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乐器展】罗晶、何小栋《浙派筝艺的介绍与鉴赏》

2020年10月30日15:45-17:00,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E2-M19会议室,古筝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罗晶老师和古筝演奏家何小栋老师展开了主题为《浙派筝艺的介绍与鉴赏》的讲座内容,让我们跟随两位老师的步伐一起走进浙派古筝的世界!



浙派古筝起源于浙江杭州地区,形成流派于上海,传遍全国,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古筝流派。明代开始,筝已在各种丝竹乐曲、套曲中被广泛地运用。今天的浙江筝曲是由杭州滩簧、江南丝竹乐、弦索十三套等演变而来。建国后,浙江筝得到空前的发展,其中浙江筝派主要传人王巽之先生的贡献最为突出。


1956年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古筝专业开办后,王巽之即被聘为专职教师。从此,他潜心从事古筝教学工作,代表曲目有《将军令》《四合如意》《高山流水》等,王巽之先生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古筝学生,其中包括孙文妍、项斯华、范上娥、王昌元、张燕、王铮等。



讲座现场,罗晶与学生合奏了筝曲《将军令》,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摇指”,浙江筝派的“摇指”,即右拇指在一根弦上较长时间地快速托劈演奏。


五十年代末,王巽之先生为使筝曲《将军令》能具备合奏的特有气势,并受琵琶轮指的启发,首创在一根弦“摇指”(长摇)的这一特技,取得较好的效果。此曲开始部分,用大段快速、均匀、细密而有力的摇指技巧演奏,出音饱满、结实,音头带有爆发力,并且重音清楚,在左右手轻重、快慢配合下,使人感觉到好似号角轰鸣的吹打声,让音乐故事在绘声绘色中展开。



何小栋老师则弹奏了原始的《高山流水》版本,并解说了《高山流水》的背后故事,何小栋老师的演奏体现了浙江筝派艺术风格的清丽优婉,却又浑厚、豪放,充分表现出乐曲丰富的内涵和丰满的感情。

 

接着,两位老师对浙江筝艺发展进行了讲述,在1961年古筝教材的会议上,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材呈现出了练习曲,五线谱的内容。另外,当时浙江流行的筝共鸣箱较小,音域窄,音量小,王巽之先生与上海民族乐器厂的徐振高、上海音乐学院的戴闯一起改良了原来的浙江传统筝,在他们的努力下,终于成功地研制出S型21弦改良筝,这种筝由于放大了共鸣箱,增加了弦数,不仅扩大了音域,增加了音量,还美化了音色。

 


之后戴闯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测算,并由王巽之的学生魏宏宁的积极配合,试制成功了以尼隆丝、生丝、钢丝三种材料合制的改良筝弦,这种筝弦兼有金属弦和丝弦明亮柔和的音色以及余音长的特点,并有相当的牢度,改良筝配上改良弦,有了较完美的演奏性能一高音清脆明亮、中音柔和、低音浑厚,这也促进了浙派筝艺的发展。罗晶老师现场还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浙派筝艺的技法以及延伸出来的技巧,干货满满。

 

罗晶老师现场演奏了江南丝竹的《三六》,罗晶老师和何小栋老师还讲述了此曲的名称来源,全曲通过浙江筝派特有的演奏手法,表现了江南丝竹音乐委婉、流畅、明快、活泼的情趣。


分享会最后,罗晶老师与何小栋老师还详细解答了现场观众的一些问题与疑问,帮助现场观众更好的去了解浙江筝艺流派。



(新闻来源:中国古筝网)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