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筝论道第17期导读

谈筝论道第17期 

“客家筝”美学思想探微(下)

作者:巫宇军


导读:王英睿



        罗九香《出水莲》

        三、筝乐美学思想的出现


        1.《警句》、《精华》的产生

罗九香《警句》的发现有些偶然。1976年,“客家筝”演奏家蓝新德向其老师罗九香借了一本乐谱回家学习,其父蓝介愚发现乐谱中夹着些手抄的零碎纸片,取出一看,不禁惊喜道:“九香公还有《琴况廿四则警句》。”于是一一抄下。但直到去世,罗九香从为以此示人。


罗九香


        《琴况廿四则警句》实际选录自《谿山琴况》。《谿山琴况》为古琴理论著作,是我国音乐美学的重要文献,共二十四况,成书于明朝崇祯年间,是明末琴家徐上瀛仿照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总结前人琴学理论而提出的,具有重要美学价值。


        在《警句》的启发下,蓝介愚也对《谿山琴况》进行研究,认为“警句失之太简”,于是作了补充,这便是《琴况廿四则精华》。


蓝介愚先生


        2.《警句》、《精华》、《谿山琴况》三者比较

        作者在文章中对《警句》、《精华》及《谿山琴况》逐况作了比较分析,发现有如下特点:


        第一,《警句》、《精华》均按《谿山琴况》原文抄录,改动极小。


        第二,《警句》几乎全部与演奏相关,精神层面的摘录极少,《精华》除保留《警句》的内容外,还选录与意境、修养、品德等有关的文字。由此看出,罗九香侧重技法,蓝介愚偏向心性修养。


        第三,罗九香、蓝介愚的儒家思想较重,道家思想较淡。蓝介愚崇古好雅的意识比罗九香更强烈。


        第四,《警句》、《精华》对原文改动虽极微,但也已体现了罗九香、蓝介愚对《谿山琴况》的消化吸收,如将“绰之宏大”改为“弹之宏大”。



        下面选取“远况”为例,更详细的对比分析请看原文:


        远况:徐氏在此况着重指出联想与想象在弹奏中的作用。罗氏对联想与想象颇为重视,认为确应“远以神行”,还应求弦外之音。蓝氏除此外,还更讲究意境和要求表达演奏主体胸怀之志,如把“境入希夷”、“中独有悠悠不已之志”等都摘录。但罗、蓝二人对气、神、玄等有较浓道家色彩的言辞都未采纳。

 


        《谿山琴况》《警句》《精华》原文对照表

《谿山琴况》

《警句》

《精华》

远与迟似,而实与迟异,迟以气用,远以神行。故气有候而神无候。会远于候之中,则气为之使;达远于候之外,则神为之君。至于神游气化而意之所之,玄而又玄。时为岑寂也,若游峨眉之雪;时为流逝也,若在洞庭之波。倏缓倏速,莫不有远之微致。盖音至于远,境入希夷,非知音未易知,而中独有悠悠不已之志。吾故曰:“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也。”

远。远以神行,若洞庭之波,倏缓倏速。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也。

远。远与迟似,而实与迟异。迟以气用,远以神行。若游峨嵋之雪,时为流逝。若望洞庭之波,倏缓倏速。盖音于远,境入希夷,非知音者,未易知也,而中独有悠悠不已之志。吾故曰:求其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也。


        3.“十六字诀”的提出

        罗九香经过长期实践、思索,用“缓而不怠,紧则有序,古朴淡雅,重在写意”十六个字总结了客家筝弹奏的要求,并用以指导实践和教学。

        

        “缓而不怠,紧则有序”是对指法、节奏、章句的综合要求。

        

        “古朴淡雅”则为风格的准则。

        

        “重在写意”是演奏目的和乐曲整体形象把握的总领。但“写意”不是任意而为,须符合“古朴淡雅”的风格要求,用“缓而不怠,紧则有序”的方法来实现。


        因此,罗九香的“十六字诀”是以“重在写意”为目的,以“缓而不怠,紧则有序”为手段,“古朴淡雅”贯穿其中。


        四、结语

        罗九香、蓝介愚的《警句》、《精华》,尤其“十六字诀”,是他们长年吟咏、游手于弦、摹仿琴操、揣摩琴性的体验心得。他们由演奏向审美意境进行理论归纳和提升的努力,并付诸实践,对“客家筝”的风格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打破了历史上琴筝雅俗分道的局面。


        可以认为,在老一辈“客家筝”演奏家的意识中已显露出筝乐演奏美学思想的端倪,为“客家筝”风格的完善和客家筝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传统筝乐领域,“客家筝”演奏美学思想的出现具有重要价值和开创意义。



        

        巫宇军: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中央音乐学院出站博士后

       现任职于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硕士论文《“客家筝”形成略考》获第六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徐小平奖”硕士组三等奖


点击阅读原文:

谈筝论道第17期——“客家筝”美学思想探微(下)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