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普及教育基本功之我见——以民族弹拨乐器古筝为例

      现当代学习民乐爱好者越来越多,其中尤以古筝学习者占据多数,这从音乐学院每年招生录取名单即可印证,高等教育如此,普及教育更甚。现代“民乐热”现象究其原因,就乐器层面而言,得益于近代先贤在乐器改良层面做出的努力。现代古筝是经过近代多番改良而形成,当时有踏板转调筝、蝶形筝、手控张力转调筝等众多改良尝试,现代筝雏形是戴闯首次设计的S形尾岳筝,集大成者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徐振高和其师傅缪金林成功研制S型岳山21弦筝。就演奏技法而言,近代演奏家、作曲家创作改编的作品,不断丰富各类演奏技巧。作品形式又有独奏、重奏、协奏等,音乐作品对于乐器,有着更为丰富的音响性能需求和更多元化的音色变化需求。可见,乐器制作的不断革新,为高难度演奏技巧提供了物质可能。
      什么是基本功?狭义而言,它是因人而异,相对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一套练习方法,是学好乐器演奏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基础,比如英语学习中,单词记忆的过程,没有一个个单词记忆的基础,就没有一篇篇笔酣墨饱的精美文章;广义而言,它不仅包括一套练习方法,还有视奏练耳、基本乐理、和声曲式、音乐史论等众多理论支撑,同时还需要一些其他姊妹艺术的熏陶,这些都是对于音乐专业学生而言,不做赘述。
      对于普及教育而言,一套相对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练习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这“三化”的标准又是什么,在我看来,它能通过部分作品较为全面地进行概括出某些技法,换而言之就是从不同的个性化乐曲中,归纳具有共同性的技法,将这些技法日复一日加以练习,从最基本的手型、发力、运力以及力的传导练习,甚至音乐表现。如《战台风》技法主要是扫摇和点奏,《枫桥夜泊》也有点奏段落,就可将点奏列为基本功体系每日练习,就算没有学过《枫桥夜泊》,初次摸谱也就非常容易上手。
      基本功体系之所以是因人而异,是因为每位老师都有其一套自己教学体系,我也认为其也不是一成不变,只要有大体的框架,具体内容还需根据学生完成度而定。如快四点练习,十六分音符(一拍四个音)有的学生能弹120的速度,有的或许能弹140,更有甚者160。当这三人同时完成筝曲《打虎上山》后半段时,弹160速度的肯定比120完成的较好,当然,在不考虑音乐表现力和强弱、音色控制的前提下。有的学生速度可能只能弹到150,那就要求其更多注重强弱对比、音色变化、音乐表现、气口交代等细节,这样也比速度160且没有众多细节处理的音乐作品要好。
      现代筝曲浩瀚如烟,学习者不可能将每首作品完成得淋漓尽致,那还怎样练基本功?除了那一套日复一日,每日必练的基本功外,还有一种练习方法就是以曲代功。比如《打虎上山》技术主要指序、四点和滑音,所以在时间不足够练习基本功时,就可以通过练习这首乐器,达到技巧的巩固。《井冈山上太阳红》技术主要是指序和摇指,所以可以单独将乐曲第二部分剔出,作为摇指基本功巩固。同时还有部分演奏家、作曲家创作的针对某一指法的练习曲,对于该基本功的提高有着弥足轻重的作用。
      现代民乐学习群体空前壮大,艺培行业也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现象,对于艺培从业者而言,更重要的是提高核心竞争力:教学成果。学生的水平间接反映教师业务能力,因此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基本功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演奏水平,也能使机构充满竞争力,至少不会步入行业底层。

评论0条评论

    孟文武+关注

    四川音乐学院中国乐器研制(古筝)专业硕士研究生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