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山献艺中山忆往昔筝嵘岁月

    11月14日晚,广东中山西区长洲翠景文化艺术中心,一曲曲悠扬的筝声不时传出,伴随着的是阵阵热烈的掌声。原来是在市东区心韵琴行的牵线下,经当晚,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筝坛第一快手”王中山在此献艺。演出期间,王中山还邀请中山的筝童上台和自己同台演出。而中山筝童的水平也让这位大师赞不绝口,连声称道:“中山的小朋友特聪明!”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习古筝五六岁开始最好


    王中山自幼习筝,曾得到十数位民间筝家的指导。幼时的他即显露出其音乐上的天赋,多次参加省内比赛并获不少奖项。1986年,年仅17岁的王中山以全新的高难度技法演奏了《打虎上山》及《井冈山上太阳红》等筝曲,轰动了中国首届古筝学术交流会。


    王中山6岁起开始学习古筝,他说学习古筝从5到6岁的年龄段开始最好。他认为,小孩学习民乐可先从古筝开始,“比较容易操作。只要老师将弦调好后,小孩不用掌握技巧,随便拨动,出来的音乐就如行云流水一般。这样可以引发他们的兴趣。”


    目前很多小孩子跟着VCD练习古筝,王中山建议,这只是学习古筝的一种手段,还是有老师指导才比较好。王中山说,音乐其实是“音”、“乐”的组合体,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有乐趣,要有爱好,才能学得进,学得深,要将古筝当成一件玩具,将学习当成一项游戏。而这位王中山自己在执教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同样是分清主次的“学”和“玩”,在充满自由和想象力的空间中学习和体味。


    “古筝是他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朋友!”


    不管是古筝的演奏手法还是其他乐器的演奏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单纯为了出新而出新的,而是与时俱进的,表达现代人心声的,即“弦为心声”,心中有了音乐,有了对音乐的需要,才会由衷地表达出来。


    那年,父亲为他借了三百元钱,把他送上去郑州的火车。赵曼琴老师看到王中山没带行李,只背了把琴,非常诧异,但他也没多问,而是说:你弹一曲给我听听。王中山放好古筝,弹起了自学的由赵老师改编的《打虎上山》。赵老师一听站了起来,他激动地拍着王中山的肩头说:以后你就住我家,不要学费。中国古筝艺术交流会在扬州举行,赵曼琴老师带着王中山一起参加。在交流会上,王中山以全新的高难度技法演奏了《打虎上山》及《井冈山上太阳红》等古筝曲,技惊四座,受到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注目。他被大家热情地称为“山中王”,并被大家誉为“中国古筝未来之星”。


    从“厕所琴房”到金字塔顶


    1992年,王中山以优秀的成绩留校任教,这时,他对古筝的演绎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中国人民广播电台、香港中国龙先后为他制作了专辑。在新加坡、波兰、韩国等国家作过专场演出,在国内几十座城市举办过专场音乐会。他曾经应邀到台湾演出,演奏会从高雄一直开到宝岛,在短短20 天里开了10场。迄今为止,王中山已开了百场演奏会,大力推广了古筝艺术,保持了中国筝家个人独奏音乐会场次最高的记录。


    如此好的成就,可你曾想过他的那段“厕所琴房”的经历吗?王中山古筝弹得很出色,深得学校老师和领导的关爱。他说,在上南阳艺术学校时,由于当时学校的条件不好,没有专门的琴房,他就在走廊上练。看他练琴如此刻苦,领导专门把四楼一间上不去水的女厕所给他做琴房。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把这个女厕所改装成了一个简易的琴房,大家称之为 “厕所琴房”。“厕所琴房”只有三四平方米,墙壁高处有一扇小窗户。冬天冷得像个冰窑,夏天热得像个蒸笼,但王中山一直坚持练琴。练琴是件枯燥无味的事,为了激励自己,他还在墙上画了一幅金字塔。放在塔顶的是曾来他们学校教过他一节音乐课的赵曼琴老师,下面,是他认识的弹古筝的人。当他认为自己的水平超过哪些人时,就把那些人从金字塔底部划掉。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