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衔山色俯长江

level

远衔山色俯长江  评论了文章

。。。

香港演艺学院 | 陈嘉文古筝硕士毕业音乐会即将上演

陈嘉文古筝硕士毕业音乐会演出时间2024年6月4日 17:15演出地点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厅演出主办香港演艺学院演出承办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中乐系电子门票可於演出前1小时在「演艺电子票务系统」登记,先到先得。备注:此节目适合六岁或以上人士观看。 主办机构保留更换节目及表演者的权利。导师 许菱子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教授、副系主任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国家一级演奏员,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教授、副系主任;19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后调任北京中央民族乐团独奏演员,获中国首届教师节上海音乐学院「优秀教师奖」,中国首届金唱片奖(两首作品);首届「华乐杯-中国民族器乐作品评论征文」论文奖,上海音乐学院高峰高原建设项目专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艺术成就被收录于《华乐大典》古筝卷。多次举办「许菱子古筝独奏音乐会」,积累了很多国家和地区一流舞台的演奏经验,于多个权威性专业中乐团合作大型协奏曲,筝乐作品合作的乐团主要有:中央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广东民乐团、澳门中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圣马田乐团;合作的指挥家主要有何占豪、陈燮阳、胡炳旭、阎惠昌、彭家鹏、余隆、蓝营轩(新加坡)、佐藤宫太郎(日)、等。以独奏身份演出于纽约林肯中心、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北京音乐厅、上海音乐厅、星海音乐厅、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等欧、亚、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任金钟奖等全国性和国际性评委。应邀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台湾艺术大学、台南艺术大学、香港中央图书馆、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举办学术性系列讲座以及推广通识的讲座:〈筝乐的表现特性〉、〈松、通、惯、速、力、韵〉、〈筝乐研究述评〉、〈道与乐〉、〈时空轮转看筝曲寒鸦戏水音乐意象之变〉、〈景与情〉、〈筝乐语言〉、〈古筝「纵」「横」弹〉、〈筝乐五大流派风格特点演释〉、〈筝乐发展八十年〉;近年研究筝乐意象、身体力道运通在音乐演奏中的运用,总结一套「力由地心起· 乐由心中发· 手不离中轴」的演奏方法,被誉为具有「开拓性」的这一套理念因循「松·通·惯·速·力·韵」(放松—贯通—惯性—速度—力度—韵律),即是利用身体放松,身体力道贯通,利用惯性提升速度,利用每个手指的重音(惯性)加强手指力量训练,通过气韵贯通加强音乐呼吸的层次和张力,最大限度激发自身乐感,增强音乐表现力。这一套方法不仅在舞台表演中体现音乐表现张力的变化,对身心健康和气质体态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多次在中国重要赛事中获奖。多篇学术性文论于中国核心期刊、研讨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其舞台表演富有张力和感染力,获广泛赞誉,《香港信报》评论其演奏:「呼风唤雨般的演出效果」(周凡夫);《人民音乐》刊:「对古筝甚至对音响空间感知上非同一般的敏锐力,也赋予了她不同于其他演奏家的个人特点」(邓姝);著名作曲家周煜国评论:「你的演奏留下的印象太深,感觉到了一种非同一般艺术魅力,这不仅是一般的技术可以表达的,纯属身外之功修炼所得」。著名音乐理论家乔建中:「特别喜欢你舞台上的状态,气场大、张力强,处理极为讲究,收放十分自如」。陈嘉文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会员,新加坡亚洲艺术协会·驻会艺术家,香港演艺一级荣誉学士、“院长嘉许名单”入选者、全额奖学金获得者,星海音乐学院附中“专业优秀”荣誉及奖学金获得者。曾以专业第一考入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师承著名古筝艺术家、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许菱子教授,以一级荣誉学士毕业,并升读硕士学位。曾以专业第一考入星海音乐学院小六及附中,从师广东汉乐领军人、客家筝传人罗德栽副教授。曾得多位著名筝家悉心指导,包括李萌教授、杨阳副教授、吉炜教授、袁莎教授、宋婷婷副教授。陈嘉文曾以独奏身份与刘江滨、何文川、蔡敏德多位指挥家合作,与台湾新竹青年国乐团、香港演艺中乐团、演艺交响乐团合作古筝协奏曲《苍歌引》、《冰火之舞》(民族管弦协奏首演)、《兰陵王》(香港首演);2007年受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邀请以古筝独奏《长相思》参演「桃李芬芳」全国青少年民乐观摩音乐会广东展演;2019年1月,在「名家讲坛——跨越代际的粤乐传承」中,与粤乐大师余其伟教授二人合作演奏《禅院钟声》 ;2023年2月,受邀参与香港教育局音乐短片《世上只有》录制;同年7月,受香港Musica del Cuore「乐·心」邀请并成功举办个人音乐会,为首位被「乐·心」邀请的中乐演奏家,广获好评;同年10月,在「香港演艺中乐系与上海音乐学院交流音乐会」中代表演艺独奏《如是》。并曾以演艺筝团主要成员身份参与2016与日本和内地演奏家合作演出《杭州的声音》跨年音乐会,2017《盛世琼花·筝行天下》周成龙重奏作品音乐会,2018陕西筝乐艺术节《朱雀之夜》两岸三地名家名曲音乐会、《秦风港潮筝争鸣》,2019《港台筝韵诉古今》古筝专场音乐会,2021「一带一路」国际筝乐学术交流季—纪念曹正先生百年诞辰古筝名家音乐会音像录制,2023上海音乐学院古筝艺术周《百花争艳》、首届香港演艺学院中乐节、香港康文署《演艺嘉年华》,2024《许菱子与玥》音乐会、《从菱开始,菱起菱聚》许菱子师生古筝音乐会、《聚弦·聚贤》古筝重奏音乐会等活动。其表演力备受赞誉,《羊城晚报》评论其演奏:「音符意境深厚...激情在飞溅」(邓勃);登上《岭南少年报》封面:「清脆明朗,如珠落玉盘」(邱丽华);香港「乐·心」宣传评论:「在绝对的技巧上,她多了一份独特的触觉,能将谱上属于人心的天使与魔鬼,随她细腻的挑拨变回声音,半分多余的动作都没有」。曾荣获首届世界华人艺术节 中华优秀艺术人才奖 与 古筝金奖,第二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节 中华优秀艺术人才奖 与 古筝金奖,首届广东省中国民族器乐大赛专业独奏组金奖,第四届国际青少年古筝比赛青年专业组金奖,第六届国际古筝比赛古筝重奏组金奖,第四届南洋国际音乐大赛重奏与小合奏专业组银奖,第八届国际古筝比赛青年专业组金奖等。在课余除了在各地交流演出,并积极推广古筝文化,其教导的学生在不同比赛与展演中大放异彩,曾在亚洲电视台展示并获各大平台直播;其学生们亦曾赢得第八届国际古筝比赛少儿组香港赛区第一名及总决赛金奖,第七届「央音」青少年艺术展演古筝独奏小学组深圳市赛区金奖与广东省赛区金奖,粤港澳大湾区2024香港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总展演特金奖,第76届香港学校音乐节筝独奏高级组金奖冠军、银奖,第四届全港中乐大赛古筝高级组金奖等,陈氏亦多次被评为最佳指导教师。特邀嘉宾徐惟恩香港演艺学院副教授徐惟恩,香港演艺学院副教授及2010年美国洛杉矶国际李斯特钢琴大赛得主,近年来除钢琴演奏之外,并以指挥家、作曲家、管风琴家、羽管键琴家、声乐指导、选角导演、教育家、作家、出品人之身份活跃于亚美欧乐坛,被评为亚洲首屈一指的钢琴家、音乐家。徐惟恩先后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纽约茱莉亚学院研究所。 2012年九月起于亚洲盛名的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歌剧及声乐系任教,并于2019年度参与创立钢琴合作硕士班课程。现为香港演艺学院副教授及硕士生导师、四川文理学院客座教授、成都体育学院客座教授、欧美大学客座教授、西方东正大学客座教授。2017年获选为英国皇家音乐院副院士(ARAM)。近年来常与多位国际级音乐家合作,如阿依达・嘉丽弗莉娜(Aida Garifullina)、王凯蔚、黄英、陈其莲、Ivan Rutherford、许蕾、周正中,及多位来自大都会歌剧院、柯芬园皇家歌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海歌剧院、香港歌剧院、纽约爱乐乐团等的著名艺术家。他精通德、英、法、意、俄、中等语言的音乐及风格,并且在中国民歌、艺术歌曲及现代中文歌剧界中,也有其精辟的分析及鉴赏。在多所中国及美国高校的大师班演讲及表演,已风靡不下千人。也曾担任芮妮・芙莱明(Renée Fleming)、莫华伦、沈洋、王云鹏、Marco Berti、Diana Damrau、杨光、何塞・卡雷拉斯(José Carreras) 等大师班指定钢琴合作家。除音乐表演外,也积极参与跨界活动,至今已出版四本学术著作、两本合唱曲。也为不少音乐团体、期刊、节目单、新闻社执笔。近期也受邀担任首届「亚洲香水基金会大奖」评审。邓慧中香港演艺学院讲师、香港大学音乐学博士邓慧中的作品被 Ablaze Records 描述为「敏锐和卓越⋯⋯优秀及清新的作品」。她透过和其他领域的艺术家合作来探索自己的声音。合作范围包括视觉艺术、摄影、文学、戏剧、舞蹈等。邓氏获多个音乐家和表演团体委约,近期委约作品包括:大馆委约的音乐与装置《从什么时候开始》(2023)、写给写给Cong 四重奏及罗曼四重奏的《叠影》 (2020)、写给香港管弦乐团的《燃》(2019)、二胡和钢琴二重奏《宁谧》(2022)、琵琶和钢琴二重奏《月影》(2019)、管乐团作品《一线光》(2019) 、预置颤琴独奏曲《铮律》(2018)、给舞者及敲击四重奏的《脉动》(2017)、笙独奏曲《忆墙树》(2017)、合唱及管弦乐团作品《于水仙盛开之时》(2016)、特定场域作品《若水》(2019)和《声逝》(2018)、及写给AFTEC 制作的多首剧场音乐。她的作品亦收录于 Navona Records及Ablaze Records;乐谱由BabelScores出版。邓氏在2017年获颁亚洲文化协会艺术交流奖助得主。她的跨界作品《从什么时候开始》荣获2023年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金帆音乐奖 - 最佳正统音乐作品。邓氏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修音乐学 。她曾在香港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任教,从2017年起于香港演艺学院任教。演出嘉宾(根据出场顺序)刘惠欣现香港中乐协会秘书长、香港中乐团及竹韵小集特约乐师、香港教育大学客席音乐导师、香港中乐团香港⻘少年筝团导师、香港音乐事务处兼职演奏员、香港爱乐⺠乐团筝首席及团委、香港道乐团导师、淼垚筝乐团音乐总监。陈天姿香港青年音乐家,现为天乐音乐学院及天乐古筝艺术团艺术总监、香港天籁敦煌乐团古筝及箜篌乐师、香港演艺学院青少年课程古筝导师,亦为香港紫荆中乐团常任乐师。陈泽谦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弦乐系小提琴专业。吴宛盈现为香港演艺学院小提琴专业硕士研究生。黄咏虹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弦乐系中提琴专业。现为多个乐团特约乐手,包括:香港爱乐室乐团,香港弦乐团,澳门乐团,传承爱乐,马勒乐团,香港普罗乐团等。周恭志现为香港演艺学院青少年音乐课程及叶氏儿童音乐实践中心的大提琴导师。卢学臻现香港赤炼鼓乐团副团长,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敲击乐专业学士三年级生。曲目壹·《蹀馬傾杯舞千秋》陳哲 曲箏主奏 陳嘉文、箏一 劉惠欣、箏二 陳天姿「蹀马」即舞马之戏,唐代最为风靡,于开元、天宝年间达鼎盛;据《明皇杂录》等史料记载,每逢玄宗寿诞之日—「千秋节」,必以舞马助兴,伴《倾杯乐》。其舞容繁复,景象华美,同时蕴含着颂圣意味、仪式功能及象征寓意。作曲家陈哲参考了《敦煌古乐》(叶栋先生译谱)第12首《倾杯乐》的音高特点进行创作,既包含了唐代最为主流的胡汉融合风格,又蕴含了唐代宫廷音乐的韵味旨趣。貳·《風·雨》(日)三木稔 曲七聲箏 陳嘉文作曲家三木稔先生为其研制的日本21弦制筝所创作了筝曲集《筝谭诗集》,《风·雨》被收录于其中的「夏」子集里,是此子集里的第四、五首两首乐曲《白色风的下面》及《雨潇潇》,完成于1983年5月。 《白色风的下面》描绘的是夏威夷的海边,缓缓吹过心田的海风。 《雨潇潇》描绘的是,行人匆匆的东京街头,烟雨蒙蒙的景象。參·《殤訴》許菱子 曲古箏 陳嘉文、鋼琴 徐惟恩《殇诉》为筝家许菱子于2023年10月创作的作品:接杯举殇,顾念今昔,情怀依依洒落天地间,仰观宇宙之浩大,俯瞰人间的死生,游目骋怀,殇叙云海天涯,幽幽之情,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家国情怀。肆·《打雁》河南板頭曲 丁伯苓 改編鋼絲箏 陳嘉文筝家丁伯苓于学生时代根据曹东扶先生传授的《打雁》改编而来:天高云淡、水天相连、群雁在沙滩上安详休息;一声枪响—惊动群雁扑拉拉地飞上天,一只受伤过重的大雁在痛苦地挣扎,不一会儿便哀鸣中死去;群雁在天空盘旋一阵,便飞向了远方;大雁都是成双成对的,如今死了一只,孤雁不舍丢下伴侣,在沙滩上空盘旋而不时发出凄鸣,待到天黑,孤雁才无可奈何地飞走了。 ——即包含了「平沙落雁」「伤雁哀鸣」「群雁远飞」「孤雁失群」四个场景。伍·《蘭陵王》方崬清 曲 鄧慧中 編配古箏 陳嘉文、鋼琴 徐惟恩、大鼓 盧學臻弦樂四重奏 陳澤謙、吳宛盈、黃詠虹、周恭志兰陵王,即高长恭,北齐宗室名将,骁勇善战,因其长相柔美如女子,有「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称;他常觉自己相貌不足威慑敌人,对敌时会戴上木制假面,对民众又常常同甘共苦、深得民心;北齐人为称颂他的战功和美德,效仿他指麾刺穿的英姿,创作了古代乐舞《兰陵王入阵曲》。作曲家方崬清于2016年创作《兰陵王》,分别以「神秘身世」「邙山之战」「狰面柔情」「兰陵王入阵曲」四部分诠释一代英雄跌宕起伏的光辉形象。尤其在「邙山之战」中,作曲家设计了「列兵」「急行」「厮杀」「突围」几个充满画面感的场景,以呈现公元564年中国北齐历史上最著名战争的状况;古筝创作上,特意营造兵刃相接的「金属撞击」音效。

筝闻速递 发布

05-31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TA关注的人

TA的粉丝

暂无粉丝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