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占豪创作完成《东渡》 迎鉴真坐像回乡“省亲”

  唐代高僧鉴真从扬州出发,弘法东瀛的故事,是佛教文化中的经典,他本人也成为了中日友谊的使者。为迎接11月底日本东大寺鉴真坐像回乡“省亲”这一文化盛事,受扬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大明寺和扬州市古筝协会的邀请,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曲作者之一、著名音乐家何占豪教授在来扬采风后,于上海音乐学院宿舍家中,历时近一个月的创作,终于完成了大型古筝协奏曲《东渡》。

 

日本奈良东大寺鉴真坐像

日本奈良东大寺鉴真坐像


  何占豪接到创作主题后,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一气呵成。他表示鉴真大师的故乡在扬州,扬州又是闻名全国的古筝之乡,所以他特别选择用古筝来形容人物的心理历程。先是扣人心弦的引子使听者仿佛走进了大明寺的庄严肃穆之中,看到了大师东去的背影,随着古筝音符的高低起伏慢慢浮现大师时而虔诚庄重、时而和蔼可亲的形象;钢琴的动力性节奏衬托下,古筝快板表现了大师立海边遥望东瀛,意气风发的快乐。

 

扬州大明寺能修大师在何占豪家听《东渡》的录音样本

扬州大明寺能修大师在何占豪家听《东渡》的录音样本


  紧接着筝音一转,展现行船在风浪中被撕裂,大师失去僧友,悲痛着急,双目失明;短暂的沉重后,多次强烈的节奏型音调将众僧在艰苦的航程中百折不挠的精神凸现无遗,展开了富有朝气的“东渡”主题。广板的节奏中渲染开胜利在望的激动;鉴真顺利登上彼岸,音乐忽然华美起来,扬州风情的《拔根芦柴花》小调,日本的《北国之春》和《樱花》,最后是佛教音乐,再现了扬州的僧侣和日本的民众同欢共乐的盛大场景;最后在由郭沫若诗词《鉴真东渡》谱成的混声四部合唱中,协奏曲达到了最高潮。

  《东渡》堪称一尊鉴真的“音乐塑像”,全曲长13分钟左右,以缅怀和歌颂为主线,用三大篇章,重现鉴真当年东渡之路,将六种感情——缅怀、乐观、搏斗、悲怆、喜悦、歌颂贯穿曲中,彼此转换,形象鲜明、高潮迭起,塑造了虔诚庄重、和蔼可亲、有血有肉的大师形象。大明寺能修大师在听取了古筝协奏曲《东渡》的录音样本后,评价乐曲动人心弦、内涵深刻,必促使鉴真精神在今人当中继续继承和发扬。《东渡》的出炉填补了音乐史上的诸多空白,意义非同寻常。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