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筝论道第24期原文

活五调《柳青娘》

林毛根


谈筝论道第24期原文——

潮州筝的风格和特点

作者:林毛根


        潮州筝是中国筝的一大派系。八十年代英国出版的《辛格罗夫音乐大辞典》在中国音乐条中称:“中国筝北方以河南、山东学派为代表,南方主要以潮州古筝学派为代表……”一九九一年香港市政局举办的中国南北四大派古筝汇演,潮州筝作为一大派应邀,国内的筝家也有把中国筝分为七派、九派的。无论是两派、四派、七派、九派,潮州筝都被当作一大流派。


        任何艺术流派不能自封,都由一定条件自然形成。首先要有区别于其它流派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还要有一批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潮州筝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被公认为一个派流。


        潮州筝的风格、特点

        潮州筝的风格,典雅、清丽,艺术表现细腻。一种地方艺术风格与当地地理环境、历史状况、人文景观有密切关系。潮州位于广东沿海地区,是祖国南部边陲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客家人多住山区,登山爬岭,劳动强度大,汗流得多,需要盐分补充,客家莱就咸一点,四川、湖南雾气多,须蒸发掉水气,就食得辣点。潮汕平原四季如春,气候温和,劳动强度相对减弱,潮州菜就显得清淡。潮州筝风格的清丽、淡雅、富于抒性情,乐音的进行常是级进的,极少有大跳,与潮汕人的生活节奏相协调。


        潮州音乐同我国其它地区民间音乐一样,有着从人民劳动生活中诞生的共同源泉,一些特殊历史事件及政治变更也对潮州音乐的变化、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据专家所言,秦汉以前的中国,东北面是胡,西南是越,聚居在中原的汉民族统治者,向来采取对东北防卫,对西南开发的政策。史书记载,潮州古属南粤。秦时开始在这里屯兵,秦始皇虽筑造万里长城,但胡人屡屡进犯,迫使汉族南撤。随着战士戍边、官宦迁摘、战乱移民,使得中原古文化逐渐南移到这里。唐代大儒韩愈,因谏迎佛骨得罪了皇帝也“被贬”到潮州。宋、明两败亡,均以潮州为终点。潮州平原,北背五岭,南面大海,海禁未开之前,交通闭塞,长期与外界隔绝,使积聚在这里的古文化,得以较完美的保存下来。像别的地方找不到的古语,至今仍活生生的留在潮汕人的口中。据语言学家说,“古人重唇,今人轻唇”。潮汕人说话仍保存许多重唇音。如吃饭的“饭”字,“日本”的“本”字,发音都相当重。古语多单音词,现在多双音词,潮汕话仍保存许多单音词像“漂亮”,仍叫“雅”。太阳叫“日”等等。潮州筝要求出音纯正,一字一音,在字正的基础上颤动。潮州话没有“儿”之类的舌头音,潮州筝忌乱滑,少上下滑音,皆与此有关。


        潮筝的清淡风格,还与儒家思想有关。韩愈贬潮之后,在潮汕大兴教育,把儒家思想传播到各个领域。潮汕是个尊儒、崇儒最突出的地方。韩愈姓韩,这里的山山水水也改姓韩,如韩山、韩江。人们把高雅的音乐叫儒乐,把名医叫儒医。称赞婴儿长得俊叫儒哉;过去的潮筝,与别地不同,头大而短,琴身逐渐向尾部收尖。造型明显是模仿古琴,这也是崇儒的表现。儒家提倡中庸之道,执拿东西,处理事物强调取其中间,强调中和,和中,“和为贵”等。潮州的传统乐曲,居多是平平稳稳,音的进行,拾级进退,请看十大套曲“大八板”的开句:∣3 234 3-∣6·121 2 3∣1· 3 21 7 6∣5---‖体现了儒家温文尔雅的风韵。


        潮汕地区,人多地少,人均不到一分地,由于生活空间的限制,人要生存就得想出更多的办法。这里的农民,一年三造,种田如绣花;稻茨间种,斜坡种菜,地头挖小池塘,塘里养鱼,周边种瓜,从空中俯瞰,色彩斑斓,象一幅美丽的图案。做事精细是潮汕人的秉性,细腻则是潮州各艺术门类的共有特点。潮州筝的细腻突出表现在左手的技巧运用上。弹潮州筝,左手要紧跟右大拇指走,它走到哪,就尾随到哪,揉按到哪。有人作过调查。认为一首乐曲,如果有一百个音,其中大约有七十个由大拇指弹出。也就是说,潮州筝曲,有百分之七十的音,要经过左手装饰打扮。潮州筝还有左手的双按和快按的技巧,特别在处理“7 4”两个变化音方面,双按和连按技巧尤为突出。像韵味浓郁的“活五调”中的一音三韵和大回旋音的控制都出自左手的技巧。“右手弹旋律,左手出风格”。学潮州筝不从左手的技巧上苦下工夫,要体现潮筝的风韵也是不可能的。


        潮筝的五个基本调

        潮筝有四个基本调:“轻三六调”,简称轻六调,“重三六调”,简称重六,“活三五调”,简称活五,另一个叫反线调。以56123为骨干音组成的曲调叫做轻三六调;以57124为骨干音组成的曲调叫重三六调,以2(Re)升高近半音,7(si)音作流动的回旋音并以567124组成的曲调叫活三五调。反线调是轻六调的下行四度移位,潮筝以往常用F调,反线就是bB,此外还有一直介乎轻重六之间的,以56124为骨干音组成的曲调,叫轻三重六调。潮州的筝曲就分别归在以上各个调式上。每个传统曲子都有标明。《锦上添花》《思凡》是轻六调,《寒鸦戏水》《月儿高》是重六调。《倒骑驴》《卖杂货》是反线调,《雁南飞》《福德词》是活五调。轻六调明快、活跃,重六调深沉稳重。活五调是一种悲调,反线调和轻三重六调轻松诙谐。


        潮州筝五个基本调定弦表

1=F调

   轻三六调    5    6     1    2        3     5          

   重三六调    5    6(7)  1    2        3(4)  5           

   活三五调    5    6(7)  1    2(12)  3(4)  5           

               1    2(12)  4     5  6(7) 1  

   反线调      1    2        4     5  6      1

   轻三重六调  5    6     1    2        3(4)  5           

               1    2        4     5  6      1   

[注]括号音为左手按出。


        为什么潮州筝各调都用三六五等数码命名。这得从潮州的古乐谱“二三四谱”说起。


        我国以往传统乐谱,常见的有工尺谱和减字指谱。潮汕地区还有一种以二三四五六七八作音名的“二三四谱”叫“二四谱”。以往的潮州音乐、唢呐曲牌子曲,汉调用工尺谱,琵琶用减字指谱,弦筝用“二三四谱”。“二三四谱”的“二”就是5(so),“三”是6(1a)和7(si)共用的音名,“四”是1(do),“五”是2(re),“六”是3(mi)4(fa)共用的音名,“七”“八”是5 6的高八度音。“三六”既可代表6 3,又好代表7 4,究竟读前者或是后者?如果乐曲标明“轻三六”调,就读6 3;标明“重三六”调就读7 4;标明“轻重六”调就读6 4。“活三五”也是7 2两个特殊用音的提示。活是指2音的颤动和7音的大回旋的动态,二四谱记谱简单,只记强拍不记弱拍,即记板不记眼,高低八度音记不清楚,没有老师口授很难弄懂。相传有个笑话,说一位秀才在路上拾到一张二四谱,把它读成二三丈、七八尺。秀才路不拾遗,那时没有派出所,就把它送到卖布的绸庄。连秀才都读不懂的二四谱由于上述种种缺憾,后来就渐渐被工尺谱取代。有如现在一些地方被改拆迁。改建后人们仍叫老地名一样,二四谱虽不再被应用,但仍作为提示性的标记保存下来。


                     乐谱对比表

 

二    四    谱: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轻  重           轻  重

工    尺    谱:  合  四 乙 上  尺  二 凡 六  五

简          谱:   5   6  7  1   2   3  4  5   6

轻 六 调 音 阶:   5   6     1   2   3     5   6

重 六 调 音 阶:   5      7  1   2      4  5       7

活 五 调 音 阶:   5      7  1   12      4  5       7

反 线 调 音 阶:              1   2      4  5   6   1

轻三重六调音阶:   5   6      1   2      4  5   6

 

        潮筝的“轻六”、“重六”、“反线”“活五”诸调中,以“重六”和“活五”的特点较为突出。尤其是“活五”调。“轻六”调其实就是一般的五声音阶曲调,各地方都有,“反线”调是它的移位,也属五声音阶范畴。上面说过,“重六”调是以57124为骨干音组成的曲调,并不是说没有6 3两音,6 3只作为过渡音,处在次要的位置上,所以在演奏“重六”调时,这两个音要控制使用,防止喧宾夺主。同样,“轻六”调虽以56123为骨干音,并不排除7 4的出现,也只作过渡音,同样要慎重使用。写文章的人告诉我们,一篇文章不管多长,总有一段是最重要的,像戏曲中的核心唱段。一段文字不管多少句,其中也有一句是核心句子。一句话,不管多少个字,其中有一个是重音。弹琴也一样。如果说,“重六”调中57124是个领导班子,7 4就像书记、副书记。弹“重六”调,要突出7 4,控制6 3,就味道突出。平常使用就平淡无味,如相反就走味。听一些朋友弹“重六”调的《寒鸦戏水》,老强调26 52 4 6(1a)音就太抢了。


        如果说,潮州音乐像潮州菜,“活五调”更像潮州工夫茶。潮州工夫茶,一个小茶壶装20克茶叶,才冲出三四杯茶来,特别浓。潮州的“活五调”,就跟工夫茶一样,韵味浓郁。它以567124六个音组成曲调,没有“3”音。所以弹“活五调”时,在一般情况下定弦定56124,不定56123。它叫“活三五”,这“三”和“五”要活到什么程度。“三”(si)要在7(si)至1(do)中间回旋流动;“五”(re)是个不稳定颤音。音高在升2(re) 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不够半音。演奏时,这两个特性音要准确、肯定,滑动要均匀、连贯,其他各音还要作相应的滑奏,以保持色调的统一。7(si)音按得太轻变成“轻六”,太重又变成“重六”。2(re)音,轻滑无味,重滑变味,按得太死变得“死五”。它的难处和妙处都在这。以前学潮州音乐,要先学“轻六”,后学“重六”,最后才学“活五”,过了这一关才算毕业。“活五调”委婉、凄切,擅于表现悲愤情绪,是一种悲调,有的地方也叫苦调。但也不绝对,也有些表现欢乐的曲子,如《普天乐》《渔家乐》。这也不奇怪。生活中也有用眼泪表现欢乐的,夫妻破镜重圆,两峡亲人相会不就是如此吗?


        潮州筝曲的结构形式

        潮州筝曲的结构形式分两类:一类是民间流行乐曲,有长有短,有小调有大曲。一类是套曲。套有联的意思。套曲由一个主曲(慢板)和两个由主曲压缩而成的快板曲(叫“拷拍”和“三板”)组成。主曲是4/4拍子节奏,拷拍、三板是1/4拍子节奏。主曲和快板曲的板数相同,主曲是68板,拷拍、三板同样是68板。如同二房一厅的套房一样,套曲也有大小套。凡68板的套曲,叫大套曲,68板以外的是一般套曲。《寒鸦戏水》《锦上添花》都68板,属大套曲,《柳青娘》三十板,《浪淘沙》60板,属一般套曲,这是套曲的统一规格。潮州音乐中有十首有代表性的大套曲:称十大套。它们是《寒鸦戏水》、《月儿高》、《黄鹂词》、《小桃花》、《昭君怨》、《锦上添花》、《玉连环》、《平沙落雁》、《十八板》和《凤求凰》。前五首是“重三六”调,后五首是“轻三六”调。在十大套中,最流行最普及,覆盖面最广的要算《寒鸦戏水》,一提潮州音乐人们就会联想到它。有人开玩笑说《寒鸦戏水》是潮州的州歌。由于它的高知名度和特殊的影响,有两个问题,顺带在这里说一说。一是郭鹰先生的传谱。第一个把《寒鸦戏水》作为筝独奏曲向海内外传播的是潮州籍旅居上海的郭鹰先生,我的长辈。他的演奏谱不单传播至今,而且已成为各大专院校的教材和各地区考级的范本。郭先生是古筝贡献巨大的前辈。在传播潮筝和提高潮州音乐的知名度等方面功不可没。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郭先生的传谱《寒鸦戏水》也有两处差错。一是在第8小节之后多了两拍:本来应是…︱11 71 55 43 ︱ 221 71 22‖…郭先生演奏谱是︱11 71 55 43︱221 713 22 21‖22…从此造成错位。像扣错纽扣一样,强弱倒置一直到最后一小节(第68小节)又少了两拍。拷拍、三板又记成2/4拍的。上面说过,大套曲的规划是慢板68板,快板(拷拍、三板)也要68板,把它改成2/4拍,拷拍、三拍只有34小节即34板。板数不一致。不符合大套曲的规格。这些问题,郭先生早已察觉到了,95年在扬州筝会上,他曾要我帮他更正。我对他老人家在对待艺术的认真态度和负责精神十分敬佩。我想,这并不是什么学术上的争论,只是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只要把那多余的两拍删去,小节划重新调整、划分,最欠缺的两拍用延长符号补上,拷拍、三板划成1/4拍子,今后在适当的场合和再版时说明一下问题就圆满解决。


        《寒鸦戏水》还有个命名问题。北方有一些筝家,认为寒鸦不会戏水,而鸭子才会。说“鸦”是“鸭”之音误。更认为鸦是不详之鸟,长相不美等等。在海外出版的一些卡带,演出节目单,也有把《寒鸦戏水》公然改为《寒鸭戏水》,造成了一定混乱。认为乌鸦名声不好,是不祥之鸟,这是世俗的见解。历史的艺术家却常常把它入诗入画。马致远的名篇《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脍炙人口的诗篇,里面就有它。说鸦不会戏水,也是冤枉的。潮州话“鸦”和“鸭”两个音也差远呢?《寒鸦戏水》是一首在海内外广为流传的名曲,用想当然的态度,随意拿它改名换姓,是极不严肃的。如果确有创见,当提出根据,注明出处才不致造成混乱。由于读到十大套的“寒鸦戏水”,就顺带把一些与它有关的事说一说。下面谈潮州筝的板式、催奏形式和弹奏手法。

潮州筝的板式、催奏形式和弹奏手法


        潮州筝的板式有头板、二板和“拷拍”,三板,头板属慢板4/4,二板比头板稍快一点,2/4拍子,拷拍是三板的变形,均属快板,1/4拍子。


        催奏是潮州音乐中常见的变奏手法。所谓催是一种带规律性的变奏:把一首曲子各小节用同一节奏型和加花手法连成一体,如同美术中的连体图案。催有单催、双催、双叠催、跪马催等。也有叫一点一催,三点一催,七点一催的。前者就主音与辅音的比例、倍数而言:后者就板、眼(强弱拍)的关系而言。一点一指一板一眼,也叫单催;三点一是一板三眼,也叫双催,七点一是一板七小眼,这一板加上小眼如按二个三点一快速催奏,也叫叠催、跪马催。下面看一看乐曲《景春罗》二个乐句的曲例:


《景春罗》︱ 32  35 ︱ 32  3︱61  61︱ 31 2︱

   


一点一,三点一,七点—是常见的程式,此外还发展有二点一,四点一,五点一,“驻六”催等程式。前例《景春罗》:


        “驻六”催,驻是驻扎、站立,“六”是工尺谱的5(so),意思是说右拇指放在so音上不断的拨弦,所以也叫“不断六(so)”。旋律由食指弹出来,一个旋律音或板音配搭一个5(so)音,这种把辅音统一在(so)上如同美术中打一个底色,旋律音浮在上面,另有一番滋味。适应于快速催奏,可听一下这类曲的录音便清楚了。


        催是唐、宋大曲中的演奏形式(大曲是常见催、滚等)指乐曲的快速部分,即大曲中的伴舞部分。潮州的催,也常在快速部分,所以有人说就是唐宋大曲的遗风。催使原来有长有短,自由、轻松的原曲,变成紧凑、齐整划一、聚而不散,使一曲在反复中变得更多样化,并以此来多层次的深化主题,制造各种不同情绪气氛。《思凡》和《卖杂货》都有一段二点一的催奏,乐曲正是通过这不平衡的节奏来揭示人物内心的动荡和道路的崎岖……


        由于各种催形式都具有连贯性,持久性和快速进行的特点,因而有了适应这种催奏的手法。为保持三点一催的连贯性就有了(勾搭抹搭),先低后高,反打的顺畅手法;为了保速度和指法的统一,又产生了7 4两个变音高低八度的左手双按技巧;为了适应快速演奏中7 2 和 7 4这些三四度音的连贯性,又有了左手二三指与大指的快速滑奏的连按手法。潮州筝的风格特点,正是通过多样化的变奏形式和左手的独特的揉按技巧来揭示的。


        筝的演奏,应体现对音、韵、乐、律的整体修养。以上所述望能使大家对潮州筝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演奏形式和演奏手法有个比较完整的印象。

 

        请欣赏:谈筝论道第24期曲单


        点击查看谈筝论道第24期导读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