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百坚

level

潮州筝

文章(272)

查看更多

高百坚  发布了文章

古筝家要与理论家相结合 作者∶高百坚

古筝家要与理论家相结合 高百坚 江苏大风乐器有限公司徐宝华先生2000年在扬州“中国古家筝第四次学术交流会”上发表了题为《术业有专攻 结合事大成——论古筝家与其它学科的结合》》的论文,其核心观点是:古筝家要与作曲家、古筝家、企业家、政治家相结合。这一论点,符合中国的“筝情”!正是古筝家、政治家的密切结合,政府搭台,民间唱戏;作曲家何占豪、王建民、周煜国、徐晓琳、黄枕宇、陶一陌、方岽清等写出突出筝乐特点,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新作品;敦煌等乐器厂对古筝演出活动的赞助和支持,中国古筝呈蓬勃发展之势!然而,古筝舞台红红火火,演奏队伍日益厐大的背后,理论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已是不争之实,“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影响了中国古筝健康,有序地弘扬和发展!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有音乐理论家关注古筝,乔建中研究员之“传古”、“慢一点、向后看";钱茸教授关于陕西筝的归类、陕西筝的存在与发展的思考;王安潮教授对《秦筝》杂志发展之研究和建言;王英睿博士对二十世纪中国筝乐的梳理与思考,王先艳副教授论传统器乐流派的四重境界,强调传统古筝流派的“体系性演奏技法”等,活跃了古筝的学术风气,为中国古筝传承、发展与创新注入了一股新风!古筝家要与理论家相结合!中国古筝要加强理论队伍建设!

02-01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高百坚  发布了文章

我的乐评路(作者:高百坚)

我是业医四十三年的中医师,“三无”业余筝人(无学历、无文凭、无职称),自嘲为不务正业的筝痴。1994年起,我在《秦筝》主编周延甲教授的鼓励下向《秦筝》投稿,先后发表《高哲睿传略》《高哲睿.五律诗一首》《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活五调弹奏一得》等文章。这些文章是先父的生平传记和遗稿整理,我只是个二传手。我走上乐评路始于96年末,幕后推手是星海音乐学院的饶宁新教授。其时,饶教授来信嘱我就古筝演奏速度至上的现象写篇文章,我很为难,犹豫再三,遂草拟《中国古筝现状思考》的短文。说实话,业余筝人评议筝坛敏感话题,我有点诚惶诚恐。意想不到的是,拙文竟在《秦筝》1997年第1期发表,文中部分文字也得到修改润饰,用词遣字更加准确、到位。我深深感受到饶教授、周教授和《秦筝》编辑部对业余作者的栽培与呵护。此后,我多次在《秦筝》杂志、《中国民乐》报发表筝乐文论。2003年3月15日,蒙《中国民乐》报执行副总编张鸿玮先生的厚爱和推荐,我荣幸地被聘为《中国民乐》报特约撰稿人。我投入更多的精力研习音乐文献,关注筝乐文化现象,撰写、发表乐评。论文《传统筝乐研究要走出“书斋”面向田野》《岭南筝派的梳理与思考》分获第三届、第五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三等奖。论文《潮筝活五调教学一得》《以韵补声刍议》《筝文四问》《知音 良师 益友》分别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第二期;《中国音乐》2002年第2期、2015年第3期;《人民音乐》2010年第12期。《潮州筝派传承、弘扬的梳理与思考》《承潮乐之根 塑古琴之魂》《传统筝乐传承的梳理和思考——〈写在纪念曹正古筝传承作品音乐会之际〉》发表在《中国民乐》杂志2018第3期、第8期、第11期。先后在《音乐周报》“争鸣版”发表《古筝的金属弦究竟始于何时》(2014年10月29日)《被污染的潮州筝乐》(2014年11月19日)《传统筝乐如何走出困境》(2015年12月8日)《错把“潮州”当“潮州”》(2019年9月18日)。令人欣慰的是,我的乐评对象陈安华教授、王英睿博士等专家以宽广的胸襟,包容不同学术观点和自由表达。感恩饶宁新教授、周延甲教授、张鸿玮执行副总编,陈安华教授、王英睿博士!感恩乐评路上给予我勇气、信心的专家、学者和同仁!我呼吸到来自乐评路上的阵阵清风!

01-17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高百坚  发布了文章

重读曹老手书,思考中国古筝现状 ——写在曹正先生寿诞之际

演奏:曹正 录制:黄祎琦 关键词:曹老手书 筝艺与商品 技术与艺术 保守与开放 清音雅韵 曹正先生1962年来潮汕采风,与先父结下金兰交,自此南北筝人,鱼雁往来,研筝乐,议世事,留下很多珍贵书信和手稿,兹摘录几则于下。 一、筝艺与商品 当年我们无论从谁来往都建立在古筝艺术事业的基础上,可以说私心杂念是比较少的(不能说一点儿没有)。但现在的人们则往往是“为自己”的成分多了一些;我现在再三提倡向业余大师们学习,不要把古筝艺术当成“商品”用于教学、演出和科研中去,这样一来,人们便看成我们的做法,没有身价,没有地位,甚至贬低我们的学术地位,这又有什么呢?古人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因此我们还是要“我行我素”为是。① ——摘自曹正教授1979.11.4来信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古筝参与市场化运作乃大势所趋,但如果“为自己”太多,学术让位于铜臭,贬损筝家的人格和尊严!学术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为自己”太多,仁智之器沦为赚钱机器,还有什么心思和精力在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去教育后人?!筝家要团结协作,努力提升筝乐的学术地位,不要随大流,把古筝艺术当成“商品”的附庸! 二、技术与艺术 有关演技变化上的运用也该这样,一定要根据乐曲的特点“量体裁衣”,有所安排,而不能根据演员技术水平来安排技术,因为这样也会造成“千篇一律”的后果。② ——摘自曹正先生1962.6.2.来信 这是曹正先生1962年来潮汕采风对潮州音乐演奏的观后感。重温曹老关于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联系当今古筝演奏现状,不无启示。 古筝的技术发展很快,日新月异!毋庸置疑,在古筝演奏中,技术是基础。然而,技术是为乐曲服务的,不同的乐曲,不同的流派应该有不同的技法安排。但现在有些筝家喜欢炫技,似乎在古筝演奏中不加点令人炫目的“技巧”不太过瘾。这个问题已引起老一辈筝家的注意和警觉。傅明鉴老师认为:古筝的风格非常丰富,对音色和音乐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所以演奏的用指方法也多种多样。 因此,我们要学会弹什么曲子用什么方法,适合才是好的,才是对的!王昌元老师认为:任何古筝演奏技法都有其局限性,那些不问作品风格和古筝流派的特点而套用现代技法是古筝发展的误区! 傅雷先生名言:“现在我深信这是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目的。(选自《傅雷家书》)”旨哉斯言! 三、保守与开放 对于传统的继承问题,弟数十年来未忘怀于此,某些改良主义者尽量歪曲古为今用,说什么古曲必须改造才能为今所用,若然,地道的传统将何以为据?③ ——摘自曹正教授70年代来信 辉远此次回籍探亲过京时表演了《战台风》一曲,谈到他的感想说“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没有做不到的。因此我想到世兄百坚,是否也弹练《战台风》,我建议要弹练一番,这是六〇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新曲,是推陈出新的佳作,青年人不可不弹也……④ ——摘自曹正教授70年代的来信 有人认为曹正教授学术思想是“厚古”、保守,这是偏见!存承与发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傅明鉴老师说得好,曹老师的“保守”是真正的继承;曹老师的“开放”是有选择地接受各种创新事物;曹老师的理论思想是筝艺发展的先导! 四、回来吧,清音雅韵 “当今琴道式微,清音雅韵难与领略,筝瑟琵琶日慕繁华之际,我们的筝音能够演奏出如此不俗之曲,自是同道甚感欣慰之事…”⑤这是曹正教授七〇年代中写给高哲睿先生的信中对筝乐现象发出的感叹!这是曹正教授继1962年对“后学演奏古调总难令人满意,常恐百花一枝殒㓔凋零……”⑥的忧虑之后对筝乐审美和发展现象的又一前瞻性的评判! 当筝瑟琵琶日慕繁华之际,当古筝舞台高、硬、快、响,打、砸、敲、拍引领时尚之时,清音雅韵何处觅?在以对传统流派改良意识代替对千百年筝乐文化的原样存承,在传统经典筝曲与现代技法嫁接成风的当下,我们看到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快手“炫技”,失去的是那淳朴、自然的绕梁音韵! 近日欣赏了傅明鉴老师为纪念曹正先生诞辰98周年录制的“中州古调”,傅老师信手拈来,随心随性,韵雅音美,真筝乐!傅老师说:“艺术的表现有简单,也有复杂的。古筝艺术也一样,一首看似简单的乐曲常常隐藏着深沉的含意。在浮躁的今天,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去静聆那些能让我们安逸的音乐,感受到内涵的美妙!” 古调根未断,传人在。面向田野,不耻下问,拜师学艺,玩乐寻韵,持之以恒,就可闻到“古调”春的气息! 回来吧,清音雅韵!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④⑤⑥高百坚辑,《京都来函》(曹正教授给高哲睿先生的来信)

01-02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高百坚  发布了文章

名师遗稿:娄树华先生《古筝谱·序》曹正先生《古筝谱·自序》

大师遗稿:娄树华《古筝谱·序》曹正先生《古筝谱·自序》 《古筝谱·序》 余与郭君缉光,分别了数年之久,民国卅二年,他在彭城就事,我适在南方大学读书,袛有一次的书信往还,略知生活的近况;此后就音乏信渺,莫测其所往。本年的四月里,因我的供职机关,迁设徐州亦随之而来、适与缉光会晤、甚觉愉快非常,缕缕的寸私,相对良久、不晓得要说些什么。既而他打算付印筝谱,索序于余,当时亦答应他作一篇述我学筝的经过,以塞责耳。 我是一個爱好古乐的人,民国十四年,在北京,余暇的時候,常常到古乐名家魏子猷老先生的公馆去听他的弹筝,我的刚烈气质,被他奥妙的音韵,渐渐变化了。受了他的人格的感召和音韵的薰陶,而引起了我学筝的兴趣,于是就魏先生门下,執弟子礼,从学數年,略有心得,本想再图深造,而魏先生于民国廿四年,溘然長逝矣。 魏先生的教筝方法,是先行读了筝曲以俊,再从而实習弹筝。读一曲,弹一曲、循其指示的方法,渐渐的前进。这种方法,是在使学者读会了一个筝曲,即弹会一个筝曲,绝封没有躐等而进和务广而荒的毛病,诚可谓中国传统派的音乐教学之方法也。 魏先生逝世以后,因受了筝音感动的人,都来问筝于我;我很自惭所学尚未成功,怎么能拿出来教人:岂不是以已之昏昏,使人昭昭,自误误人?屡辞不得,乃与同好者,本我的一知半解,相与朝夕研究,为初研究者的便利起见,草成了练习筝曲,廿一曲:俾研究者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并采用琴,瑟左右手的指法与现流行的简谱记谱的符号,加以说明;并把这种指法和符号,皆注於練习曲和筝曲每一句的旁边,以便研究者一目了然,于节拍的快慢和左右手指的动作。 缉光从我学筝的期间,因為方便(其他如林君、陈、沈诸君时间长久)他天资亦甚聪頴,对于余所授的各种方法,都能够很热心不间断的一一新究,這是他比一般从余学筝的人进步的主因。他并能根据余所授的各种方法的原则,或是加以变通的说明,或是加以新的補充,以及发扬光大。这种成绩,不能说不是他的努力研习的结果,我对于缉光的前途寄以很大的希望、更希望他能够再有一種创造性和發明性的理想与毅力,对于筝之一道,而有特殊的新贡献。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娄树华序于彭门 《按》1946年余館於铜山中学時,因问筝于我者日众,为了便于筝艺的传播,乃将先师树华先生所传筝曲编辑成帙,娄师乐于为我作序、对我寄以艺业前途的希望,数十年来,拳拳弗失来敢忘怀也。 《古筝谱·自序 》 夷考筝之始剏,傅自赢秦,而厥制有志,乃肇炎汉,前此则蔑闻焉。斯後乐书丛出、志载惟详,迺今乐学式微,兢尚两制,而自轻家丘,有心者则唏嘘之。余性嗜古乐、甞问筝学于娄树华先生之门,略识其趣,慨斯道之凌夷也,有著作之志焉。偶读乐书,随笔剳记,积日月久,俨然成帙;爰付剞劂,庶绵绝学。首纂前言,明渊源也:次标指法,示准的也; 末付曲谱,導律呂也。一得之愚,未敢自珍,百尔君子,尚指吾疵。是为序。 民国三十五年夏昌黎★郭成学缉光序于彭门 《按》1946年油印此《古筝谱》時,尚属业余所为,对于艺术思想则茫茫然,加以缺乏历史的辩证看法,所以写出了“如此这般”的自序来,今已三十三年过去,重审这篇自序,值得批判处甚多,大有今是昨非之感。 ★曹正(1920-1988)原名郭成学,字缉光,中国古筝院校事业奠基人。

12-31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高百坚  发布了文章

曹正与潮州筝乐 (作者∶高百坚 高烁烁)

曹正与潮州筝乐 高百坚 高烁烁 摘要:曹正教授是潮州乐人的知音、良师和益友,潮州筝乐得曹正教授的指导和推介,在传播、传承、演奏、乐曲整理和理论探索都跃上了新台阶,曹正教授也在“二四谱”研究,潮筝溯源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资料。曹正教授对潮州筝乐的最大贡献是对百年潮筝的梳理,绘制了古筝学界广为流传和引用的潮州筝洪、李两派传承谱系图表,塡补了潮州筝研究的空白。“以韵补声”是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古筝专用术语。潮州筝家高哲睿首倡“以韵补声”,曹正教授是“以韵补声”论的幕后推手。两位筝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勇气和责任心令人钦佩!“曲速三变”是潮州音乐大套曲的演奏模式,这是特点,也是弊端。在曹正先生的倡导下,本着技术为乐曲服务的原则,高哲睿先生对传统曲谱《黄鹂词》进行大刀阔斧的整理,改变乐曲的结构、意境和情绪表达,创新技法,成为一首突出筝乐特点的潮筝独奏曲。曹正教授对民间乐师爱护有加,杨秀明先生一封来信了敲开了走进音乐院校殿堂的大门,使潮州音乐得到更高层次的传承与传播。曹正先生是二四谱教学、研究的先行者,他尊师重道,善待民间乐人,在与潮州民间乐师的学术研讨、争鸣中也得到了古谱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曹正教授其德,其艺,后人风范! 关键词∶流派溯源 以韵补声 传承与创新 提携后生 二四古谱 曹正教授是潮州乐人的知音、良师和益友,在与潮州乐人几十年的会乐论道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得曹正教授的鼓励、指导和大力推介,潮州筝乐在传播、传承、演奏水平、乐曲整理和理论研究都跃上了新台阶,曹正教授也在“二四谱”研究,潮筝溯源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资料。 一、“潮筝流派系统表” 潮州筝史探源是曹正先生研究潮州筝的重要课题。潮州筝派源远流长,但文献不足,曹正先生于是运用“断代法”,以潮州本地筝派传承历史和现状为据,把重点放在对潮州筝以“洪”(洪派臣)、“李”(李嘉听)为鼻祖的二大主流筝派上,并得到潮筝第三代传人高哲睿先生的大力支持。高先生通过对健在的洪、李两派传人的专访,筛选并列出了“潮筝流派系统表”,并得到洪派第三代传人林毛根先生的大力帮助下,补充并完善了洪派的传承谱系。后来曹正先生发表的论文《潮州古筝流派的介绍》①中的“潮州秦筝流派系统”图表②,就是在高哲睿先生1975年4月23日给曹老师回信中的“潮筝流派系统表”的基础上增加了潮州筝派李派第四代传人后定稿并正式发表的。这一古筝学界广为流传和引用的潮州筝洪、李两派传承谱系图表,塡补了中国筝乐研究的一大空白,是专业筝家与民间乐师切磋、研究传统筝乐的成功范例! 二、“以韵补声”论的幕后推手 “以韵补声”潮州筝家高哲睿先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首倡定论。从初提观点,到形成论文,有故事,很感人! 文革伊始,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受到严重破坏。 70年代前期,处于特殊的政治、社会背景之下的古筝曲《战台风》③,由于种种“机缘”,在中国民族器乐中“脱颖而出”,成为文革音乐的代表,而《战台风》表现出的“革命性”,“高硬快响”的风格特点也被格式化,被过分崇拜,冲淡了人们对不同风格的关注和探索。身为一位传统流派筝人,高哲睿先生与曹正教授讨论了这一筝乐现象,对《战台风》等筝曲出现的新技法和舞台演奏效果表示赞赏,也对筝乐作品淡化韵味的倾向深感忧虑和不安,并根据古筝的乐器性能和演奏特点,提出“以韵补声”。 曹正教授对高先生“以韵补声”的论点非常赞赏。77年3月31日在给高哲睿先生的回信中写道:“吾兄关于《战台风》一曲,的是名言,余将奉为说教内容,并因此激励我认真对新技法进行一翻钻研以窥其究竟,弄清所以也。“以韵补声”云云,概括了筝事的传统和发展的一切,不仅是我侪“老朽”予以重视者,即弹筝后来人亦当拳拳念此,则筝之前途无量矣。兄之“以韵补声”论乃积数十年之经验所得,固不可以等闲视之。余每每寻思及此,便想请兄以“秦筝以韵补声论”为题撰述论文一篇,以为从筝曲创作者之镜鉴,借以匡正弹筝艺术上的风气也。" 曹正教授的来信给高哲睿先生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期时,高先生病魔缠身,但他时刻惦记老友所托,以《略论秦筝的以韵补声》为题,于诊余抱病撰写。论文定稿,旋即汇编入《潮筝杂谈》中。当曹教授收到还散发着印油味的《潮筝杂谈》,读到《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非常高兴,并推介给王范治、王世璜、李婉芬、项斯华等名家、老师。 80年初,高哲睿先生在曹正教授的力挺下,根据各方反馈意见,对《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再度动笔,补充观点,未及完稿即撤手西去。94年,在曹正教授的敦促下,由高百坚整理、吴诗立校订的《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终于在《秦筝》杂志④正式与筝界同仁见面。现在,“以韵补声”作为筝学术语常见于各种筝乐论文中。 三、潮筝独奏曲《黄鹂词》 潮筝独奏曲《黄鹂词》是高哲睿先生的代表作,更是曹正教授和高哲睿先生两位南北筝家研讨筝乐的成果! 62年,曹正先生潮汕采风,在赞赏潮州音乐独特古风的同时,也指出潮州音乐的弊端一一千篇一律,听罢一曲,即概其余。回到沈阳,曹正先生给高哲睿先生来信,建议改革潮州筝乐"曲速三变"的演奏模式:“有关处理方法上特点,若依贵乡习俗而论,(可能是余之枉论,希有匡心)总是不变(固定形式)的变化方法。因而聆过一两曲后,则熟悉其余了……通过这些我想提出一个互相商量的问题来,就是怎样继承传统的“曲速三变处理法”。按潮乐习惯的由二板接拷拍连三板的定型表现方法,用来表演一切乐曲是否洽可?是否应根据乐曲特定内容效果,有所不同的处理?又怎样去鉴别乐曲的特点进行妥善(处)理,使某些乐曲,只用二板,某些乐曲只用二板接拷拍,某些乐曲则二板、拷拍、三板全用。这样以来就可以避免使听的人感到“千篇一律”的毛病。" 有关演技变化上的运用也该这样,一定要根据乐曲的特点“量体裁衣”,有所安排,而不能根据演员技术平来安排技术,因为这样也会造成“千篇一律”的毛病。” 收到曹先生的来信,高先生受到启发。他选取潮州弦诗乐十大套曲之一《黄鹂词》,从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整理改编。第一、调整曲式结构,仅保留头板和三板,舍拷拍和三板推奏。二、改变乐曲情绪表达。弦诗乐《黄鹂词》基调绮丽柔和,寓“两只黄丽鹂鸣翠栁,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筝独奏曲一改曲意,基调舒缓、委婉、深情,抒发了对故人、亲友的思念之情。第三、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技法,使之成为突出筝乐特点,"以韵生情"的潮筝独奏曲。身为一名潮州传统筝人,敢于大胆突破"潮乐大十套"的清规戒律,这需要勇气和信心!勇气和信心何来?曹正教授精神上鼓励和理论上的支撑! 经过多年的精雕细琢,潮筝独奏曲《黄鹂词》成熟定型,高先生遂定谱录音并寄送曹正先生征求意见,曹正教授听后,以十分激动的心情挥笔点评: “黄鹂词固不可以同山东筝曲‘莺啭黄鹂’(名应嘤啭黄鹂)相提并论,虽然从标题命意出发,都可以解释为‘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之作,但是其表现方法则大不相同,黄鹂词的写意、写情表现内在的思想取胜,而后者则是炫弄技术,玩弄音符而已;如从曲式板头而论,虽然都是属于‘八板’体系的六十八板曲,但黄鹂词则又超脱了俗套旧框,所以不使人感到它是‘八板’的变奏,的的确确是‘独具一格’的佳作。聆听吾兄弹奏,每个音都在扣动心弦,这是吾兄把思想感情凝结在指下弦上,所以它才能使人为音乐所动……可惜我不是文学家,尚不能用生花妙笔写出我内心的感受,但是相知者定能理解我的心情"。 筝独奏曲《黄鹂词》是南北筝家研究潮州筝乐硕果。凝聚着南北筝家的深情厚谊。高哲睿先生曾赋诗一首,思念老友: 抚弦寄遐思,一曲黄鹂词。 梦往人何在,魂归意更悲。 音消情未断,语咽泪先垂。 江上数峰碧,汪汪泪湿衣。 四,敲开民间乐师晋京任教之门的一封信 曹正教授在《筝曲选集》⑤提到1985年初应邀到美国讲学,行前同客座讲师杨秀明君以"搅琵琶"之形式,操练半年一事。一位蒙冤负屈,命运多舛,非科班出身的民间乐师是如何登上中国音乐的最高殿堂呢?这要从曹老接到一封来信说起。 79年3月8日,中国音乐学院曹正教授在给老友高哲睿先生来信,信中提到:“杨秀明也给我来了信,不悉其人如何。现在落实各项政策,念冤负屈的一切冤案不但要给予平反,也应该得到善人们的同情。望吾兄将了解到的一些,可以见告者能抹冗见示为荷。我们要从秦筝事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对我们来说,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团结,团结再团结”的内容。 接曹老来信,高哲睿先生觉得这对于杨秀明来说是一个可以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很快复函,介绍如下情况:1.一面之师。1962年曹老来汕,杨秀明为肖韵阁先生携筝到电台录音,其间随手弄弹,得到曹老指点。2.弹奏风格。杨秀明师从徐涤生先生,手法与乃师颇为神似,弹奏奔放,跌宕,被视为“花草派”不可多得的人才,有加以推广的必要。3.尊师。徐涤生先生当年蒙难被遣送回饶平海山,生活窘迫,秀明自己生活困难仍尽量设法寄款接济徐先生。寒冬已至,又设法给他寄去衣被以御寒。徐先生艰难时刻能在乡间生活,秀明助力不少。接到来信,一向崇尚传统,尊师重教,提携后生的曹正教授,非常感动! 在曹老的大力推荐下,经过多方努力,协调,杨秀明先生遂于1981年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从潮州民间到京城音乐殿堂,潮州筝乐得到更有效的传播和推广。 五、善待民间乐师,研究"二四”古谱 曹正教授编写的《关于潮乐二四谱和二四谱与工尺谱关系的探讨》⑥收入了《关于“二四谱”与"工尺谱"关系的探讨》论文和附录《致澄海高哲睿同志书》 63年,曹正教授就在沈阳音乐学院开设的《古谱读法》,把二四谱列为讲授内容之一。 曹正先生尊师重道,谦卑待人,善待民间乐人,在潮州筝乐田野调查中得到筝友的信任和支持,转录了苏文贤先生珍藏多年的潮州弦诗(二四谱)和蔡远涛先生珍藏的潮州筝洪派第二代传人郑映梅遗编《潮音乐谱》等古谱资料;与老友高哲睿先生作了长达十数年的二四谱、工尺谱的研讨,是国内二四谱研究、教学的先行者。 曹正教授善待民间乐人。是他,把各流派的民间乐师请进高等学府,又是他,重视田野调查,在民间音乐中寻根掘宝。曹教授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和”天下筝人是一家“的宽广胸襟,曹正教授对潮州筝艺的那份爱,对潮州筝人的那份情,永存潮州乐人的记忆之中! 2021年11月21日完稿,2023年12月31增补。 ……… 参考文献 ①《潮州古筝流派的介绍》,曹正,《民族民间音乐》85年1期P30,《民族民间音乐》编辑部,广州,1985,3。 ②“潮州秦筝流派系统”图表 ③《二十世纪中国筝乐研究》第三章意外繁荣,第二节意外收获,二《战台风》——一个例外,P105,王英睿,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6。 ④《略论秦筝的以韵补声》高哲睿遗著,《秦筝》94,2,P13,秦筝编辑部。 ⑤《筝曲选集》,曹正,筝曲选集前记,P2,《中国音乐》增刊,《中国音乐》编辑部、中国民族乐器学会合编,1986,6。 ⑥《关于潮乐二四谱和二四谱与工尺谱关系的探讨》(民族音乐研究系论文之二)曹正,中央音乐学院编,油印本,1980。

12-31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TA关注的人

TA的粉丝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