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士纪念音乐会──忆故人 中华文化师生情


 

\

 

    古筝家陈雯边弹边唱,一曲《阳关三迭》告别蕾公。出现在银幕上的陈蕾士影像似乎在聆听幽幽的琴声。

    3月21日晚上,在马来西亚八打灵拉曼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礼堂举行了一场古筝家陈蕾士音乐纪念会──《二四绝续:忆故人》。

    晚会上,港、台古筝名家忆恩师,演奏老师生前改编的古琴、古筝乐曲,展现中华文化师生情。琴声悠扬,中华文化气息弥漫,带人进入清净的心境。在马来西亚当前之环境,难得有这样的音乐晚会。


人去椅空 古琴仍在

    陈蕾士老师生前常用的古筝摆在舞台正中,但主人己走了,故人己逝,人去椅空。不过,舞台右侧大屏幕上出现陈蕾士老师的幻灯片影像,彷佛在天之灵降临会场。

 

\


     纪念会在陈蕾士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古筝乐声中开始。琴声悠扬,如行云流水,令人忆起当年陈老师弹琴时,指法轻巧灵活的潇洒英姿。琴声引人怀念古筝大师。

    约八百人出席纪念晚会,当中有不少年轻人,难能可贵。这显示传统中华文化还会继续在我国传播蔓延和开花结果。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陈蕾士老师的家人,女儿、孙女和曾孙女出席纪念会。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两位音乐博士和古筝演奏家,特地远道从香港和台湾前来参加,并现场演奏古筝古琴。两人在音乐事业上成就显著。他们缅怀恩师好友,尊师重道,体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中华文化精神。

    唐健垣博士是香港著名的古琴家、古筝演奏家和甲骨文专家。他是陈蕾士当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同事兼好友。唐博士在晚会上呈献古琴曲《潇湘水云》、潮州筝曲《南进宫》,再加上粤曲的南音弹唱。

    唐博士回忆起当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有四、五年时间,他与陈蕾士老师同住一起。陈蕾士老师教他弹古筝和喝潮州功夫茶。他们两人关系密切,陈蕾士老师有如他的父亲或祖父。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音乐系系主任樊慰慈博士呈献《汉宫秋月》、《雨打芭蕉》和《醉渔唱晚》三首乐曲。

 

\

樊慰慈演奏《雨打芭蕉》

 


    樊博士17岁念高中三年级时,就跟陈蕾士老师学习古筝。他说,向陈老师学琴必须十分专心,因为陈老师是以口授心传的方式教导学生。他教琴时,没有乐谱,演弹时,增加许多花音。陈蕾士老师对古筝古琴造诣深,当年他己改编了12首古琴乐曲。

    事隔30多年,樊慰慈教授亲临老师的音乐纪念会,怀念恩师,并展现他在古筝乐曲上取得的成就,以慰天灵。

    最近几年,樊慰慈博士全心投入筝曲创作和演奏,让古筝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以古曲告别大师

    古筝演奏家陈雯呈献《空山忆故人》和感人至深的古曲《阳关三迭》。西出阳关无故人,幽幽琴声和歌声,让会场充满怀念故人和向古筝大师告别的气氛。《阳关三迭》描述送友人出关,向友人告别的心情感受。陈雯边弹边唱,以这首古乐曲向蕾公告别。

 

\

陈国兴演奏《春思》

 

 

    我国的古筝家陈国兴在晚会上演奏了《思春》、《饿马摇铃》和《昭君怨》。两位新秀,张梦意和程呈小妹妹也在晚会上展现她们的才华,演奏《妆台思秋》和《蝶恋花》。

    结束时,老、中、青古筝和古琴演奏者和陈蕾士老师家属走上舞台,在唐健垣博士的带领下,面向屏幕上的陈蕾士老师影像,鞠躬致敬。

    在谢爱萍博士的推动下,拉曼大学中华研究中心成功主办这场陈蕾士音乐纪念会。喜看我国拉曼大学中文系努力散播中华文化,让更多年轻一代受到传统中华文化熏陶,薪火相传。


    除拉曼大学外,八打灵音扬艺术中心、中马中化校友会和芥子福传中心是音乐晚会的联办和协办机构。

 

    (本则新闻作者为马来西亚作家郑昭贤先生。其年轻时在马来西亚念中学时,陈蕾士先生曾担任他的中文老师。本文由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系主任樊慰慈先生供稿。)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