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 央央的音乐世界——访青年古筝演奏家央央


当许多朋友知道央央时,她还是一位青涩可爱的小筝童,我也是从那个时候,从电视上关注到这位聪慧灵动的小女孩。如今再见央央时,她已经成为被学校保送、免硕士的研究生,一位及演奏、作曲于一身的优秀的青年古筝翘楚。她十多年以来的学琴经历,以及她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影响和激励了许多与她同龄的习筝者以及热爱音乐的琴童。


圆梦央音师从名家


央央出生在浙江湖州,她学名胡许愿。小时候的她从音乐频道里看到袁莎老师演奏古筝的节目后,就被深深吸引,立志学琴成为袁莎老师的学生。央央妈妈用夸赞的语气道:“央央小时候心气很高,非常崇拜袁莎老师,一心想拜袁老师为师。她竟然在8岁时对我说:‘这辈子我就想跟袁莎老师学古筝,就想考中央音乐学院,否则我的人生都没有意义了。’听了女儿的话,我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为她圆梦”。


通过一年的拜师历程,得到袁老师认可的央央,和母亲定居北京,备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开始了她古筝专业学习的道路。随后的时间里,央央三次以全国第一名成绩,先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本科,又在2023年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综合优秀率全系第一的成绩,获得保送推免硕士研究生资格。



央央这一路走来,背后的艰辛与交付的心血是道而不尽的。央央说自己在这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难忘的事情。“考附小备考时,感觉自己每天睡醒就练琴,练完琴就得睡觉了,8岁的我每天练琴时长要达到十几个小时。不过高强度的训练确实对我技艺的提升特别大。”她还回忆起难忘的高考阶段:2020届的高考正赶上疫情第一年,所有原定的考试计划全部被打乱。全国统一高考推迟,艺考校考头一次采取线上考试提交录像的形式。


“正常的艺考和高考是相隔半年时间的,考完专业后大家可以安心复习高考,但我们这届,是高考艺考同时进行,也就是说需要‘一心二用’地备考,真的太不容易了。”但央央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和扎实的专业以及文化课功底,最终以高考557分(超出录取线241分),古筝专业全国第一的成绩,升入本科。


演出比赛历练人生


从事音乐专业的学生都需要通过参加比赛和演出来历练与检验自己,央央也不例外。从初中开始,她就陆续地参加了音乐界许多重大赛事,并取得奖项。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央央取得了冠军第一名的成绩。她还同时入选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两项拔尖人才计划,是学院唯一一名同年同时入选两项计划的学生。她说:“每次准备参加重大比赛前,袁莎老师就会几乎每天为我辅导比赛的曲目。这种紧张的时刻,也是我在专业方面最能得到强化的时刻”。


大比赛前后将近一年的赛程,四五轮选拔要求繁多且高难的曲目,内心不够强大的人也许真的会崩溃。央央说,这种大型比赛对参赛选手是一种综合性的考量,既看艺术表现力,又看专业技术,对参赛者的心力和体力也是一种马拉松式的考验。央央笑道:“比赛一次相当于练两年琴!不过在收获成就感或丰富的经验后,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12岁开始至今,央央在全国各地举办了50余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分享会,许多同龄学音乐的孩子都从央央的演出和分享中,得到了莫大的激励。央央说,如今央音的一些学弟学妹都会跟她说:“我当初走专业就是受你的影响……”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说起这些,央央十分开心,央央有很多粉丝朋友,很多都是看着她成长或与她一起长大的,她去哪里开音乐会,全国各地的粉丝也都会前往支持。央央也因此获得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她立志于不断提升自己,向大家展现一个更全面、更丰富的央央。


热爱传统宏才远志


除了专业以外,央央还是一位有着各方面才华的“全能型选手”,她丰富的个人魅力受到非常多粉丝朋友的喜爱与认可。央央从9岁开始学习书法、接触国学。从小到大,她都痴迷于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文学、诗词甚至文玩,她均有涉猎。她平时常去的地方,总是各个城市的博物馆、古迹,甚至经常驱驰千里去寻找拜谒历史名人的陵墓。



央央说:“这些地方能荡涤我的灵魂。以史为鉴,能让我明白许多现世的道理。中华传统文化何其深奥,这是我探索一辈子都不够的领域。” 央央立志于将古筝音乐与传统文化结合,用自己的能力和方式去传播古筝和传统文化。她常将书法、历史等元素融入自己的曲目演出,用传统文化的题材进行音乐创作。


她说:“古筝和音乐是我的一部分,是我探索中华文化及世界文化的钥匙,也是我的载体。我想通过这件乐器,去汲取更多、再展现更多中华文化的浩瀚,我觉得古筝这件乐器绝对可以胜任,我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配得起这份责任的传播者。”


实践创作一鸣惊人


2020年考入大学后,作为一名演奏专业的学生,央央除了完成繁重的课业外,还开始涉足音乐创作、音乐编曲领域。她先后创作了《惊蛰》《盎然》《一梦江湖》《天姥吟》等广受好评及传弹的作品,用自己丰富的文化底蕴,展现出了很强的作曲天赋及能力。


她说:“作为一名演奏者自己来作曲,是很大的挑战。虽然没有那么深奥的作曲理论经验,但我的经历给我 带来了很大帮助,因为我是BOB入选者(中央音乐学院拔尖创新人才计划),每年的任务是需要开两场独奏音乐会,每场曲目全都不得重复,所以这几年我练了大概七八十首专业曲目。因为有了这些积累,自己也掌握了古筝作品的一些写作特点,对音乐的把握有了清晰的脉络,知道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展现出的作品能让人产生共鸣。”央央说 ,“开始只是尝试,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写出来。所以先写了一些小的、偏流行的作品,慢慢地改编、创作了一些体量比较大的作品,循序渐进。”



2023年,央央创作了专业作品——古筝协奏曲《天姥吟》。作品取材自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曲使用叙事手法,通过描绘梦中天姥山“渌水青云”“霓衣风马”的壮景,以及诗人梦醒后所道“且放白鹿”“安能摧 眉”的酣畅豪情,展现了诗仙枕下的一场幻境奇梦,以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人以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权贵的蔑视。央央以她深厚的文化底蕴 和卓越的创作才华,淋漓尽致展现了李白梦境中所寄托的狂傲,及其跌宕洋洒的传奇人生。


央央说:“我创作《天姥吟》的初心,是因为从小喜欢李白,他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辉,是我敬仰的,亦与我契合,我想通过古筝音乐,描绘他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是想让大家听到后,能与李白同醉同梦,能看到我的托物言志,能意识到古筝的潜力之大,承载力之强,无论多么绚烂多么深刻的内容,都可以‘一筝以蔽之’。”


这首作品首演后,获得了专业领域教授和老师的高度认可好评,也获得了习筝者们的关注及喜爱。作品于2024年1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通彻豁达埋头耕耘


一路走来,从附小到研究生,央央以优异的成绩走过了每一个阶段。她的年龄虽小,但心智与抱负却已经成熟且通透。以往的种种经历让她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如今她认准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埋头耕耘,用平淡的心态看待发生的一切。“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她认为,“人生贵在有追求、有成长、有体验。”央央不仅拥有出色的音乐才华,还具有独立思考和创作的激情。她全方面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在采访中,央央谈到了自己的音乐理念和对古筝的热爱。她表示:“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够沟通人心。我希望通过我的演奏,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古筝,感受到它的魅力。”她的言语中充满了对音乐的真挚情感和对古筝艺术由衷的热爱。


央央的音乐之路,让人看到了无尽的可能。她的演奏与创作充满力量和情感,使人感受到一位新时代青年的蓬勃朝气与正向引领,正如她的名字“央央”一样,代表着和谐、广大、鲜明。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央央继续用她源自心灵的音乐感动和影响更多的人,将具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筝注入青春的热血,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让古筝的“央央之音”传扬万里……


(原文刊载于《乐器》杂志2024年第5期  孟建军)


评论1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