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筝论道第75期原文

谈筝论道第75期


民间古筝艺术家季玉玺先生


文章来源: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季玉玺字璞琢,1940年生人,山东省郓城县武安镇季庄村人,大专文化程度。为人忠厚坦诚,讲义气好朋友,为人良善,爱好广泛。除酷爱古筝艺术长期从事山东古筝乐的挖掘、整理、研究、推广外,好诗词喜书法,并对周易颇感兴趣,对事物的见解有独到之处。 


季玉玺先生


        季玉玺自幼跟随其外祖父——山东派著名古筝大师张为昭先生学弹古筝,得其真传,深有造诣。当时郓城县黎仝庄黎邦荣是当地很有名气的弹筝高人,并能演奏山东大板筝曲《碰八板》套曲。张为昭兄弟三人在其父的支持下拜黎邦荣为师。每天夜里骑马去师父那里学习《碰八板》古筝套曲。《碰八板》套曲的演奏是由古筝、扬琴、琵琶、胡琴(当时称胡琴为如意句),四种乐器同时演奏的不同曲谱的合乐乐章。在老师的精心教导下,这四种乐器他们兄弟三人都能轮换演奏。在一个下了一天大雪的夜晚,他们兄弟三人照常骑马去师父家学习《碰八板》套曲,学至半夜后骑马回家,刚走到家门口,想起在《莺啭黄鹂》筝曲中忘记了一个乐句,于是他们又打马返回师父家去问,师父将其中的一个乐句念给他们,他们记住后,紧接着催马而回,张坑离黎仝庄三十余里,因马跑的快,累出了汗,出了汗之后又受了寒就得病死去。又一年,他们兄弟三人在其父张原成的指导下,演练《碰八板》时,马棚里的一个小马驹被老马的缰绳勒住了脖子,家人喊他们快去将老马的缰绳解开,等他们坚持将《碰八板》演奏完再去解老马缰绳时,小马驹已被勒死。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张为昭兄弟三人为学古筝套曲累死一匹马,演奏《碰八板》勒死一马驹的故事。


        季玉玺幼年住在外祖父家(其外祖父只有一女),受其熏陶,加之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学弹古筝很快。先从识谱、读谱、韵曲开始,再到灌耳音。当时都是工尺谱,必须口耳相传,学习难度很大,不会读谱、韵曲,就不知道乐曲的节奏和音准、音高,由于学曲难度大,老师必须口传心授,念出乐曲音韵和节奏来,将曲谱背熟,再在古筝上试弹。由于他本人刻苦学习,勤奋认真,当时大部分筝曲都能熟背下来,后来由"工尺"谱译成简谱,学习乐曲加演奏就更快捷了。他的古筝演奏基本功就是在那时练出来的。

 

        一九五七年,季玉玺考入中学后,在学校读书,其外祖父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上学费用全由他外祖父供应。在中学期间仍然坚持弹练古筝。即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也从未间断。每到学校放假,在家白天要参加生产队劳动,夜里也要坚持弹筝,就是饿着肚子也要弹下去。寒假每弹至半夜饿的实在没有办法,就找个冻胡萝卜充饥。五九年寒假去其外祖父家学筝(当时其外祖父从中央音乐学院回来探家),其家离外祖父家有六里多路,中间有一条河沟,里面的水结了冰,沿冰过河时因冰薄不甚掉入水中,棉裤全部湿透,等走到外祖父家时棉裤上都已结成了冰。

 

        一九六零年初中毕业后,季玉玺考入菏泽农业机械专业学校,当时在西安艺术学院(后来改为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古筝的高自成邀他去西安艺术学院深造以便留校任教。季玉玺在征求所在学校老师意见时,他的老师认为∶"国家实现机械化很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农机毕业后国家也给安排工作,做个古筝业余爱好者也能发挥其特长"。在当时的形势下没去西安,后因"三年自然灾害"中央制订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大批新上项目下马,一部分学校也在其内,季玉玺当时所在的学校也被砍掉了,他又回到了农村。不久,他在村里大队当了会计,在此期间练筝从不间断。在 1963年的一个夏夜,季玉玺一人在自己办公的房子里练习古筝乐,外边大雨滂沱,里面弹奏《庆丰收》的季玉玺,完全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对外边的大雨浑然不觉。弹奏完毕季玉玺准备回家,刚走出那间房子,那间年久失修的房子就倒了,吓得季玉玺出了一身冷汗——刚才弹奏入迷了,根本没有对房子将要倒塌的状况有一点察觉。

 

        在大队工作期间,季玉玺不断跟随本地琴书说唱艺人下乡演出。同时又从民间艺人那里挖掘、收集琴书唱腔曲牌和民间流传的其它音乐曲牌,并加以整理。期间不少文艺团体聘请他,因其父亲长年有病,卧床不起,加之村大队工作需要也不让走,因此错过多次从事古筝专业工作的机会。一九七一年被公社抽到社办窑厂工作,在此期间,培养出一大批学生,并不断参加地、县举办的文艺演出和研讨会。

 

        季玉玺除全面继承了其外祖父的筝艺外,多年来又挖掘整理了多部筝曲,修正了以往曲目的错讹部分,对部分筝曲的曲意进行重新破译、解释,对筝曲板序做了调整。

 

        季玉玺多年来挖掘整理了《鸿雁夜啼》、《文姬思汉》、《寒江春水》、《月郎风清》、《月射寒江》、《玉女思春》、《金鸡报晓》、《鸟韵樵歌》、《山寺晚钟》、《柳外听莺》等 30余首古筝曲谱。


        整理改编了部分"山东梆子"曲牌和"柳子戏"曲牌。经他整理改编的"山东梆子"曲牌有《大桃红》、《小桃红》、《大救驾》、《大金钱》、《小金钱》、《苦中乐》、《哭灵堂》、《开幕曲》、《幕间曲》、《分别曲》等。"柳子戏"曲牌有《山坡羊》、《水落莺》、《大青阳》、《小青阳》、《一枝花》、《四合四》、《二八调扬州》等。通过他的整理改编,使这些乐曲在古筝表演上更加得心应手,音韵更加流畅优美。


        季玉玺创编了多首古筝新曲,如《农家乐》、《四大景》、《哀思》、《佛音》、《高山》、《苏武牧羊变奏曲》、《绣金匾变奏曲》、《红娘巧辩变奏曲》、《山东琴书曲牌变奏》等。他还对各大板筝曲的命名依据与曲意作了考证。如,大板筝曲第一大板《隐公自叹》是公元 220年曹植被贬为鄄城侯,隐居鄄城时,因受压抑不得志所作的筝曲。大板筝曲第二的《鸿雁夜啼》和大板第三的《鸿雁捎书》是描述汉朝苏武留胡北海牧羊时的筝曲。《鸿雁夜啼》描述了苏武忧国忧民思念家乡,深夜听到鸿雁哀鸣,思绪万千,悲壮感伤,和他心存汉朝社稷,定使匈奴恭服汉朝的复杂心情。《鸿雁捎书》则是描述苏武北海牧羊时思念家乡,想让家乡人知道他的处境,寄书于汉廷。当时又没有寄书的条件,只好将卧在雪中的鸿雁抓住几只,将写好的书信系在鸿雁的腿上,把书信带到汉廷,侥幸有人发现他在鸿雁腿上所系书信的期盼心情。


        季玉玺在多年的古筝演奏中总结出了传统古筝演奏要旨为"右手职弹,左手司按,弹在发声,按以作韵,以韵补声,声韵相承,阴阳相合"。在演奏指法上总结出右手的劈、托、抹、挑、勾、剔、轮、摇、打、摘、撮、撑,左手的虚、实、点、空、按、滑、吟、走、揉、颤、扣、压。


        季玉玺通过对菏泽地区的《八板体》曲式结构研究认为,其作曲依据是中国的易经八卦。在他编写的《齐鲁遗音》一书(草稿)中这样写到"……菏泽地区的八板体筝曲,曲式结构科学严谨,规范巧妙,都是六十八板的定板曲谱,每首乐曲都由八个乐句组成,这八个乐句在"工尺谱"上记有一板、二板、三板、四板…….八板,八个板数。这八个乐句除第五乐句为十二板(拍)外,其他乐句均为八板。这样由八个乐句组成的乐曲共为八板(拍)即《八板体》乐曲,曲式结构亦称之为山东大板筝曲。""…….山东大板筝曲每首乐曲皆为六十八板,均由八个乐句组成,且都在乐曲的第五乐句加上四板,而且又是那么规律。每首乐曲虽乐曲曲谱音符排列不同,但都能同时演奏,并能和谐的组合在一起,尤其是古筝、扬琴、琵琶、胡琴(又称如意句)四种乐器演奏各自的乐谱时抑扬起伏,即分即合,转绕点碰,听起来此起彼落,此强彼弱,即昂即微,交织穿插,跌宕起伏,变化莫测,可谓中国复调音乐之精粹。"……菏泽地区的《八板体》乐曲结构多数都是前两大乐句相同。前一大乐句为立题,第二大乐句为点题,在第二大乐句的后两拍破题转韵后,在第三大乐句承接第二大乐句将整个乐曲铺展开来,为展现整个乐曲全貌拉开序幕。


季玉玺先生编写的《齐鲁遗音》


        季玉玺在他的《齐鲁遗音》(草稿)一书中又写到"……《八板体》的乐曲结构是每首乐曲的八个乐句代表着先天八卦的乾,兑、离、震、巽、坎、良、坤、八方(八方为八节),每个乐句除在第五乐句加四板外都是八板,(8×8)六十四板,八个乐句的六十四板代表了后天八卦的六十四卦,也代表着音乐是有灵感的,并象征着乐曲的变化是奇妙莫测的。而在乐曲的第五乐句加上四板,第五乐句为十二板。在第五乐句加的四板代表了四象(四季),为什么要在乐曲的第五乐句加上四板,而不在其余七个乐句的某一乐句上加四板?这是因为在八卦六爻中"五"为"九五"之尊,"五"为尊者,尊者,王也。所以给第五乐句加上四板,第五乐句为十二板。这十二板代表着一年的十二个月,象征着四季分明,有王者英明之意。这样由八个乐句组成的《八板体》乐曲结构共为六十八板,这也就是山东筝人常说的《山东大板筝曲》八八六十八板乐曲曲体结构之依据。八八六十八板的三个八数(8× 3)为二十四,这又代表了一年的二十四节气。山东大板筝曲分第一大板、第二大板、第三大板、第四大板四个板式。即慢板、中板、闪板、流水板四个板式,这四个板式又代表了一年的四季(每首乐曲在第五乐句加的四板也代表四季)。所以山东大板筝曲的"八板体"乐曲曲式结构象征着一年的四季,八节,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符合天理人法"。

 

        《八板体》乐曲的出处,在他的《齐鲁遗音》一书中提到"……菏泽地区的《八板体》乐曲结构那么玄奥高深,不是一般人能创作出来的,到底出自何时何处何人之手?推测可能是从宫廷传出或是曹植被贬为鄄城侯时留下的遗作。…….据老一辈古筝艺人传说,在盛唐时期有一宫女逃出宫廷,隐居在郓鄄一带传授古筝艺术。……..曹植是当时的抚筝高手,留下了"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弦鸣慷有音,抚弹筝慨余"的咏筝诗句,《八板体》乐曲是他留下的遗作是极有可能的。《八板体》乐曲的命名高雅,曲式结构规律严谨,乐曲韵味独特,在当时倘若没有高深文化和精通音律的人士是创编不出此类乐曲的。…….从乐曲命名上如∶《汉官秋月》、《美女思乡》、《文姬思汉》乐曲曲目都是描写古远的故事。更能看出菏泽地区的古筝艺术,历史源远流长。


        季玉玺因诸多原因未能从事古筝专业工作,但他对山东古筝乐的研究有独到之处,演奏功底深厚,功力扎实,运指科学,指序规范,指法干净,有力度,发音清亮纯正,韵味浓郁。左右手配合巧妙,揉颤有独到之处,揉颤外功与内功相结合,体现了山东派古筝艺术独有的风格神韵。

 

        他教授学生从不计较报酬,对学生耐心认真,要求严格,一丝不苟,手把手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示范指正,使学生一直达到音韵准确到位,运指合理科学,指序规范,节奏准确,发音纯正为止。并要求学生注意演奏姿势及舞台形象,使演奏姿势优美端庄大方。并教育学生要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自己看得起自己,尊师重教,做一个有道德有艺术特长,热爱祖国的有用人材。

 

        多年来,不少国内外筝家名流登门拜访,交流筝艺。凡来访者他都热情接待,毫无保留的将山东古筝艺术的独到之处介绍给他们,并得到来访者的高度评价。同时不断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并多次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文艺演出和古筝研讨会。如八一年的"泉城之秋"音乐会,八五年在菏泽市举办的"鲁西南民乐调演",九一年在辽宁朝阳市举办的"中国古筝研讨会",二零零四年参加菏泽市民间音乐赴京演出。

 

        为弘扬国粹,推广古筝艺术,一九九一年在郓城与山东师范大学古筝教授赵淑屏一起创办了《齐鲁古筝乐馆》,编写了古筝教材和初学古筝指法要旨。编写了多篇论文,培养了大批学生。早年的学生大多已成为知名筝家。

 

        季玉玺除了参加演出和教学外,近年来又致力于山东古筝艺术的挖掘整理工作。他编写的十余万字的《齐鲁遗音》一书已近草成。目录分为∶(一)古筝概述;(二)风格独特的山东派古筝;(三)山东大板筝曲《大花字工尺谱》;(四)五十年代张为昭古筝大师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期间演奏的古筝曲谱;(五)从张为昭古筝大师传授的古筝曲谱与指法看山东古筝乐的传统演奏技法;(六)山东大板筝曲"八板体"乐曲结构之依据是科学之母——中国的易经八卦;(七)碰八板(丝弦碰八板、筝琴碰八板,双筝碰八板、筝琶碰八板);(八)山东古筝名曲赏析;(九)山东古筝名家的艺术生涯;(十)筝艺杂谈;(十一)古筝史话;(十二)筝乐诗抄;(十三)名家筝话;(十四)筝艺传承;(十五)古筝演奏之心态;(十六)理解筝曲意境,演奏进入角色;(十七)筝乐与文学诗词;(十八)筝乐与筝人的文化素质;(十九)筝乐与人德;(二十)五音与五行、五常、五味、五脏、五色;(二十一)从赵玉斋的《庆丰年》,牛玉新创编,韩庭贵演奏的《牡丹乡的春天》、《包楞调》,赵登山的《铁马吟》,看山东古筝乐的创新发展与影响;(二十二)菏泽地区是山东古筝乐的人才库。


季玉玺先生提诗

 

        季玉玺先生虽已年逾花甲,但仍"壮心不已",常用"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和他诗作中的"虽吃农家田园饭,志在丝弦留美音"来激励自己。并立志于扩大民间古筝传人队伍,宣传保护菏泽民间古筝艺术,让社会各界认识到保护和继承古筝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山东古筝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不再流失、断层,重振古筝乐雄风。

  

 

点击查看谈筝论道第75期导读


\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