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 | 2024“梁祝”何占豪作品音乐会圆满落幕

何占豪教授寄语


5月17日晚,“梁祝”何占豪作品音乐会在深圳市龙岗区文化中心大剧院圆满落下帷幕。2024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演65周年。音乐会当晚特邀嘉宾91岁音乐家何占豪先生登台指挥,携手深圳市华韵民族乐团、荷风筝乐团、荷风少儿筝乐团和龙岗区古筝协会成员联袂献艺。四代同台,多维度展现中国民族音乐之美,绽放国乐时代之声。


节目单和嘉宾介绍



何占豪


世界著名作曲家,中国杰出音乐家、指挥家、 音乐教育家。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民族音乐瑰宝《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创者。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历任多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并多次受聘出任全国金唱片奖评委、金钟奖专业评委会主任等职务。2013年,获得中国音乐艺术的最高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2014年,上海市委宣传部授予“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2019年,荣获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21年,荣获中国音乐学院颁发的“一带一路”国际筝乐学术交流季“古筝艺术特殊贡献奖”。始终坚持“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理念。


本场音乐会媒体报道



深圳新闻网



龙岗融媒


音乐会以激昂热情的民族管弦乐《胡腾舞曲》拉开帷幕,华丽的异域风情先声夺人,带来唐代丝绸之路促成的艺术盛景。



齐奏古筝曲《采花》,荷风少儿筝乐团将对自然之美的赞颂、生活情趣的表达在琴弦之中,让听众一同沉浸在纯真和欢乐中。



《不忘初心》《苹果熟了》是何占豪先生根据经典红色音乐、民歌音乐创作改编而成的古筝曲,多维展现了他永恒的创作目标: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茉莉芬芳》作为何教授第一首正式创作的古筝曲,动人旋律令当时的筝坛耳目一新。荷风筝乐团以其细腻入微的演奏技巧,携带着茉莉的淡雅香气,缓缓铺展开一幅江南水乡的柔美画卷。



古筝重奏《姐妹歌》由彝族民歌为素材发展而成,以柔美的慢板和活泼的小快板展现了彝族姑娘既温柔又奔放的可爱形象。



下半场,民族管弦乐《丢丢咚》带领大家走进多元音乐世界,青年古筝演奏家王燕老师与深圳市华韵民族乐团演奏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在王燕老师的演奏下,怒发冲冠的悲愤,北伐大捷的欣喜,最后发出的天日昭昭的呐喊,岳飞的英雄气概与悲惨境遇跃然纸上,一代英雄逐渐沉寂落寞的结局引人感慨与痛心。激昂悲壮的演奏表现了专业演奏者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对这位英雄人物深刻的共情。



古筝重奏《春花望露》《春江花月夜》《山西调》向观众展示了古筝音乐之美,带给观众一番雅致的欣赏,让人沉醉于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之中。



何占豪先生在热烈的掌声中登台、执棒本场音乐会的压轴曲目《梁祝》,将音乐会推向高潮。全世界耳熟能详的中国旋律,由中国民族乐器共同演绎。古筝协奏与二胡协奏共同完成的《梁祝》,亦是首次演出,非常有意义。随着《梁祝》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曲罢,全场掌声雷动。



九秩风华,经典永续。何占豪教授以满腔热忱和不朽才华,亲自指挥,引领每一位听众穿越时光隧道,重逢《梁祝》的每一个动人瞬间。


本场音乐会十二首作品分别有民族管弦乐《胡腾舞曲》《丢丢咚》,协奏曲《临安遗恨》《梁祝》,古筝齐奏《采花》,古筝重奏《不忘初心》《茉莉芬芳》《苹果熟了》《姐妹歌》《春花望露》《春江花月夜》《山西调》均为何占豪先生的创作和改编和作品。


这一系列作品,既有易于亲近、普及大众的佳音,也不乏挑战审美极限、追求艺术极致的力作,共同构建了一场跨越传统与现代,融合普及与高雅的音乐之旅。



音乐会上展现了民族乐器的极致魅力,更将何占豪先生作品中的深邃情感与文化底蕴诠释得淋漓尽致,每一曲终了,掌声雷动,是对艺术最真挚的致敬。



舞台上的光影交错,是音乐与视觉的双重盛宴。观众席间,无数张被音乐触动的面容,共同见证了这场跨越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