形,不重神韵,缺乏潮州山水文化的体验,忽略对曲作者特定历史时期的心灵解读,是潮州经典筝曲《春涧流泉》演绎的通病!个人认为,对于地方流派风格的筝曲,特别是经典筝曲,应原样传承,不宜添加与原曲风韵和情绪表达不协调的技法,要特别重视和强调地域文化传承。

评论4条评论

    高百坚+关注

    潮州筝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