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筝奇缘 妙不可言 赏《筝歌蝶舞 芬芳五月》音乐会有感

总觉得5月应是一年中最美最惬意的月份:春风拂面,百花芬芳,彩蝶飞舞。没有冬季萧瑟暗淡,也不会有初春时节的寒意料峭,这样美好的时光当然要去赴一场音乐的盛典,才不负春光啊!女儿从小习筝,自然就选择了《筝歌蝶舞  芬芳五月》老师工作室举办的,何占豪大师指挥的"蝶式筝与古筝"音乐会。



说起这场音乐会与我们也有些小小的缘分,虽然小女进入中学,课业繁重起来,没能参与演出(诶,好像做多大学问似的,呵呵),但是在筹办音乐会的初期,老师在征集音乐会的名称时,我们也小小的参与了一下,因此也觉得观赏这次音乐会时有了参与感!照例老师会让我们看过后,谈谈感受,让他们能集思广益,为以后的音乐会能办得更好。如果让我这个门外汉从音乐的专业角度谈感受,肯定是不敢造次的,不过因为参与到为音乐会起名字,了解到了老师门举办音乐会的初衷和一些背后的故事,还是非常感动的,因此带着这份感动听这场音乐会,也就别有一番感悟。



这场音乐会是主要是以蝶式筝的演奏为主,传统筝为辅,开始我在想为什么呢?传统筝的普及度怎么也比蝶式筝要高啊,观众肯定更能在听传统筝演奏时找到共鸣,但是听到孙文妍教授讲述举办初衷时,终于明白了。蝶式筝是我们老师(何小彤和何小栋老师)的父亲,孙文妍教授的先生何宝泉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是在传统筝的基础上改进的改良筝,既能演奏传统五声音阶的筝曲,又能自如地演奏任何音阶和转调的筝曲,大大的扩充了古筝演奏曲目范围。但是由于对演奏者在弹奏技巧和对乐理知识的掌握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普及度不够高。想起带女儿回课时,第一次见到老师工作室里摆放的蝶式筝,当时就被如蝴蝶般的外形惊艳到了:怎么有这么漂亮的乐器!紧接的感受就是,这么大,这么多弦,怎么弹啊?这是什么?当时根本不认识蝶式筝,很多琴行也不教授。老师告诉我们这台筝既能演奏《高山流水》《渔舟唱晚》这些传统曲目,还可以演奏"巴赫","圣桑",更厉害的能演奏非常著名的,在钢琴界都属于用来炫技的"野蜂飞舞"!当时就想着什么时候能一睹蝶式筝演奏的风采。终于在这次的音乐会上,好好的让我们从视觉和听觉上享受了一场蝶式筝的 "饕餮大餐"。音乐会上,孙教授就说了为了完成何宝泉教授的遗愿,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到这门乐器,懂得它的美好,她会和他们的儿女,学生们不遗余力的推广。是啊,有着这样好听的音色,有着这么曼妙"身姿"的乐器,怎能不让更多的人看到、听到!因此在这场音乐会上,大家看到那么多如美丽仙子般的著名的年轻演奏家们的"与蝶共舞"!



我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是采访孙教授的,我摘录一小部分,也许看到我这篇观后感的人就能体会到了我的感动:孙文妍教授在感叹蝶式筝传承、传播困难的同时,对这一改良筝的发展前景亦予厚望,她说"传统文化要走向世界,总要找到一种可以沟通的语汇。蝶式筝能否成为古筝接通世界的链接不好说,但起码,它能让世界变得近一点。"这样的一位老艺术家及他们一家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以及民族音乐在更大的范围的推广做出的努力,怎能不叫人动容呢?!



把民族音乐带到世界,走向世界的,还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他应该算是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就是著名作曲家兼指挥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梁祝》的主创:何占豪教授,也是这场音乐会的指挥,看看这阵容,就知道这场音乐会的规格有多高!业界是这样介绍何占豪教授的: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始终探索着一条"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路子。因此何教授不仅能创作出世界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在古筝的曲目创作上取得赫赫"战功",如:音乐会一开场的带着浓浓的民族标签的《茉莉芬芳》、及音乐会压轴的有着"弘扬、传播民族文化"精神的《东渡》、还有更多好听,雅俗共赏,旋律优美感人的《临安遗恨》、《西楚霸王》、《孔雀东南飞》等等脍炙人口的古筝曲目,也是众多古筝演奏家们经常在他们的音乐会上广泛演奏的。因此我想这就是何占豪教授和何宝泉教授与孙文妍教授结下深厚友谊的原因。他们在各自领域,一个是创作筝曲,一个演奏筝曲,在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传承上,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国家近几年一直在提倡民族文化自豪感,中小学生的课本里增加了很多古诗词,我想由于语言的局限性,很多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人未必真能体会到语言之美,但是音乐却是无国界的,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最好载体,也许就是民乐。


  


我是个浪漫主义者,这几天我时常在遐想,二位何老艺术家和孙文妍教授经常一起合作的缘分,非常的奇妙,"蝴蝶"一直是我们古圣先贤们爱用的题材,比如词牌名"蝶恋花";比如国画的团扇作品中的《菊从飞蝶图》、《晴春蝶戏图》等等,何占豪教授创作的《梁祝》里,最著名,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一段是"化蝶",何宝泉教授潜心研究的改良筝,也许为了音律,也许是为了音色、音域,机缘巧合的设计成了外形如翩翩飞舞的蝴蝶般的"蝶式筝",这样的蝶筝奇缘,真真让人大呼"缘,妙不可言呀!"


(撰稿:sophie)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