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宝泉、孙文妍执教60周年教学回顾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3年6月13日上午9时,在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二楼民乐排练厅内,何宝泉、孙文妍执教60周年教学回顾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中国民族音乐人才培养与表演实践创新团队承办,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协办。



本次研讨会由李诗原教授担任主持人,孙文妍教授亲自主讲,整场活动对何宝泉、孙文妍两位名师的教学生涯,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孙文妍教授,生于1940年10月23日,上海人,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授,父亲孙裕德是中国著名民族器乐演奏家。在过去60年的教学中,孙文妍教授和何宝泉先生共同培养了上百余名专业的古筝教学与演奏人才。



1981年后孙文妍开始兼任上海业余丝竹团体“上海国乐研究会”古筝演奏及会长职务。因该会对上海和周边地区的江南丝竹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影响和贡献,所以在历年的江南丝竹重大活动中屡获“优秀传承奖”、“优秀传统音乐保护奖”,并于2012年被评为“上海江南丝竹市级传承人”,2014年被上海市民族管弦乐协会评为“德艺双馨”奖。2015年获得中国音协古筝协会颁发的“中国古筝杰出成就奖”。2016年6月获得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浙派古筝艺术”项目传人。



此次研讨会出席的嘉宾有行业前辈、各地方院校古筝专业教授及老师,还有众多古筝爱好者及各院校古筝专业学子。讲座开始前,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专程出席并发表致辞,对孙文妍教授治学严谨和无私奉献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讲座中,孙文妍老师讲述了学习传统筝曲的意义。她主张古筝演奏过程中要善用“自重力”。当乐曲情感需要推进和释放时,演奏时应保持自然的姿态,保持手部运动的畅通,利用好顺势而来的力量。



活动期间,孙文妍老师还拿出个人珍藏的手抄本曲谱供与会人员查看,另外她还通过有纪念意义的历史物件及书籍,分享了她在古筝艺术生涯中的感悟和点点滴滴。



随后,孙老师将古筝演奏中气与力的结合进行进一步讲解。“气”在很多领域中被广泛提及,因此古筝演奏中光有“力”是远远不够的,“气力相随”的问题也同样值得重视。


罗晶演奏《茉莉芬芳》


吴昊演奏《海青拿鹤》


孙文妍老师还针对浙江筝派“快四点”技法展开讲解,快四点演奏过程中手部应保持重心低且集中,手指快速移动时也要注意重心的快速转移,及影响旋律线的连贯和音乐美感,同时应带动手腕的摆动。


陈惠演奏《和番》


蝶式筝演奏《大禹治水》


另外孙文妍老师讲到,演奏“快四点”技法时,手指间相互连接时应走“圆”的运动路线,她认为这是最省力、最自然,也是最美的运动路线。原因有二:一是圆的运动路线运用了势能的方法,使“气”与“力”可以得到无限循环反复,因此在用力上只要一个策动力;二是这是最顺手的演奏方式,手顺了,“气”自然也就顺了。


周韬演奏《汉宫秋月》


宁玲娟演奏《忆蝶》


韵就是从音的变化中来的。古筝的特色之一就是善于作韵。因此古筝的声音是活的,它会随演奏者熟谱的演奏基础上做出音高、力度、音色、时值等变化的各种可能性。


许菱子老师作为孙文妍教授学生代表进行发言


研讨会活动合影


讲座的最后,孙文妍表达了她对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期望。想要真正演奏好传统乐曲,必须抱着真诚的心,投入真实的情感。音乐的传承靠新一代年轻人,孙老师鼓励大家一定要充分重视传统筝乐文化,早日肩负起文化传承的大业。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