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丫做客人民网弹奏《将军令》 日本筝回娘家

 

\

 

 

毛丫带来两把古筝,一把中式,一把日式。

 

 

\

 

 

 编者按:中国古筝首位女博士毛丫4月7日15:30-16:30做客人民网音乐聊吧,为人民网网友讲述谈古筝文化的交流。

   

摘要
   

●毛丫:在今后的交流中,我认为有一点一定要注意,我们要有共性,但是一定要保持个性。因为只有保持个性,才能保持民族特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毛丫:通过国际文化交流,信息的传播,文化形成不谋而合的一种共识,会产生这种自然而然的一种现象。

 
   
   

中国古筝与日本筝弹奏姿势不同

   

[主持人]:话说当年,说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件乐器想出国,是什么乐器呢?叫筝,现在我们都管它叫古筝,想去哪个国家呢?想去日本,取道的是朝鲜半岛,然后到了日本。经过一千多年,由于中、日、韩三国条件不一样,三国的筝发展也不相同,虽然是一个祖宗,但是传下来的三支变化挺大。不久前,日本筝回了一次娘家,这次回娘家动静还挺大,背后还有三个国家11多所艺术院校搞了一个大联合,并且有一个宣言,但先听听日本筝和中国筝区别在哪儿,先听听日本筝是什么味儿,现在有请我们的演奏者给大家演奏一下日本筝。

   

[毛丫]:(毛丫日本筝演奏)

   

[主持人]:谢谢!这位演奏者叫毛丫,是咱们中国的一位古筝博士,请毛丫博士跟网友打个招呼。

   

[毛丫]:大家好,我叫毛丫,是原来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毕业,2002年到东京艺术大学读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007年取得博士学位之后,现在留校任教,在那里主要是负责东亚各个姊妹院校之间的一些文化交流活动。

   

[主持人]:也就是说中国筝和日本筝您都门儿清,都学过,刚才我听您弹的挺好,唱的也不错,但是唱的什么内容没听懂。

   

[毛丫]:是《樱花》。

   

[主持人]:歌词什么意思?

   

[毛丫]:第一句是樱花樱花,第二句说的是3月份的名称,所以就说3月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呢?天空一望无际,但是又和什么连成一片呢,后面说是朝霞吗?是晚霞吗?还是云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因为樱花是淡粉色,一开开一片,真的是和天连成一片,你想在清晨,或者朝霞,或者晚霞的时候,它会和霞光形成一种呼应,形成一种相连的影像。

   

[主持人]:听您这么一说都明白了,听您这么一弹可能对日本筝和中国筝有了直观的了解。具体中日两国筝有什么大的不同?

   

[毛丫]:网友们是不是观察到一点,我现在坐的位置和我刚才跪在筝前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同呢?刚才我是跪在地面上,日本管跪叫坐,管坐在椅子上叫立。跪着的时候自然人体和筝之间的高低关系是不同的,筝体的弦面几乎是和我的膝盖是平行的,当我跪着的时候。咱们中国筝是坐在椅子上弹的,这样弦面几乎是和我的腰齐平的。 

   

[主持人]:手的位置不同,我以为日本筝特客气呢。

   

[毛丫]:日本筝在弹的时候是往下弹的,这样它的动作不会很多,这也形成了日本弹筝人的审美观,他们认为肢体语言是不需要的,如果肢体语言加入的过多,会影响音乐本身所要表达的内涵。但是中国音乐不是这样的,特别是这么多年的发展,融入很多西方音乐的特点,咱们中国筝是向上弹的,肢体语言是整体语言的一部分。日本筝的演奏形式是以弹唱为主,当然还有它的一些重奏形式。 

   

[主持人]:这是第二个不同,带唱。 

   

[毛丫]:但是中国筝以独奏形式为主,当然近年来也有一些合奏形式,但是作为中国筝本身来讲还是独奏形式为主体。 

   

[主持人]:刚才我们摄像数了几个,日本筝弦少了几个?

   

[毛丫]:对,日本筝比中国筝长了一些,但是弦少,弦之间的距离很宽,一共13根弦,有13个筝柱,咱们中国筝现在全国通用的标准筝,一共是21根弦,我不知道视频前面的网友朋友们是不是看得很清楚,如果我这样稍微侧过来,大家可能看得很清楚,很明显,它的弦是很多的,这一排筝柱就像一排鸿雁,所以我们叫雁柱。

   

[主持人]:我听说中国筝在唐朝的时候也是13个,也就是说传到日本之后,13这个数保留下来了。

   

[毛丫]:是这样的,唐朝的时候筝随着中国的雅乐,雅乐是中国的合奏形式,合奏当中的其中一件乐器叫筝,当时唐朝中国筝是13弦,之后传到日本,日本随着一千多年的发展,它的筝也在不断改革,不断变化,包括它的演奏形式、作曲、曲目。在它变化过程当中,从雅乐独立出来,作为独立的一个体系,一件独立的乐器去演奏的时候,相对于雅乐的雅字,我们把通常所指的日本筝称为俗筝,并不是它很俗。它的筝弦制是没有太大变化的,日本筝界以13弦为主体,实际上也有改革,比如有17弦,有21弦,它的名称叫20弦,还有25弦,还有30弦,甚至在大政时期还曾经开发过一台80弦筝。

   

[主持人]:这筝现在还有吗?

   

[毛丫]:很遗憾,这台筝在二战期间被烧毁了,而且更遗憾的是没有留下音像资料,这对日本的音乐文化来讲是一大损失。 

   

[主持人]:除了你刚才说的弦数,一个是演奏姿态,一个是带唱不带唱,一个是重奏。除了这些之外,我听说手上演奏的时候戴的指甲也不一样。

   

[毛丫]:对,大家看到我戴的指甲这是指甲盒,黑色圈套的是生田流的指甲,生田流是方形的指甲,还有一个是方田流的,它是圆圆的,它有一个皮套,这个皮是用猫皮做的。咱们在说中国指甲什么样呢?中国指甲很明显可以看到和刚才讲过的第二种生田流的比较接近,但是材质不同,日本筝的指甲是用象牙做的,中国筝的指甲俗称叫玳瑁,实际上是深海里一种龟壳做的指甲,咱们不杀猫了,用的是运动用的胶布。

   

[主持人]:这样大致清楚了。听说这筝走进朝鲜半岛的时候还产生了一个迦耶琴。

   

[毛丫]:对,迦耶琴是12弦,当时唐朝的筝不仅有13弦制,还有12弦制,在朝鲜半岛留下来的是12弦制,逐渐逐渐发展为迦耶琴。又到了日本保持的是13弦制。

 

中日韩三国乐器的共同弹奏:承接文化交流
   
   

[主持人]:三国的琴、筝咱们一同说一下,有机会能让这两种筝一块演奏,在一块交流,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也值得说一下。这个背后隐藏着三个国家高校的一些努力,因为您是东京艺术大学的助教,能介绍一下吗?

   

[毛丫]:让两个筝在一起合鸣,有一个契机,东京艺术大学作为日本唯一的一所国立艺术院校,同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国立院校,迎来了120周年的庆典,在这个庆典当中我们邀请了中国、韩国美术、音乐两个领域共11所大学的教授。

   

[毛丫]:比如说音乐界有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有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里面的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韩国有首尔大学,还有首尔综合艺术学校诸如这样的一些学校,大家过来参加了我们的120周年庆典。

   

[毛丫]:因为多年来,很多的研究日本音乐,中国、韩国的很多研究学者,演奏人员对日本音乐知识的需求,可以说是年年在增长,但是又没有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艺大的老师就想怎么能够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很直接近距离感受到日本音乐文化,从理论和演奏两方面。

   

[毛丫]:所以,当时大家提出一个叫“东亚艺术宣言”,具体实行是这样的,去年8月份,我们从韩国、中国,一共是四所大学,每所学校出两名学生到日本来学习日本筝的演奏。

   

[主持人]:这个不仅仅是光学日本筝吧,应该是各国的交流吧。

   

[毛丫]:艺术宣言不仅是针对筝,音乐这个领域是针对日本音乐文化,日本音乐文化这个范围很广,涉及到有它的传统音乐,有日本的流行音乐,包括其它领域的音乐。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的传统音乐,在传统音乐里面更具代表性的是筝乐,所以把筝作为艺术宣言活动的第一期内容。

   

[主持人]:第一个突破口是在筝这儿,将来绘画什么的都会有。

   

[毛丫]:对,是这样的。

   

[主持人]:讲到具体的交流呢? 

   

[毛丫]:我们请学生过来,学日本筝演奏。

   

[主持人]:日本筝回娘家(中国),等于之前先请中国人先去学的。

   

[毛丫]:但是这个娘家人不是古筝专业的,因为艺大的老师是这样的设想,中国筝和日本筝毕竟很相似,怎么能够体现出来这个平台的效果,它的效果到底能达到一种什么样的作用?能够走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怎么去充分体现呢?相反不要古筝专业的学生,其它专业的学生到这儿来学日本筝,在仅仅一周之内,短短的时间当中能够学到什么样的程度,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实验。 

   

[毛丫]:当然在这里面有一个前提,一定要研究生院级的学生,因为学生自身的素质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接受其它音乐的时候会有比较独立,比较客观,能够有比较深度的理解。

   

[主持人]:具体怎么说的,跟大家说说吧。

   

[毛丫]:去年8月份上海院和中央院一共四名学生,各出两名,都是女孩子,有一名是琵琶专业的,有一名是二胡专业的。一周之内,中间加了一个星期天,星期六我们也在上课,每天一共是8个小时的学习,同时还有这些学生晚间自己去练习。

   

[主持人]:那就很晚了,跟上班一样,8小时工作制。

   

[毛丫]:对,属于重劳动。她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很迷茫的。虽然不是古筝专业,但是大家都了解中国筝的演奏是什么氛围,猛然一接触特别茫然,特别是二胡专业的,学生说日本筝怎么要用那么大劲,从没力量,到后来把筝按过头了。

   

讲述在日本留学的日子:带学生观光曾被叫“毛导”

   

[主持人]:我听说从安弦开始学,是吧?

   

[毛丫]:我们叫乐器调整法,他们不但学习了演奏,还学习了上弦,从最基础的指法开始,到他们自己去把弦都上好,把音都调准,不单这样,刚才我唱了吧,其实我刚才演唱的《樱花》,就是他们上课的一个内容,这些学生也是用日文的原文来唱的,无形当中她们又学了日语。

   

[毛丫]:通过上课当中把日语学会了以后,真的不单是唱歌词,我们这次3月份在回访教学当中,发现他们的日语水平提高很快。  

   

[主持人]:连“你好”都会说了。

   

[毛丫]:不但“你好”,“谢谢老师,您辛苦了”。同时,他们也通过音乐文化,了解到了日本社会的制度是什么样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包括它的社会体制,法制,全都能了解。

   

[主持人]:一周时间,每天8钟头,晚上还要练,哪有时间去了解这些东西?

   

[毛丫]:第一,学校给她们安排的住的地方是留学生公寓,从这个地点到学校要坐车,然后要走路。

   

[主持人]:没安排在学校里面。

   

[毛丫]:没有,日本的大学和咱们不大一样,日本大学宿舍不在学校里面,可能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地方盖这些楼,国土比较小。所以她们每天自己去走路,坐车怎么坐,日本的电车买票怎么买,每天在走路的过程当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日本的行迹。

   

[主持人]:他们不懂日语,怎么说呢? 

   

[毛丫]:日本的地图画的很清楚,到哪儿多少钱,多少车费,你把这个一点,多少车费,把钱往里一插就行了。而且还有一次,礼拜天我带她们出去转了一圈,像著名的茜草寺,东京都亭,虽然是短短的一天,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应该说都接触到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个学琴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琴了,还是一个文化考察的性质。

   

[毛丫]:而且我也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我多了一个名字,我本人叫毛丫,但是我在她们游玩儿那天改名叫毛导了,因为当时下雨,我怕他们丢了,就举着红伞。毛导这个名就兴盛起来了。

   

[主持人]:去那儿学琴的咱们国家是四个人,还有韩国。

   

[毛丫]:韩国也是四个人,一周的学习最后一天是汇报演出,不但要汇报日本筝的乐器演奏,同时还汇报了一个什么呢?用日本筝,并且用日本筝的演奏方法,演奏技巧去弹自己国家的民歌。

   

[主持人]:韩国的弹《阿里郎》。

   

[毛丫]:对了。咱们是《茉莉花》。 

   

[主持人]:好,《茉莉花》PK《阿里郎》,能这么说吗?

   

[毛丫]:应该说是文化交流。大家每天晚上加班加点,全是自己学生想的,你弹这句,我弹这句,自己琢磨的。最后大家一起结合,把它组合起来,搞了一个四重奏。当然韩国的学生也是弹的非常好的,咱们的同学也弹的非常好。

   

[主持人]:这里面不分彼此。

   

[毛丫]:不分彼此,不分上下,各有春秋。

   

[主持人]:我听说韩国人喜欢唱歌,他们在演唱上轻车熟路,我们一般的乐器专门做乐器,唱上不是特别专业的。

   

[毛丫]:对,韩国这个民族也是擅唱的,韩国迦耶琴弹唱形式也很多的,从这一点上和日本筝比较接近。更何况韩国两名学生是弹迦耶琴的,就是韩国筝。但是,还是咱们中国的学生学的要快。

   

[主持人]:在这个前提下,结果还是不分彼此,说明他们学的还是不错。

   

[毛丫]:相当好。

 

毛丫:通过交流文化形成不谋而合的一种共识。

   

[主持人]:说今年,就在几天前你们到北京、到上海,就是看看这几个孩子学的怎么样,还做了一个个人演奏会是吧? 

   

[毛丫]:对,我们是3月2号到的北京,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作了两天讲学,后来到了上海,在上海也进行了同样内容的讲座,两个学院都是两天的日程。这两天的上午,我们毕竟是一个回访的这种追踪教学,还是以教学为主体,所以两天的上午还是非公开,听学生的回课,再教他们一些新的曲目。下午是公开形式的,交流讲座,去讲日本筝,包括东京艺术大学里面筝的课程设置。第二天下午就是一场音乐会,两位学生先弹了一遍,然后老师们再谈日本的筝学。

   

[主持人]:交流我们大概了解了。像这种活动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它要“回娘家”呢?或者说这次迦耶琴也好,日本筝也好,融通贯通的这么一圈学下来,或者在一块演奏,在一块交流,这背后有什么意义?

   

[毛丫]:我认为这个意义还是很深远的,因为筝,应该说是筝类乐器,不但在中、日、韩有,在内蒙、外蒙也有筝,在越南也有筝叫弹筝,是16弦。在西伯利亚也有筝,但是这基本上都是属于亚洲地区,换句话讲是东方,大的一个概念就是东方。

   

[毛丫]:在东方的筝类乐器当中,所有姊妹乐器当中形成三大主流的就是中、日、韩,刚才您也提到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要说起来筝乐文化,中国筝是老祖宗,然后再向东流传,但是经过一千多年不断的变化,文化的渗透,就开始独立,每个国家的筝乐都形成一个非常独立的体系。

   

[主持人]:也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了。

   

[毛丫]:对,但是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近代,应该说从咱们中国概念上讲就是现代,近现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三国筝它的发展方向开始靠拢,怎么靠呢?咱们先说这弦数,刚才说了日本筝是以13弦筝为主,但是它有新筝,开发了21弦筝,咱们中国筝是21弦吧,韩国的筝也有21弦,它的新筝也开发了21弦筝,大家没商量,也没开会,不谋而合。我觉得这是通过国际文化交流,信息的传播,大家形成不谋而合的一种共识,会产生这种自然而然的一种现象。

   

[毛丫]:再一点,韩国筝跟日本筝传统的演奏形式是以弹唱为主,但是在现代的演奏形式来讲,也是光弹不唱,我们管它叫纯器乐。

   

[主持人]:我怎么觉得都向中国靠拢?

   

[毛丫]:我说的三国不谋而合,我为什么这样讲,虽然我本人是中国筝的演奏者,但是我并没有觉得大家是向中国筝靠拢,为什么?因为我在写博士论证的时候发现一点,让我很惊讶,日本筝的第一台21弦筝的开发是在一百年前,1881年。

   

[主持人]:就是没有形成主流。

   

[毛丫]:对,但是它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有开发新乐器的意向了,并且已经制作出来了,制作的非常完美。

   

[主持人]:它的21弦还能演奏13弦的乐曲吗?

   

[毛丫]:可以,因为它涵盖了13弦。

   

[主持人]:13弦的能弹21弦的吗? 

   

[毛丫]:肯定不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自然而然,刚才我们说到的当代很多的研究学者,演奏家们,也注意到了,也感受到了这种共识现象的出现,所以大家会觉得在当今反而要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有一个相互之间的融会贯通,相互借鉴。因为毕竟文化是不一样的,发展的道路,过程,经验都是不同的,通过这种积极的文化交流,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在将来今后的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之下,筝乐不是单作为某一个国家独立的,和外界没有联系的文化,不是这样的。而是作为一个全亚洲的文化,甚至说我们筝是作为整个东方文化的一个代表,那么这三个国家能在一起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大家通过交流能够对筝乐今后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推动作用,这是我们的课题。 

   

[主持人]:就像你刚才说的,现在这个世界已经是地球村的概念了,很多民族的民族音乐基本上都成为世界音乐了,什么黑人的西哈风,那种唱法,过去的时候只是他们民族自己的唱法,现在在遥远的东方,在青少年中间很普及了,包括西方那种爵士乐,现在小资如果喝咖啡不听就喝不下去,我们的筝也要这样,不但是我们民族的,而且还得是世界的,并且由于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之间的借鉴意义就更强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现场弹奏古筝曲《茉莉芬芳》《将军令》

   
[主持人]:最近我看杂志上就谈了,学科之间的相互刺激,你光弄一个东西,可能境界比较小。假如学科外的一种什么东西,刺激你,可能有所提高。

   
[毛丫]:是这样的。日本筝里面有很多的演奏方法,是咱们中国筝里面没有的,它很独特。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筝有一个手法叫托批,用大指来演奏,往手心方向,从我的角度往前谈这叫托,往后谈这叫批,中国筝的乐色很纯,很饱满。我再演示一下日本筝的托批。

   
[主持人]:这就有杂音了。

   
[毛丫]:对,您听见这拉弦声了吗,很明显吧,他觉得这个音色是很美的。所以,日本的音乐很讲究变化,就是这种微妙的音色变化,这种审美就像什么呢?好比说中国的审美是喜欢大线条,大的对比度,就像咱们欣赏花,咱们中国人喜欢从上往下看一朵大的牡丹花,觉得非常有震撼力。但是日本人,很明显在日本欣赏樱花的时候,中国人会说这一片真美,淡粉淡粉的多美,你再看日本人,都坐在树底下。为什么?日本人的审美是从下往上,就看一朵樱花。这就是中国人审美和日本人审美的不同,这就反映到它的文化当中。

   
[毛丫]:它的音色的变化会做这种音响变化,有带杂音的和不带杂音的,这种结合。它还有一个,好比说咱们中国筝也有相同的指法,把音摁上去,让音变高点,这个说法在咱们中国也有,这是阳的感觉,但是中国筝没有阴的感觉,日本筝里头有,它叫引色,把乐给引过来,引下来,很形象。

   
[主持人]:先来一个阳的再来一个阴的。

   
[毛丫]:好。您听一下,这个音是往到了走吧,咱们再听这阴的,阴是往低了走,阳的是往上,亮起来了,阴的是往下。

   
[主持人]:确实是这样的。你学了这些手法,能在咱们中国筝的演奏上运用吗? 

   
[毛丫]:对,可以相互刺激,这就让我联想到,中国弦是不是也可以做这样的音色变化,如果也可以做的话,是不是中国筝的表现就会增加很多呢。我试了一下,虽然不太明显吧,能做。

   
[主持人]:还是有一点的。

   
[毛丫]:为什么不明显,这里头也有乐器本身的一个限制,因为日本筝的琴弦,我们叫锦纶,属于尼龙的一种,尼龙伸缩力很大,但是中国筝挺亮的,为什么呀?中间有钢丝,中国筝的弦制四层,日本筝很单纯,就是尼龙弦和丝弦,咱们这个中间是钢弦,钢弦上缠铜丝,铜丝上面缠绝缘丝,就是那不通电的,最外面才缠尼龙丝。

   
[主持人]:质地不一样。

   
[毛丫]:对,所以它的张力不同,所以我说拽能拽,但是没有那么明显,但是也能多一点手法。

   
[毛丫]: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包括刚才咱们说的杂音,这种演奏手法来讲,回来我也经常在中国筝上面试这些手法,你看我现在在戴这个指甲,你看我这是这么缠的,有些细心的网友朋友们可能注意到了,刚才我在戴日本筝指甲的时候,湿润了一下手指,这样就可以一下穿到套里,但是中国筝的指甲就要一点一点去缠它。还有一个,右手戴完了吧,要戴左手了,这也是和日本筝不同的一点,日本筝左手不戴指甲。中国筝左手是要戴指甲的。

   
[主持人]:双手弹。 

   
[毛丫]:对。这也是近几年才发展到这一步,最初和日本筝是一样的。

   
[主持人]:老祖宗的源头是一样的。 

   
[毛丫]:对。后来随着乐曲的发展,演奏技法也当然不断革新了。  

   
[主持人]:可能咱这个不杀小动物,能多戴点就多戴点了,开玩笑。

   
[毛丫]:日本三弦是猫皮做的,日本的三弦的猫皮必须是没有受过伤的猫,但是这个筝指甲的猫皮套受伤也没事。咱们刚才说的杂音,这个托批不带杂音吧,咱也可以让它带杂音。

   
[主持人]:我这听古琴的时候老听滑动的声音。

   
[毛丫]:那您听的是左手摁弦的时候滑动的声音,这个是用指甲,这指甲有棱,用棱划那个丝道。当然我觉得这可以互相借鉴,当然这种演奏技巧,表现形式是否附合中国人的审美,这是两说了,有待今后的研究,也有待作曲的开发了。

   
[主持人]:有一句话讲要变古,不光复古。

   
[毛丫]:对。还有一点很重要的,从文化这个角度,我自身在日本学习这几年,有一个很大的反思,对中国筝文化的传承角度来讲有一个反思。日本筝是多元化的,不会因为出现了17弦,21弦,而取代13弦,这不光是音乐文化,其实日本文化整体都有这样的特征,这样就保证了传统文化的一个完整传承,永久传下去。

   
[主持人]:既能保持原汁原味的13弦,还能保证新事物出来,并且这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是一种和谐并存的。

   
[毛丫]:对,但是中国筝会出现一个问题,一件新鲜事物出现以后,普及传播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取代前一件事物。所以像南方有些流派,潮州派,客家派,实际上他们用的是传统的民间,在清末,包括民国时期常用的筝,钢丝弦制16弦的传统筝,实际上还有,但是在逐渐被人遗忘,因为大家认为那是古老的了,其实它的文化非常重要,它所用的乐谱和我们现在用的乐谱也是不同的,我觉得这一点上应该是文化的一种反思。

   
[主持人]:日本为什么能做到多元化呢?这是不是跟它的习惯有关系,或者说跟什么有关系呢?

   
[毛丫]:我个人认为和它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这种文化形态。

   
[主持人]:怎么讲呢?

   
[毛丫]: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看法,只是单纯的一个角度,当然还会有其它的因素。从地理位置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知道,丝绸之路,虽然中国把丝绸之路文化推到辉煌点上这么一个地域,但是它也是丝绸之路的经过地域,而日本是丝绸之路文化的终点,它又是一个岛国,不连接大陆,而中国北边、西边全连接大陆。

   
[主持人]:我们交流比较广,是这个意思吗?

   
[毛丫]:交流比较广。从文化的传导角度来讲,中国是往外发送信息的国家,而日本是一种接收信息的国家,它一次接收之后,如果它失去了就不会再来第二次,它隔着海,没有人跟他相互串一串。所以,中国把信息发送出去之后,虽然中间会有些流失,但是还会接收新的事物。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弊病,保留占弱势,而日本深知这一点。

   
[主持人]:还有一种,日本筝是日本的一种生活方式,尤其家庭妇女都会,尤其前几年,假如你不会弹这个好像缺点什么似的的,是这样吗?

   
[毛丫]:是这样。现在没有这么严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明治时期,日本的明治时期是第一次打开国门,接受了西方的等级制度,它为了体现自己的家教什么的,特别是女孩子,筝,首先作为女孩子修身养性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作为嫁妆,一件非常重要的嫁妆,是嫁妆之一。 

   
[毛丫]:这个习惯据我所知是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之后不久,也就是说昭和时代,昭和年代中期左右。

   
[主持人]:这么些年还是有具有的惯性。

   
[毛丫]:对。这当中对日本筝的发展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主持人]:今天咱们聊了很多,中、日筝的区别,人家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吸取的,这样肯定对咱们筝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光说不练不算好汉,咱们时间也有限,还有10分钟的时间,咱网友可能也想听听您演奏,奏什么曲目先给大家说一下。

   
[毛丫]:这样,10分钟的时间我可以给大家奏两首作品,第一首就是《茉莉花》,《茉莉花》改编而成的,改编之后的筝曲叫《茉莉芬芳》,那我演奏一下。

    
[人民网娱乐]:(毛丫精彩演奏)

   
[主持人]:好几回想鼓掌,不知道您这结束了没有。但是还是能听出这里面有一些旋律上,是从《茉莉花》过来的。

   
[毛丫]:对,因为是改编的作品,有一些地方是相同的,有一些地方是不同的。刚才提起鼓掌,其实这里头也有文化,您看京剧讲叫好,器乐演奏可不是这样。咱们中国观众习惯是什么呢?最后一个音弹完以后,借着这个劲把掌声献给演员,日本筝不这样,必须等她手放下来,全完了,她鞠躬的时候你再鼓掌。

   
[毛丫]:最后,也算是今天献给网友,献给主持人的最后一份礼物,是一首武曲,咱们中国人讲文武,下面我谈一首武曲,叫《将军令》。

   
[人民网娱乐]:(毛丫精彩演奏《将军令》)

   
[主持人]:这比刚才那个确实是有劲多了。

   
[毛丫]:是的,这是所谓文武之分。刚才您不是提到三个国家筝的相互交流问题吗,我是觉得交流很好,但是在今后的交流,我认为有一点一定要注意,我们要有共性,但是一定要保持个性。因为只有保持个性,才能保持民族特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主持人]:您这个补充特别好。您看这弹的满头大汗。聊的很开心,弹的也非常精彩,但是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并且已经超了一两分钟了。更多跟毛丫博士聊天的一些内容,请广大网友去看人民日报海外版即将推出的娱乐版,也就是周五的第十三版,会详细在古筝的交流文化,毛丫博士会有精彩的发言,希望大家到时候去看。今天的聊天节目就到这里告一段落。

  
 [毛丫]:谢谢大家,今天在这里能和各位网友见面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也希望今后大家能够在网络上多多给我提出意见,也希望大家今后给我大力的支持,今天非常高兴,感谢主持人,感谢大家!

  
[主持人]:好,朋友们再见。

   
[毛丫]:再见。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