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沧桑心不改 万古流芳照后人——纪念赵玉斋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之六专家访谈述略

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沈阳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授赵玉斋先生1923年生于山东省郓城县陈坡乡大王庙村。从鲁筝艺术大师到专业院校教授,赵先生的一生为中国古筝艺术事业呕心沥血,缔造了卓越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国筝王”。他的演奏技巧纯熟,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一弦一音无不彰显大家风范。


其代表作《四段锦》开创双手弹筝先河,《庆丰年》更被誉为中国筝乐历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他创编的一系列经典筝乐作品开创了中国古筝艺术的新纪元,是创造和见证中国传统筝乐到现代筝乐发展历程的集大成者。赵先生在沈阳音乐学院任教以来,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院校古筝艺术骨干教师以及各大演奏团体的演奏家,为中国古筝艺术事业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此赵玉斋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在沈阳音乐学院古筝专业高亮教授的倡导下,民乐系研究生于2023年6月对刘寒力、杨久盛和王学仲三位专家进行特别专访,通过三位专家生动描述的那些人文往事,让我们从更多角度认识到赵玉斋先生艺术成就的可贵之处,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鲁筝艺术成就和“鲁艺”文化传承。


赵玉斋大师

 

刘寒力专访


刘寒力,沈阳音乐学院扬琴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扬琴演奏家、民乐作曲家。1974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留校。曾任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校长。

 

刘寒力教授

 

赵老师与刘寒力老师的关系亦父亦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有交集。刘老师曾多次跟随赵老师同台演出为他伴奏扬琴。他还提到在排练演出时的趣事:“我记得,应该是1982年10月的一次汇演活动,我们几位年轻教员给先生伴奏,排练的时候就有一个快板段落,由于先生经常使用一些加花的演奏方法,我们几个伴奏经验不足,总是对不上拍子,心里着急啊,时间还特别紧。赵先生就一直告诉我们几个别着急,给我们用山东音乐碰八板的节奏配合方法做示范。终于,那次的演出效果特别好。直到今天,那次演出的场景和先生和我们说过的话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赵先生后来由于身患脑出血,身体状况不好,刘老师曾亲自照顾赵老师在北戴河疗养了一段时间。刘老师回忆到:“当时医生根据赵老师身体状况制定饮食规定,早上只能吃一个馒头喝点稀粥。有一次先生就偷偷跟我说,‘寒力啊,早上吃饭之前,你去食堂给我多拿两个馒头啊,这实在吃不饱呀’。先生浓郁的山东口音和爽朗的笑声,今天回忆起来真的是异常亲切啊。”


让刘寒力老师记忆最为深刻的事情是有一次去家里看望赵老师。当时的赵老师退休且身体也不好。刘寒力一进赵老师家大门就看到一副这样的画面:“赵老师对着墙,墙上有一幅字,旁边是书架放的谱子什么的,他坐在琴前面在练琴。我记得很深我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把鲁筝套曲、山东琴书那些过一遍,他说每天都得过一遍。我后来想了很久,才琢磨明白,赵老师这是怕自己忘了,他是艺人出身,非常清楚弹的这些东西就是他吃饭的本钱。按理来说他退休以后就该好好保养身体,但是他还是居安思危,不断地练习巩固,就这一点一直影响到我现在。”


访谈最后,刘寒力老师表示本次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并建议多举办类似的活动学习。他建议同学们包括老师们都要学习赵老师这种“时刻具有危机意识”,要从赵老师的身上发掘值得我们一生学习的闪光点,并从前辈走过的路中不断思考。


刘寒力老师活动寄语

 

杨久盛访谈


杨久盛,著名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1967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器乐和满族音乐相关研究。曾任沈阳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东北亚音乐舞蹈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员。

 

杨久盛先生


杨久盛先生对于赵先生的评价是极高的,他一直在关注着山东筝乐艺术的发展,并且对于赵先生在沈阳音乐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一直予以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他提到:“赵玉斋先生是山东筝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筝艺术里程碑式的人物,我们应该缅怀先生对于古筝艺术事业的贡献。


特别应该指出的问题是,过去的老先生记谱是工尺谱,弹琴学习也是口传心授。工尺谱这个东西它跟现在的五线谱、简谱不一样,工尺谱是一个大框,没有五线谱、简谱那么清楚还标着节奏、速度等等。因此风格韵味这些细节全靠耳朵听、脑子记,也就是所谓的口传心授。大家都知道赵玉斋老师他是艺人出身,简谱对他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他能够自学简谱,并且把他从小学到的山东筝这种具有风格性、韵味的乐曲翻译并落实成谱记下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认为这个过程是非常繁琐复杂、耗费精力的。”


杨久盛老师认为,目前沈阳音乐学院对于鲁筝艺术的保护性传承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赵玉斋先生以及诸多筝乐前辈留下来的乐谱、文字、影像资料都应好好珍藏,无论是用来学习还是拿来研究都是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并表示此次活动的举办,也要最大程度的去呼吁业内人士去保存、学习前辈留存的材料,还表示现在大部分学生很缺乏译谱的能力,无论工尺谱是否会应用于实践,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都应该去好好研究学习。

 

杨久盛老师活动寄语

 

王学仲老师


王学仲,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沈阳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副研究员,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王学仲老师

 

王学仲老师对于赵玉斋先生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我认为赵玉斋先生对于古筝的贡献堪比二胡界的刘天华,原因有三:其一,刘天华将小提琴、琵琶、古琴等演奏技法应用在二胡上,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二胡这件乐器的表现力。而赵玉斋则作为中国双手弹筝第一人,具有划时代意义,使古筝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二,刘天华将二胡这一当时地位低下的民间乐器带上大雅之堂,普及群众,尤为不易。而赵玉斋也是将鲁筝艺术和器乐带进高校,从而发展迅速,开启古筝在高校专业发展的新时代;其三,刘天华在音乐创作领域收获颇丰,有《光明行》等杰作流传于世,而赵玉斋在筝曲创作领域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并且极具时代特征。


王老师认为,赵玉斋先生的光辉成就在音乐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但现阶段对于传统筝乐艺术的研究却步入了瓶颈期,很多对于赵先生的研究以及对于鲁筝艺术的发掘都停留于表面。他认为本次活动举办得非常有意义,对于赵先生的贡献应从多角度来解读和拓展。要让更多学筝的人、学中国传统音乐甚至音乐史专业的人来认识了解赵玉斋老师,这才是作为后辈能做且有义务做的事情。

 

王学仲老师活动寄语

 

小结


本次活动是纪念赵玉斋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之延续。三位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于赵先生的生平和成就进行了极具高度的回顾和分析,可以看到,赵玉斋先生的伟大成就离不开“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鲁艺精神,这也教会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紧张感,要有严肃认真的学术理念,要有刻苦努力的拼搏精神,要有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赵玉斋先生一生奉献给了古筝事业,我辈学子当继承前辈精神,贡献自身力量。以梦为马,以乐铸魂,脚踏实地,开辟未来!采访:康梦琦  撰稿:康梦琦、魏巍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