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助残日 特教学校民乐会奏响音乐心声

  5月14日上午,在德州市教育局组织的爱心捐助活动上,一首悠扬的《喜洋洋》悠然响起。特教学校的民乐队带给观众一种别样的感动。这支乐队有18个人,扬琴、古筝等乐器都有学生在练习,最小的成员只有7岁。

 

德州市特教学校民乐队正在演出

德州市特教学校民乐队正在演出

 

  一人学唱三个角色《沙家浜》学了四年

 

  王青山是德州市特教学校民乐队的成员,就读于九年级,他学习二胡已经有七年时间。“之前家里也给我找过一个民间艺人教我学二胡,但指法都是错的。”14日上午,王青山告诉记者,在特教学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进行指导,他学习到很多知识。“因为之前指法错误,我改指法花了好长时间。”

 

  此外,王青山也特别喜欢戏曲和唱歌。“2005年的时候,我开始学习《沙家浜》,因为是三个人的角色,我就狠下心来自己练。”王青山说,他花了四年时间学会《沙家浜》,但并不觉得苦。“只要有人喜欢听,我就高兴。”

 

  年仅7岁的最小成员表演前老师帮擦鼻涕

  

  朱福照今年7岁,是乐队里年龄最小的成员。14日上午上台表演前,老师还在忙着为他擦鼻涕、提裤子,但7岁的他是乐队的“主心骨”。

 

  “那声有力的‘准备’就是他喊的。”乐队的指导老师唐琳告诉记者,别看朱福照年龄小,但他却是乐队的“主心骨”,他的乐感很好,主要负责整个乐队的节奏,“他敲梆子,整个乐队的节奏都是跟着他来。”

 

  因为年龄较小,他也有“罢工”的时候。“小孩还是爱玩,学习乐器也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唐琳告诉记者,因为乐队在练习时一般是课下时间,成员们也有“罢工”的时候,“就是死活不练了,我们是连哄带教育的。”


  学俩月就能上台表演变得更加自信了

 

  “通过乐器演奏,他们能更好地感知事物,也能收获自信。”唐琳告诉记者,学校从学生入学起,就进行音乐普及教育,然后再筛选“苗子”,看适合哪种乐器。

 

  刘丽佳是四年级的学生,她学习的乐器是中阮,虽然刚练习了两个月,但她已经能参加乐队的演出了,“我喜欢音乐,以后我还要学笛子。”刘丽佳说。

 

  据唐琳讲,刘丽佳之前是个有点内向的小姑娘,不爱说话也不太爱笑。因为学习乐器,她和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更多了,变得自信也爱笑了。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