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筝论道第30期原文

10多位古筝名家齐奏《寒鸦戏水》郭鹰椰胡伴奏


郭鹰先生传略

 

作者:郭雪君 郭大锦

 

        摘要:

        郭鹰 1914年出生,广东潮阳县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原中国音协古筝学会顾问、上海筝会首任会长。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潮州筝一代宗师。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他二十一岁时离乡莅沪,一生致力于传播潮州筝艺术,弘扬潮州音乐,五十年代郭鹰先生所灌制的古筝曲〈〈寒鸦戏水〉〉唱片畅销海内外。他从事古筝演奏、教育事业六十多年,使江、浙、沪、宁地区的古筝艺术中的潮州筝得以继承和发展。全国许多音乐院校和演出团体的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如王昌元、范上娥|、项斯华、孙文妍、郭雪君、张燕、涂永梅、王刚强等都曾师承郭鹰先生,正如曹正教授所说的;“郭氏离乡莅沪的五十年历程中,对与潮州筝的推广和发扬,既是自成流派,又不失乡音本色。不可否认,他为潮州乡土文化艺术的宣传所作的卓越贡献,在近代中国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1、以秦筝为己任,离乡莅沪推广潮筝       

        郭鹰,广东省潮阳县南阳乡人,学名明坤,别号秦筝馆主。1914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九岁丧父,无兄弟姐妹,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九岁入私塾读书,他天资聪颖,很为私师赏识。郭鹰的故乡是一个富有南国情调和色彩的潮州音乐古城。他从小就受这一环境的熏陶,十分喜爱音乐和美术。十三岁开始学习椰胡,不久便能参加乐队合奏,后又为华丽委婉的潮州筝乐所吸引,终于找到了精通潮州音乐和古筝的私师庄以莅先生。在庄先生精心严格的执教中,郭鹰潜心学习,筝技日趋熟练,逐步掌握了潮州筝的独特技艺。

        

        1930年郭鹰小学毕业,家境十分贫困,再也无法继续念书,但郭鹰成绩名列前茅,受到族长的赏识与信任,留任初级小学教师。1934年,郭鹰二十一岁时到上海谋生,借钱拜师学习装潢美术,得以在一家西药店当广告绘画员。不久,西药店倒闭,他又在一家大舞台当管理员。到解放前夕,郭鹰上有老母,下有妻子儿女,一家十口全靠他一人供养,但当时他尚无固定职业,生活极其困难。他当过小学老师,跑过单帮,给人画扇面,搞过活动广告……在生活朝不保夕的旧社会,郭鹰饱尝人间辛酸。但有着音乐、美术天赋的他拼搏进取,潮州筝艺和国画水平不断提高。在生活清苦的窘境下,他从不自弃,对古筝和国画孜孜以求。在鑫记大舞台当管理员时,他利用在后台的空闲时间钻研古筝和习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后来成为著名花鸟画家的江寒汀先生,当时江先生的艺术成就已令人敬佩,经朋友介绍,拜江先生为师。江先生见到郭鹰的习作很为器重,当知道郭鹰家境贫穷,便收他为不收学费的入室弟子。,使他如愿以偿地踏进了国画的门槛。“八一三”抗战期间,他参加了在上海潮州人所组织的“岭东丝竹会”、“新潮丝竹会”。他用古筝合乐演出,发挥了潮州筝的特色,很受同行的赞赏,后来郭鹰先生整理演奏的绝大部分潮州筝曲就是通过他参加合奏的潮州“弦诗乐”中移植过来的。


        1941年上海的一些江南丝竹、古琴协会等相继在兰心大戏院举行音乐会,郭鹰先生热情大胆地把古筝推向社会,在兰心大戏院举行古筝独奏音乐会,把流畅、华丽、旖旎委婉的潮州筝曲《寒鸦戏水》、《过江龙》、《一点金》、《闺怨》、《平沙落雁》等介绍给上海听众。这也是古筝这一民族乐器第一次在上海公开演出,赢得了国乐界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赞赏,一时名声雀起。从此,先生以琴结谊,结交了不少江南丝竹名家,如卫仲乐、许光毅、王巽之、李延松、孙裕德、林石城、王乙以及古琴家吴景略、张子谦等。更有使他难忘的一事,那是1943年夏天,上海一位俄籍的歌剧编导邀请当时上海文艺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到他家会面,那天著名口琴家石人望、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都在场。座谈会由郭鹰先生开场助兴,他弹了一曲《寒鸦戏水》,受到了在场艺术家们热烈的赞扬,梅兰芳先生十分欣赏,会后就诚恳地邀请郭鹰先生去他家作客,此后先生曾数度前往梅先生寓所畅叙,成了忘年之交。


        1947年,经友人推荐他为上海一家广播电台作无偿实况古筝演奏,仅两个月,收到许多热情洋溢的来信,交了不少朋友,大大扩大了潮州筝在上海的影响。


        郭鹰先生在古筝艺术中获得的一些成就,也得益于古筝前辈肖韵阁先生的指点和影响。郭鹰先生谦虚好学、天资聪颖,在演奏中不断吸取他人之长,他演奏的筝曲音乐跌宕有致、乡味浓郁、自成流派,形成了自己流畅细腻的风格。


        1950年,曹正先生返东北鲁艺任教,特绕道前来上海会晤民乐界同道,在一次招待会上,这两位筝师互相交流,畅谈“乐中筝”的种种,并认了同宗。自此四十多年,他们经常在艺术上互相勉励,为古筝事业共同奋斗。同年在郭鹰先生和其他几位同乡乐友的发起下,创办了上海潮州国乐团。这是上海音乐家协会和市文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音乐团体,他任团长,成员四十多人。曾经招待过外宾,参加过“上海之春”音乐会,灌制唱片,至今仍定期活动。并培养了一批接班人,潮州国乐团在上海有很大的影响。


        2、乐团古筝独奏演员,弘扬潮筝艺术

        1952年,郭鹰先生成为上海民族乐团的古筝独奏演员,从此,他走上专业研究古筝艺术的道路,实现了他一生追求音乐艺术的意愿。


        在民乐团里,先生经常为各国来访的国家元首演奏,如印尼总统苏加诺、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印度总理尼赫鲁等,至今仍使先生记忆犹新的是当周总理陪同尼赫鲁总理听完先生演奏的《报春》后,尼赫鲁总理随即请翻译陪同询问古筝的名称、历史、音色等。尼赫鲁总理对古筝非常感兴趣,并赞赏先生的古筝弹得优美动人。


        1953年郭鹰先生在上海灌制了古筝曲《寒鸦戏水》的唱片,畅销国内外,这是我国第一次向国外发行的唱片之一。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以36国语言撰文介绍和播放,海内外盛赞“闻筝见景、百听不厌”。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陈蕾士先生来上海与郭鹰先生会晤时,曾谈起《寒鸦戏水》唱片发行后,在东南亚地区的华侨中曾一度掀起学习古筝的热潮。1954年,郭鹰先生随上海民族乐团赴旅大慰问苏联红军,曹正教授从沈阳来旅大与他会面,并录下了郭鹰弹奏的一些潮州筝曲作为教学资料。此后国内一些音乐院校也采用郭鹰先生传谱的潮州筝曲作为教材。1956年先生随上海民族乐团前往首都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与曹正、赵玉斋、曹东扶、罗九香、刘天一等筝家聚集一堂,盛况空前。他们幸福地在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朱德等中央首长,还和领袖们一一合影,在郭鹰先生的艺术生涯中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时刻。


        3、专业院校任教、培养古筝人才

        1960年郭鹰先生应聘在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任教,从此,他潜心钻研教学,大量的舞台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他不断吸收潮州音乐的精华,探索潮州筝演奏技巧的规律及音乐的内在表现,整理了一大批潮州筝曲,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正如著名古筝演奏家范上娥女士在撰文谈到在上海音乐学院向郭鹰先生学习古筝时,颇有体会地指出:“郭鹰先生在演奏技巧上是有独到见解的,首先他在右手的运用上十分讲究‘指序’,也就是用指有一定的规律,一般顺序为:勾、托、抹、托。符合这种规律即称为‘顺指’,反之为‘逆指’。这种‘指序’在‘三板’中更为重要。如果曲调进行中与‘指序’有矛盾时,他常用‘花指’或‘大撮’来解决,演奏起来十分流畅。在演奏中多用‘花指’{ 记谱为‘※),它对曲调起装饰和润色的作用,使之更加华丽、活泼。郭鹰在左手的吟、按、滑、揉的运用是十分娴熟而丰富的。右手弹弦后,左手多数必以吟、揉、按、滑来加以润饰,也就是‘弹按尾随’的手法。尤其是‘点音’的运用更为频繁,“点音”既右手大指弹奏后,左手如“蜻蜓点水”般的在此弦柱左侧很快地点一下,因为右手大指的运用占全曲用指的二分之一以上,而这些音又都要“点”一下,这就意味着大部分乐音都经过润色,这样音乐就更加委婉动听,风格也更浓郁了。”“他在左手运用上的另一特点是‘双按’,由于律调的需要,尤其是‘活五’,‘重六’调中往往需要把“6 、3”按成“7、4”这就需要左手用大、中指同时按两个音,这一技法在其他流派中是很少运用的。”{1}


        上海音乐学院的郭雪君老师在年幼时向郭鹰先生学习潮州筝,在报考上海音乐学院时,她就是弹奏郭鹰传授的《寒鸦戏水》而被录取 ,走上专业道路的。后来上海音乐学院聘请郭雪君的启蒙老师,时任上海民族乐团古筝独奏演员的郭鹰先生到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教授潮州派古筝。


        文革后1978年郭鹰先生又应聘到上海音乐学院任教,香港演艺学院教授许菱子在谈到她在大二时,郭鹰先生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左手韵味的处理,在教授《寒鸦戏水》〉时,“在起、承句,高低音区以及中音区流变大胆洒脱,而左手的韵味重六调特殊按滑音独到之处,是一音多韵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下回滑与上回滑联用,一音五韵,如7 音按滑之后的实际效果是767i7,在三个7 音连续出现时,每一个7 音均有不同的音韵变化,音色、意境、表演的引导配合左手丰富、具有动态感的音韵拿捏,音乐的流线带出天水一色的景与“寒鸦”矫健情态,可谓情景交融,音乐意象表达随性又在情理之中,令人折服。郭老以音乐的“气韵贯通”、绘画的“气韵生动”配合潇洒生动的台步形象的表演,易于领受先生的意图,激发内在、深层感悟力,受益终身。”[2]


        郭鹰先生在离乡来沪的六十多年的历程中,特别是解放以后,以传播筝艺为己任,南筝北传,从事潮州音乐的宣传、传播工作,推广和发扬古筝流派艺术,使江、浙、沪、宁地区古筝艺术中的潮州筝得以继承和发展。他诲人不倦,不遗余力地培养古筝人才,为培育筝坛新秀作出了不少贡献。全国许多音乐院校和演出单位的著名专业古筝演奏家、教育家都曾师承郭鹰先生。1960年以来,他为上海音乐学院范上娥、项斯华、王昌元、张燕、孙文妍、郭雪君、许菱子、朱小萌等教授古筝。也为南京艺术学院王刚强、涂永梅、潘彪德、张弓等授课。上海及全国各地陆续来家向郭鹰先生求教的有何宝泉(当时在天津音乐学院)、潘妙兴(上海民族乐团)、李贤德(上海歌剧院)、阎俐(沈阳音乐学院)、李萌(中央音乐学院)、阎爱华(南京艺术学院)、成群、金振瑶(上海民族乐团)、尹群(西安音乐学院)、王蔚(上海音乐学院)、阎林红(中央音乐学院)、马晓兰(上海民族乐团)等等,现在这些学生都已成为全国各音乐院校的教授、副教授。各专业团体的国家一、二级演奏员或古筝新秀,台湾、香港、新加坡及世界其它地区的筝家也纷纷来沪向郭先生求教,如陈莉然、陈振发、黄莲芳(新家坡)郭月珠、俞瑞玲(台湾)、杨美宁(香港)等等。


        郭鹰先生不仅古筝艺术精湛,形成流派,其潮州椰子胡技艺也为民乐界赞赏,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期间,学生汇报演出及考试时,总要求先生为其伴奏,以增添浓郁的潮州地方风格。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也曾来向郭先生学习椰子胡,并将先生用椰子胡演奏的《寒鸦戏水》改编移植为二胡独奏曲,公演后受到国内外广大听众的欢迎。在电视和音乐会上,郭鹰先生经常用耶子胡与学生们合奏潮州乐曲,他曾先后与学生郭雪君、朱晓萌、王蔚合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及台湾乐坛录音,深受好评。1993年为庆祝《秦筝》创刊十周年,郭先生应邀到西安参加庆祝活动,在西安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研究生樊艺风(周延甲教授的弟子)的毕业音乐会上,郭先生应邀为樊艺风椰子胡伴奏《寒鸦戏水》。


        4、为弘扬古筝艺术做出杰出贡献

        1980年日本大阪市邦乐使节团来上海访问,上海音乐家协会指派郭鹰先生与该团进行交流演出,并切磋筝艺。1981年他和学生张燕应上海唱片厂的邀请合作录制了十一首潮州筝曲,首题《一点红》的盒式录音磁带,并公诸于世。1987年、1993年、1994年他和学生郭雪君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音像公司、上海民族乐团、马可波罗、香港宝丽金公司邀请,分别录制筝曲《寒鸦戏水》盒式磁带、激光唱片。198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郭鹰演奏的潮州筝曲选》(范上娥编著)、《潮州筝曲选》(李萌编)、1993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及吴赣伯、项斯华编写的《中国筝谱》都把郭鹰先生演奏传谱的潮州筝曲编入书中,香港出版,苏振波先生编写的《中国筝艺选大全》也介绍了郭鹰先生对古筝的杰出贡献。正如曹正先生所说:“郭鹰先生长期以来以其高尚的古筝演奏艺术弛名国乐界,赢得了众多国内外同行的赞誉崇敬,他在离乡莅沪的五十年历程中,对于潮州筝的推广和发扬,既是自成流派,又不失乡音本色。不可否认,他为潮州乡土文化艺术的宣传所作的卓越贡献,在近代中国筝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人。”


        郭鹰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之士,除了精于古筝外,更擅长国画。是中国花鸟名家江寒汀先生的四个得意门生之一。文化革命”后期,他被下放到“五七”干校,被迫停止了古筝的演奏,在这两年多的干校生活中,他把文房四宝带到了“五七”干校,由于他潜心研习国画,国画技艺日趋成熟、精湛,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1976年应上海外滩东风饭店之邀请,画了一幅一丈二尺特大的中堂国画,深受好评。他在花鸟绘画艺术方面成就更大,经常在《新民晚报》、《解放日报》等报刊杂志上登载他的国画作品,许多佳作被瞿秋白纪念馆、潮汕历史文化中心、深圳红荔书画会等收藏。近年来,还和上海一些知名画家一起为“亚运会”、“东亚运动会”献画。《上海解放日报》、《中国体育报》都刊登了郭鹰先生挥毫作画的照片,《文汇报》等各大报纸及上海电视台也纷纷作了报导,受到好评。在上海国画界颇有名气。近年出版的《现代上海书画家名录》详细介绍了郭鹰先生的绘画艺术。他曾担任上海老城厢书画会副会长。1994年《解放日报》在名为《沪上“翰林院”》的文章里称他为古筝、书画双杰的艺术家。上海文艺界把他称为“两栖艺术家”1983年郭鹰先生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同年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吸收为会员。1987年他应北京民族乐器厂的邀请前往该厂改制古筝,同时应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邀请为两院作示范演出,受到两院师生的热烈欢迎。郭鹰先生在古稀之年仍致力于古筝事业,与全国各地及港台、美国、加拿大等地的筝友密切联系。1991年郭鹰先生和曹正先生应广州民族乐器厂邀请,前往广州拍摄记录片,顺道回家乡探望亲友,在潮乐之乡澄海市由热心提倡潮乐的港商邱士俊、李锦泉先生募集几十万元创办的潮乐研究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在郭鹰和曹正两位先生的建议下,1993年由邱士俊、李锦泉先生募集巨资举办了《澄海93中国古筝潮乐艺术节》,郭鹰先生和全国许多潮乐筝友及古筝专家出席了这次艺术节。互相交流古筝艺术,盛况空前,得到各地筝友的好评。


        1986年、1991年、1996年、2000年,郭鹰先生先后出席了扬州举办的四次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并担任学术委员会的副主任、顾问,还参加了辽宁朝阳市举办的“中国古筝传统艺术交流会”1992年,在郭鹰先生等前辈的倡导和努力下,成立了上海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简称上海筝会。郭鹰先生被选为筝会会长。同年为庆祝上海筝会成立和郭鹰先生从艺六十周年。筝会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办了“百筝和鸣”音乐会,老、中、青、少四代同堂,人才济济,新苗遍地,郭鹰先生感叹万分。几年来,上海筝会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为古筝在上海地区的普及、提高和发展做了不少工作。郭鹰先生还担任北京古筝研究会、南京筝会、彭城筝会的顾问。担任上海潮州国乐团的团长。1995年10月底他作为嘉宾出席上海民族音乐周的开幕式,看到上海筝会一百架古筝在音乐会上的精彩演出,他深感欣慰。1995年,郭鹰先生被他在上海居住的地区评为“特色老人”、“智慧老人”。200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郭鹰书画集》。郭鹰先生在上海被誉为古筝、书画双杰的艺术家。


        郭鹰先生于2002年12月仙逝,终年88岁。           

 

        请欣赏:谈筝论道第三十期曲单


       [1]. 范上娥 ,《郭鹰演奏的潮州筝曲选》  前言1987(人民音乐出版社)

        [2]. 许菱子,《时空轮转看 筝曲《 寒鸦戏水》 音乐意象之变》  (2016.《潮声 》杂志 潮州筝学术论文集)                                                    


相关阅读:

由王英睿老师创办的『 谈筝论道 』专栏正式上线!

谈筝论道第二期——古筝“快速指序”的理论与实践 

谈筝论道第三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革时期的筝乐艺术

谈筝论道第四期——秦筝复兴及其启示

谈筝论道第五期——20世纪古筝改革综论(上)

谈筝论道第七期——对转调筝的探索与实践

谈筝论道第八期——以乐器演故事——多声筝及音乐剧场《人生几何?》 

谈筝论道第九期——关于WS 双排移柱转调筝 

谈筝论道第十期——中国当代筝派概述

谈筝论道第十一期——谈筝的演奏技术及其革新  

谈筝论道第十二期——古筝沿革略谈

谈筝论道第十三期——历代中国文艺作品中的筝

谈筝论道第十四期——关于古筝历史的探讨

谈筝论道第十五期——“客家筝”形成的社会人文及地理背景述考

谈筝论道第十六期——“客家筝”美学思想探微(上)

谈筝论道第十七期——“客家筝”美学思想探微(下)

谈筝论道第十八期——“汉乐筝曲”简介

谈筝论道第十九期——传承古韵乐与人和

谈筝论道第二十期——广东汉乐筝演奏家罗九香 

谈筝论道第二十一期——罗九香先生客家筝艺术风格浅析

谈筝论道第二十二期——我所知道的广东客家《弹筝八法》

谈筝论道第二十三期——绚丽多姿的潮州音乐

谈筝论道第二十四期——潮州筝的风格和特点

谈筝论道特辑:筝与口琴的“美丽邂逅”——韩梅与荷华德的即兴演奏

谈筝论道第二十六期——黄鹂鸣处筝韵浓——高哲睿传略

谈筝论道第二十七期——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

谈筝论道第二十八期——黄长富先生生平及贡献

谈筝论道第二十九期——论潮筝名家黄长富先生的艺术风格

评论0条评论

    顶部